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1991年11月21—23日,贵州省哲学学会召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60多名哲学理论、宣传、教学工作者与会.现将这次讨论会中的主要观点概述于后:(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得出的理论结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科学地  相似文献   

2.
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已经基本上走出了苏联30年代(斯大林教科书)的模式,一个具有当代高度和中国特色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和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这个估计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对苏联30年代(...  相似文献   

3.
当前应警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抽象概念的虚假批判"思想倾向,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庸俗化、实用化和空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在于其彻底的现实批判精神、关切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价值情怀、洞察社会生活本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旨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关怀,在对时代问题给予"当代自我阐明"的基础上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时代效应和历史在场,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精神,深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历史深处,洞察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时代性问题,直面中国道路驾驭"资本精神"的历史实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和当今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6月16日,本刊编辑部邀请哲学所部分同志,举办了哲学发展座谈会。大家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就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改善哲学研究工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与会者指出,当代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相比,无论是哲学的科学知识基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马哲史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3日在辽宁兴城召开。这次会议由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筹备小组和辽宁省马哲史研究会主持。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了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与会者围绕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命运问题进行了讨论,还讨论了马哲史和马列经典著作的教学改革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哲史的研究对象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客观规律,但不能脱离当今时代的特点去孤立地研究。因为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给理论  相似文献   

6.
如何本质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个久已被谈及的问题,但是,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研究或更进一步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已经被看成是急迫且带有普遍共识性的理论任务,问题就值得重新追问.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与当代语言哲学研讨会”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中国逻辑与当代语言哲学研讨会”于1995年9月28—30日在该校校董议事室举行,来自大陆、台湾、澳门、香港的2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先后报告了所提交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重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向。在各种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尝试中,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同行所瞩目。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作者自认为这本书是突破旧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探  相似文献   

9.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1日— 2 3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学者近 40人。大家本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这样的历史使命感 ,就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现状正确把握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侧记黎声最近,全国马克思主义学会当代马克思主义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与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在京的30余名老中青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哲学工作的使命(一)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认为,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个根本性的变革,它给哲学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今哲学思维的头等时代课题,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创造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精神奠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精神脊柱。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应当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熔为一炉的理论升华,它要站在世界历史新型期的高度,回答现代三大挑战。构成当代世界历史新型期的本质内容,是五大革命(即以现代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以市场全球化为表征的商业革命,以人民参与制民主为特点的政治革命,以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哲学观念为核心的文化革命,以走向每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长远前景的人的革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三大挑战,是指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潮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述要贾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该会由全国近30家科研教学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发起,于1997年10月27—31日在安徽黄山市举行,与会代表66人。会议围绕当代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哲学动态》2006,(2):63-70
全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工作会议暨“哲学与当代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9月13日在冰城哈尔滨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承办。全国各省社科院的哲学所长及有关学者近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主要研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做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追问和思考———从一个平常问题谈起”的报告,提出了几个在认识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与会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一…  相似文献   

13.
会议是由上海哲学学会等二十一个单位发起的,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召开。与会者119人,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就哲学在当代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哲学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标准、主要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意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哲学必须对自身进行再认识有人认为,今天在中国,时代精神集中在解决发展生,产力,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上,哲学必须抓住这个问题,才能把握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哲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加速哲学的现代化问题。要想缩小我国哲学理论同科学发展水平的差距,必须吸取科学的新成果,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提出哲学史的研究也要吸取当代科学的新成果,有些人可能会发出疑问。其实,科学发展及其导致的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对哲学史研究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变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历史上哲学范畴的理解和评价当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马克思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马恩选集》第2卷第108页)所以,只有注意吸取当代科学的新成果,使哲学史研究的立足点随着当代科学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才能使哲学史的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共同主办、国立华侨大学协办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4月24-2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书写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也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特点。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水平,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教材的质量,就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对传统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完全回答当今时代和中国实践提出的问题这一缺陷的一种理论反应,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种历史启示,是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的当代意义的一种逻辑必然,是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种现实要求。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与理论成果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20多年。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战略性考虑;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这种进展主要体现哲学主题转换、哲学观念发展、哲学思维方式跃迁、哲学视野拓展、哲学内容丰富、哲学研究方式变化、哲学发展新路径和哲学功能提升、哲学本体重解和哲学形态建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哲学应把握跳动着的时代脉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审稿会侧记汪信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八个博士点集体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专业本科用教材)审稿会,于1992年10月19日至2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除课题编写组成员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院校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博士导师和知名专家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此次审稿会适逢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并以此为指导,对应该怎样编撰体现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着重围绕以下三大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把握时代精神的新特点,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与会者指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从时代精神中汲取新的养份。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这个大的历史时代之精神的精华,但历史大时代却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各个具体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乃至毛泽东所处的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当今时代的新内容、新特点进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的上一期里,我们发表了《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的评论员文章,希望哲学史界重视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把握中国哲学范畴的形成、演变以及各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弄清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哲学范畴的发展不是自身的推演,而是根源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实践。这里我们发表金春峰同志的《从范畴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作者通过中国哲学史上“和”、“反”、“斗”、“合”、“分”等范畴的形成、发展及其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中国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中国哲学的范畴,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们欢迎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