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转型期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价值观嬗变在社会转型期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对这种嬗变我们不能任其自流,而应该加以正确  相似文献   

2.
现代通识教育的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它以凝聚价值共识的方式来解决现代社会的价值分裂和价值冲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共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处理好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协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差异等问题。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经验,在学校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忽视价值观教育的濡染性、思辨性和阶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6)
中国传统友善观强调"仁爱""孝悌""贵和"的道德价值观,它们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传统根源。面对现代社会结构变迁日趋公共化、道德追求日趋平等化与人际交往日趋功利化和网络化,社会更加期待友善,而传统友善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友善观的价值精髓,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立一种新型的友善观,完成友善观的现代转型,不断赋予友善观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乡村经济伦理表现出务本重农、勤勉耕作,信任熟人、互帮互助,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特征。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乡村经济伦理在现代中国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乡村经济伦理思想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勤劳致富、物质利益为先;等价交换、注重公平交易;享受生活、适度超前消费。转型的原因主要在于乡村经济活动基础的变化、乡土社会基本特征的变化、乡村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等。新时期,在现代乡村经济伦理建设中,我们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经济治理;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增强经济道德观念;加强乡村诚信建设,树立市场契约意识;推动"礼""法"共治,重构乡村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影视建筑事业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中,现代影视建筑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并被广泛应用。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核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产业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详细分析了在现代影视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作用,突出体现了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悲剧与明代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晚期的社会发展,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已经走到了近代的入口处.张居正改革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传统社会的近代转型确立核心价值观,即在维护皇权制度的前提下寻找并确立能够支撑商品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张居正悲剧的发生,就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失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实现道德转型。他提出了道德转型的基本思路:确立人道主义为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以是否宝爱生命、尊重生命价值作为划分文明道德与野蛮道德的标准;确立两利为利的功利观;从普世伦理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相容性问题,发掘传统道德的价值。他的诸多思考至今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传播,新时间的生成可以作为理解其传播的一个新角度。近代以来,阳历星期制进入中国,生成了新的社会时间、生活世界与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农转非"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迁。与阳历星期制合体、兼具现代性气质与线性未来时间取向的基督教,顺融于中国对现代时间与价值观的追求而得以进入,并在中国传统时间及生活世界、过去取向的价值观逐步瓦解的同时,随着新时间及生活世界的展开也一起生成了。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诚信的现代性转型和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传统诚信观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在主要致力于传统诚信的现代转型中 ,应克服规则诚信的局限性 ,尽可能保护和鼓励道德的诚信和认同的信任 ,与此同时 ,应注意考虑西方的后现代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良莠并存;现代社会消费伦理观优劣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嬗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通过扬善弃恶,去伪存真,融汇整合,构建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民族性特点,又面向世界当代中国家庭消费伦理观,从而实现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辨析王宏维中国的传统终极价值观发端于儒家的精神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人世性,并在现实和超越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所致力维护的是封建时代的人间秩序。承担体现这一终极价值观的主要是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由于他们特定的社会地位,即其在精神上的至上性和在经济上的附属性所构成的矛盾,使得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在实际指导社会运作和文化传承中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也有一定的局限。今天,在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审视传统终极价值观,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一观念本身,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传统对…  相似文献   

15.
彭耀光 《哲学动态》2005,(12):54-56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到达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是令人鼓舞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作风等猖狂流行起来。这是必须严肃对待的。在此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其中既有不利于现代社会发展更新的内容,也具有很多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深根固蒂的思想意识,即等级观念,儒家法家都强调上下贵贱的等级差别,这是一种陈旧的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它既是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冲突、借鉴、创新的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核心,它不仅引领了文化认同的方向,丰富了文化认同的内容也体现了文化认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速转型,其发展的速度和转变的程度,几乎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用“日新又新”或“一日千里”来形容,毫不为过。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走来的传统宗教,面对变化的时代和转型的社会,并没有背上传统的包袱,而是把传统转化为一种有益的资源,作出积极地应对。本期我们约请了几位宗教界人士,就传统宗教的现代适应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解读,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转型,作为以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与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在经济、商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广告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对广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对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即广告设计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绝不只是经济运行方式的转换,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承接。在传统文化的变形中,传统信用文化的整合与转换则是重要内容,为此,本文综括了中国传统信德的特征、透析了传统信德断裂的成因、提出了传统信德承继的原则,以期实现传统信德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