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圣洁 《天风》2004,(9):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金陵协和神学院,起始于50年代.随着中国的解放,中国教会收回办教的主权,神学院也由中国基督徒自己来办.由于当时历史的条件,生源和师资及办校经费都成了问题.为了使中国教会后继有人,为了继续培养中国教会的传道人,联合十几所神学院,合并成一所神学院.院址设在南京,取名金陵协和神学院.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4,(12):20-21
丁光训主教说:中国基督教应向教会化、年轻化、神学化发展。 中国教会产生主教的问题,已经是进展到实质性的阶段,我也是协商一员,我很愿意中国基督教两会加强教会性。现在计划中国教会产生主教,这样可以使中国基督教更具备教会性。我希望将来中国教会产生的主教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的责任,即对教会负责,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开创中国教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5.
丁主教的《宇宙的基督》一文以富有新意而又为人能接受的引言启发当今中国教会该思考的两个问题:其一乃是基督的主宰,关怀和爱护普及整个宇宙;其二上帝普及到整个宇宙的主宰以爱为其本质,我想就此谈谈读后感。  相似文献   

6.
陈泽民 《天风》2008,(1):34-37
在校庆这个大家高兴的日子里,能有机会与大家谈谈关于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问题,我非常乐意. 大家都知道<金陵神学文选>已出版了,我觉得该"文选"得以在校庆之前出版、问世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准备藉着这本书、丁光训主教的序言以及汪维藩教授和我不久前在美国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所提供的两篇论文的大概意思与大家谈一谈,实际上这就是关于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9,(12)
<正>1950年,赵紫宸写了一篇题为"用爱心建立团契"的文章,探讨中国教会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当时中国教会改革的事工中最艰难的问题是自养问题和合一问题。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用爱心建立团契。他说:"我们若能先提倡用爱心建立团契,到了相当的爱的程度,这些难问题自然会消灭……在爱里有自由,可以脱出西宣教会经济的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社会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康钧 《天风》2007,(7):20-21
“全球化”所带给我们不仅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变革过程,它同时带给我们全新视角,如何看待中国和世界相互关系,中国教会是普世教会的一员,中国亦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这种世界性、地域性相互关联,改变了我们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在建立好中国教会的历史使命中更具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会是一片广大的禾场,其中果然有不少兴旺的现象,还有不少美好的见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国教会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农村教会角度看,如何重视神学建设。 最近,我收到一位安徽金陵校友的来信,他叙述了在农村有大量值得思考的神学问题,例如要求信徒祷告时面向东方,因为神在东方;又称在梦中看见一位  相似文献   

10.
张微 《天风》2001,(7):5
自传是中国教会在本土环境中,由中国信徒发掘基督的福音宝藏,是以先人的福音,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广传福音的极为重要事工。 中国教会从西方引入的神学思想存在着过多描绘、渲染个人苦难的消极厌世因素。缺乏使徒保罗那种勇敢面对人生、迎战艰难困苦,让瓦器彰显出里面基督宝藏的莫大能力的积极心态。对这些直面现实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6,(15):16-17
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八年来,方法是得当的,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对中国教会的影响是深刻的。过去的保守落后、偏颇,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不符合圣经本意的神学思想得到了清理;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取得了很大、很好的成就。随着时代和中国教会的发展,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也在这次调研中提了出来。例如,如何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教育体系和培养适合中国教会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的机制,这是大家共同思考寻求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从初次见到金·迪凯到我们挥泪告别仅26天时间,可她留给我的印象经久难忘,尤其是她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以及中国教会所表现出的热爱之情,更令我感动不已。 1995年暑假,学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举办了一次英语提高班,通过一个旨在促进各国文化教  相似文献   

13.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金陵协和神学院,起始于50年代。随着中国的解放,中国教会收回办教的主权,神学院也由中国基督徒自己来办。由于当时历史的条件,生源和师资及办校经费都成了问题。为了使中国教会后继有人,为了继续培养中国教会的传道人,联合十几所神学院,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主教、神父们,各位主内兄弟姐妹: 感谢天主的安排,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就“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进行交流,我愿借此机会就“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谈点浅见,供大家分享,请允许我先从中国教会历史谈起。 一、中国教会历史的经验教训: 天主教于1294年由方济各会会士意大  相似文献   

16.
沈以藩 《天风》2004,(8):27-30
我很高兴有机会谈谈中国教会的传福音事工。感谢主!中国的教会今天不单非常兴旺,我们更感觉到主亲自在动工,打开福音的门。中国教会能够兴旺,也是许多前人所撒下的种子的结果,是跟今天许多爱主传道人以至信徒热心传扬福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时值今春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我采访了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河北省天主教“两会”主席、唐山教区刘景和主教。他虽年届耄耋,神形犹健。他关心中国教会事业,对中国教会前程寄予厚望,他语重情长地讲了许多,令人感怀万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6)
正公众号可以任意搭配使用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展现更加有活力的中国教会之千姿百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然步入到媒体多元化时代,"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同时,面对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信息,如何让信徒接收和接受健康信息,成为中国教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冠疫情的发生更让我们意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中国教会的公众号事工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徒人数的增加,从总体上看,中国教会的"自养"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地区差异性明显以及信徒观念滞后等种种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为中国教会的自养问题付上祷告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一般估计,中国教会信徒总人数大约80%是在农村乡镇基层教会,而肩负基层教会讲道释经的一支重要队伍是一大批义工。所以,广大农村义工的释经路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影响到日后中国教会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