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心流体验量表和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对310名在线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分别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敏  雷开春 《心理科学》2003,26(4):717-719
1 前言 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它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否组织和执行某种行为,实现特定的行为目标的信念体系。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杨雄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6):484-487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218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2)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3)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怀勇  郑意颖 《心理科学》2022,45(3):591-598
学习投入是预测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习投入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然而,以往鲜有从课堂公平的视角进行的探索。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以621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课堂公平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交换关系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机制。发现:(1)课堂公平与师生交换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投入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课堂公平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投入,而且还能够通过师生交换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投入。研究结果揭示了课堂公平对学习投入影响的内部心理机制,为通过营造课堂公平而改进师生交换关系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更好地提高中学生学习投入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以724名初中生为被试,对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除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外,掌握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比较、成绩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下行比较间接地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2)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仅会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下行比较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的自我有效感及其对学习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有效感(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自班杜拉(A.Bandura)于1967年开始研究自我有效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自我有效感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已作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8.
Bandura的效能预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龙君伟  徐琴美 《心理科学》1999,22(4):346-349,378
1引言人类行为的动因和其绩效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如: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联结论,精神分析主义的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者的观察模仿论,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人本主义的自我机能论等,其中最有影响和说服力的当属Bandura效能预期理论。Bandura[1-3]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认为行为动因的中心机制是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它影响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情绪过程。不同领域的研究显示[4],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能说明个体在社会情景…  相似文献   

9.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2,25(6):757-758,724
1 前言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个人终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入 90年代以来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了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课题 ,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往众多的单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个探讨其中的某一个影响因素 ,所得的结论难以比较和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将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SchellDF对自我效能感、归因和阅读写作成绩作过研究 ;而Zim…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臣  周琰 《心理科学》2008,31(3):732-735
采用大学生学习观问卷、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WM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学习效能感量表,选取25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观总体上是倾向于建构性的;文理科学生、本专科学生在学习观的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学习观与其内生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生动机多为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体验与学习过程观是大学生内生动机的有效预测变量,学业自我体验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父亲参与教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548名农村寄宿制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亲参与教养与自我控制、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父亲参与教养既能直接正向预测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也能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预测学校适应;(3)相对剥夺感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起到调节,当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相对剥夺感较高时,父亲参与教养对自我控制的作用减弱。研究结果揭示了父亲参与教养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能为提高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提供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探索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考察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职业探索量表、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求职行为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探索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2)求职自我效能感中介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3)情绪调节这一变量调节了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此,职业探索会通过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情绪调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学习无畏(intellectual risk-taking)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这种品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创造力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自我报告式调查问卷,对南方某省方便取样的四所学校的757名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探究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的关系,以及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无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感受到的教师自主支持越多,越可能在科学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之间的关系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可能通过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无畏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5所公立小学的1161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模式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3)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7,30(3):676-679
以501名参加过CET4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ESEQ)、英语学习焦虑量表(ELAS)和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的测量,探讨CET4成绩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性别、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和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低于男生);(2)性别除与英语学习策略不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外,与CET4成绩、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间均存在直接路径作用;(3)英语学习焦虑对CET4成绩既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又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产生问接路径作用;(4)英语学习策略仅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CET4成绩产生间接路径作用。研究还表明英语自我效能感在CET4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中起着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文辉  姜枫 《心理科学》2023,(2):347-354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本研究收集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成绩的数据。结果发现:(1)小学生学业成绩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学习压力的单独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男生群体呈现完全中介作用,只有两条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26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表面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无显着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但与失败归因的关系不大;(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性别角色观念,以894名具有网络使用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相对剥夺感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过激行为;(3)性别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女生,男生的相对剥夺感对自我损耗和网络过激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形成机制及个体差异,对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06,29(5):1275-1277,1253
自我效能感的一般与特殊问题直接关系到对自我效能感本质的理解,是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运用自编和他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各层次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领域各层次的行为表现间的关联进行了考察,试图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预测作用;越特殊的自我效能对相应学习领域影响越大。这既说明针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对具体行为有更大的预测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般学习自我效能的存在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