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了奥运会之外,我过着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闷的生活。我没有女朋友,也不会做许多朋友喜欢做的那些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很好。我不愿意拿其他生活方式来交换。"说这话的是美国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他在雅典奥运会上拿到了  相似文献   

2.
伍明 《天风》2005,(1):60-60
我们的社会经常以职业与经济的条件来衡量人。我们的标准--即所谓比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高尚职业和大笔收入的人。 身为单亲,我时常感觉,自己是属于低阶层的人。那些较具影响力、在金钱上有较多贡献的人,即使不存在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被怀念。无论是在教会或社会当中,我总觉得好像只有我们这群人是孤独的。我们时常思考着,除了这一箩筐的遗憾之外,我还能为基督献上什么?  相似文献   

3.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朋友四型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1.导言我想用这个专题报告,来纪念我的朋友Б·Г.库兹涅佐夫。他的著作《理性与存在》,不久前出了英文译本;我再一次感到惊奇的是,他提出的观点,和我现在要讲的东西很相似。库兹涅佐夫集中注意的基本问题,是分析概率和不可逆性在我们的宇宙概念中所起的作用。下面三段引文,可以作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同观点的范例。在卢克莱修的长诗中,我们读到: “但愿你在这方面恰恰很熟悉: 那些向来就存在的物体由于自身有重量,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朋友,是属于那种从小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由于计划生育都是独苗的原因,更显得情同手足。我们从幼儿园同班直到初中毕业,我上了高中念了大学,他考取中专很早就在社会上闯荡,这些年除了偶尔通书信和电话互相鼓励之外,再无谋面的机会,也不知道他究竟混得咋样。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后苏联的城市是被当做处于过渡中的城市--亦即正在或多或少直接走向市场的城市--来论述的.这使人联想到住房资产通过私有化的重组,遵循过去的集体主义准则的某些国家中的个人的重新定义,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后国家重构(参见德雷斯勒著作).列昂尼德·科甘的研究要求我们深化对于"城市文明"的形成、城市政策建构的分析,改变我们关于城市常量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有子思说、子游说、公孙尼子说等不同观点,其中以子思说影响最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文认为,<性自命出>主要是以情、性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说明,因而要弄清其学术归属关键在于弄清其"性"的本质.种种证据说明,<性自命出>之性不是思孟学派的道德之性、义理之性,而是气性,或者说更接近于荀学的材性--本始材朴之性;从性的可动、可逆、可交、可厉、可绌、可养、可长等来看,与荀学的对治性的手段--"化性"与"积善"完全相通.由此我们认为,该篇文献可能是荀子情性哲学的直接源头.荀子学术传统是顺应孔子、仲弓而来,<性自命出>很可能是子弓即冉雍或其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各领域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有的甚至已经演化为局部风险而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布劳关于异质性与不平等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道德冲突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当前,导致道德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因之外,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身份确认缺失引发道德冲突;对异质性的曲解导致道德冲突;个人向上流动受阻激化道德冲突;中间阶层缺场无法缓解道德冲突;价值观和现存制度之间的矛盾也会带来道德冲突。治理和化解道德冲突的对策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以降低道德冲突;强化异质性交叉以减少道德冲突;培育社会中间层以弱化道德冲突;实现不同群体间的有序流动以化解道德冲突;确立共享价值观以消弭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记得在上小学时,曾读过一篇叫《泼水节》的课文,讲的是云南少数民族过泼水节的事。可是事隔多年,除了留下"泼水节"和"载歌载舞"这些粗略的概念之外,其他什么早已不记得了;而且小学的课文本就简单,所以根本不了解泼水节。去年我们八个中国大陆的留学僧来到缅甸时,缅...  相似文献   

11.
卡尔·马克思把以自由人为目标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与理想构思;托马斯·阿奎那所谓的"人的全面自由"本质上是"蒙恩"之人的精神灵性向着无限终极实在的自由翱翔.两种观点共同指向人存在的内在诉求--神圣与世俗的共构.解放与救赎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对人的自由与解放、内在与超越的关注与期许是两位思想家的共同理想.人的全面自由、解放就是从肉体到精神的通透的、彻底的摆脱桎梏--无论是共产主义与人存在的自由之境,还是基督救赎与人的存在的神恩之境,都将是一个向着终极目标、终级理想迈进的永恒开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得与失     
王涛 《思维与智慧》2008,(12):51-51
“除了奥运会之外,我过着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闷的生活。我没有女朋友,也不会做许多朋友喜欢做的那些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很好。我不愿意拿其他生活方式来交换。”说这话的是美国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他在雅典奥运会上拿到了6块金牌,又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了8块金牌,  相似文献   

13.
刘作 《现代哲学》2022,(1):72-78
普通人类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出现自然辩证法,引发对定言命令有效性的怀疑,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纯粹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追问三个问题,防止实践理性的僭越,确立了定言命令演绎的实践的立场。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前面三节,说明道德法则除了自由之外,别无根据;自由除了道德法则之外,没有其他基础;追问对道德法则的兴趣,容易把情感当作道德法则的根据。这些观点与《实践理性批判》是一致的。康德从一开始就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演绎定言命令,也没有出现主流学界所批判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养生",就狭义而言,在于保养人的身体,以至延年益寿.因此,就有了养生学、医药学之类.但是,人是物质肉体与精神性情的结合体,而且,二者既为结合体,就必然相互影响,人的性情一定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因此,要保养身体,就需要有良好的性情.人有良好的性情,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高尚的性情对于保养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养生"除了在物质方面保养人的身体之外,还包括在精神方面的性情修养,即"养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评价人权的方法论原则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权现象的看法,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和评价,除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之外,从哲学理论层面看,它与人们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及其标准去评价人权相关。这是当前深入探讨人权理论问题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评价人权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标准,进而揭示其中的价值观意蕴。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眼睛     
正我的妈妈只有一只眼睛,她的左眼只是一个空空的黑洞,我非常厌恶她。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觉得她的眼睛让我丢人,我甚至觉得,她已经将一部分缺陷遗传给了我,因为我的左眼,它除了让我看上去拥有一双完整的眼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功能。这使我每次一想起来就特别恼火。妈妈在社区边开了一家小店,用来销售杂货以及一些旧衣服。我们需要钱。在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我们在校外的空地里上军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人,想让我们相信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就因为我们在某些特点上跟他们不同,甚至比他们特别,所以他们不把我们当回事。  相似文献   

18.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誉.除了担任职业钢琴家之外,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分为原创作品、改编曲和幻想曲.许多改编曲的影响之广甚至超出了原曲,钢琴曲<爱之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张结海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3,36(5):1223-1229
后悔内容的研究由于缺乏理论总结长期处于后悔研究的主流之外。Roese和Summerville(2005)通过元分析发现美国人的后悔出现在12个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解释后悔内容的机会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机会导致了后悔。而Beike、Markman和Karadogan(2009)的观点刚好相反,他们认为失去的机会才会产生后悔。我们将中国人的后悔和美国人的后悔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人后悔出现的生活领域和美国人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该结果提示,除了(失去的)机会之外生活领域的重要性可能也是解释后悔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认识     
在艺术哲学之中,可能没有比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价值”问题更能激起人们阐发理论的热情的了。一个有影响的评论家曾说:“最终,除了关于方法之外,我并不区别科学与艺术。二者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在的观点,而且,二者对于全面地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