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在城镇化总体格局中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现状及影响宗教活动场所不能满足宗教生活需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信教群众不断向城镇聚集,但城镇宗教活动场所本就缺乏,无法满足信  相似文献   

2.
刘金光 《法音》2014,(4):42-44
正2013年12月12日,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涉及全国大范围的社会进程,要把握好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健康发展。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中,一个避不开、免不了的问题就是宗教问题。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由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人口还是定居于城镇之中的人口,均存在宗教信仰问题。无论  相似文献   

3.
4.
《法音》1989,(5)
随着党的十三大精神的贯彻,党政职能逐步分开,一些原来由党委承担的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将转由政府机构更多地管理。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政府系统中涉及到的民族、宗教事务也将愈来愈多地从爱国统一战线的角度涌现出来,而处理这类问题的法律依据,除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外,对于宗教方面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宗教进入城镇化范畴,成为城乡规划的一部分,服务于城镇化的建设需求。因此,讨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与宗教法治化建设,就不得不置于宗教城镇化视野之中来进行。作者在文章中从空间商品化角度深入分析宗教活动场所作为空间政治的乱象;进而厘清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运作等配置情况;最后,探讨空间的权利归属,借此推动对于宗教城镇化的认识。作者指出,最新修订版《宗教事务条例》明确宗教活动场所的法人资格与场所的产权归属,使得保护合法的宗教权益,有了法理政策上的依据。但是,居安思危,我们需要警惕宗教城镇化过程的空间政治问题,这是中国产权问题在宗教领域中的再生产实践现象,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蕾 《中国宗教》2014,(9):18-19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满足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需求;5月,习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思考当下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工作同样有着指导意义。城镇化过程有2个突出特点: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宗教非常重要 宗教关注整个生命的终极价值,是涉及人类的非常重大的事情。 宗教起团结作用 宗教起团结联合的作用,但宗教一多则起分裂作用。因为各种宗教是分裂的,这对宗教来说是有害的。 传统的区分或分割 每一传统文化均建立它关于生命本质及其价值的原则,并且传授这些原则,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因为人们相信这些原则是正确的。但是早期产生的关于生命与价值的信念,缺乏足够的知识,只是因为人们信以为真而且非常重要,这些信念便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这些原则在孤立环境中,甚至解释力不强时,也还可能使人们获得幸福。但当人们与其他传统的原则与实践发生冲突,另一种传统威胁到他们自己传统时,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传统正确而另一种传统错误,他一定会设法反对它。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大,宗教渗透也越演越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  相似文献   

9.
今天在中国,谈论宗教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只是谈论作为信仰的宗教,更多地开始谈论作为伦理道德的宗教或宗教道德(丁光训,1989,1994-1998;何光沪,1994),谈论作为文化的宗教或宗教文化(何光沪,1994)。根据本人理解,这些关于宗教的讨论不只是关于宗教的目前形态和功能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各种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宗教渗透与宗教传播、宗教交流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传播是以宗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手段,跨越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界限争取信徒、扩大宗教影响的一系列宗教性活动。在这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上,首次把宗教学列为加快完善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重要学科之一。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深入开展宗教研究、普及宗教知识与宗教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视野,从国际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试论全球宗教问题的严峻性、世界宗教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深刻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当前,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应看到,宗教与社会冲突、民族冲突的交织会日趋紧密。一些具有政治企图的人,利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以宗教情感、宗教认同来网罗、纠集并激励那些宗教盲从者、政治不满者、社会失意者、失学失业者、生活无着者以及无赖和游民,形成在宗教名义下的政治反对派,组织或建立具有政治色彩的小社团,从事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活动。在政治反对派的成员中,也有那些出身中产阶级或上层社会、生活条件优越、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  相似文献   

13.
浅谈宗教工作与反宗教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各种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环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层生态学的首倡者,挪威奥斯陆大学奈斯(Arne Naers)教授深受佛教的影响,突破人类中心论的束缚,提倡应把生态系统,把其它物种作为我们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对佛教所包含的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在东方文化中,虽然没有作为严格科学的生态学,但是却具有辞源学意义上的生态学,即关于居住地的逻辑,从而也具有保护自然的全球伦理学。例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在保护生命中起到的作用,虽然这很难从生物学中推论出来。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是…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但是一生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基督教)的联系;第二部分从“关于宗教的本质是否可以言说”、“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与激情”、“上帝是谁?”“信仰上帝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16.
邪恶曾经附身于宗教,但宗教自身不是邪恶。我们应当在这一立足点上反思,调整我们的宗教政策,从积极方面评价宗教的社会效益。宗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辅助作用。一、以经济冲动、经济狂热为特征的非理性的经济第一主义,在我国势头未减,并带来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诸多问题。对此,宗教可以产生良好的疏导作用。宗教信仰无疑可以淡化热昏的经济意识。而在一个不唯金钱是问,不唯高消费是图,有着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易于建立起一种较少摩擦和抵牾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邪教     
郑金灿 《天风》2001,(7):18
古人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邪教以神道惑人则天下乱矣”。邪教“法轮功”与世界上其他邪教组织一样,以起初为了摘“教主崇拜”而竭力地神化李洪志自己,逐渐以宣扬迷信,诋毁社会、诋毁科学的反人类、反人性的种种罪恶行径,到最后设立和发展邪教组织,欺骗、诱导痴迷者走上邪路,至终自戕毁灭的可悲下场,与传统宗教提倡的敦品励行、爱国爱教、服务人群有天差地别,且是完全对立的。下面试从七个方面用比较的方式阐述传统宗教与异端邪教的这一对立性。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及我国大部分省市区的“非典型性肺炎”在经过几个月的肆虐之后,通过我国各级政府、医疗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已平息。这期间各大众传播媒介无不对之投入极大的力量进行报道和反思。其中有关起因的报道,有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诗与宗教     
宗教与诗看上去相去甚远,诗大多是跳跃的、间断性的语言,虽然不乏逻辑思维,但却很难自成理论体系,而理论自成体系却恰恰是成熟宗教的重要特点之一。诗与宗教的差别显而易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深入考量,就不难发现,诗与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一、诗与宗教皆为人的情感再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临终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