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净慧 《佛教文化》2011,(5):10-10
平常讲生活禅,总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样处理我们的心念,也就成了人生的最大问题。何为“生活禅”?  相似文献   

2.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3.
看话禅以宗杲而风行,宗杲也以看话禅而名世。宗杲对看话禅的推举,虽说是对默照禅、文字禅的矫枉,实际上是默照与文字间的折中形式。而且,看话禅毕竟是在颂古、评唱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虽然有贬抑文字禅的倾向,但受时代风气之熏染,实不脱以文字说禅的风气,尤其是对以语言文字为看家本领的士大夫的疏导,融合儒释,以庄说禅,更加适应了当时士大夫禅学的需要,从而,借助禅学在士大夫思想行为中的渗透,推动了禅宗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牟宗三通过对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的简别而作出的禅教配合和禅教一致的诠定,特别是以惠能禅与天台宗的配合代替宗密之神会禅与华严宗的配合作为最高层次的禅教融合的结论性认识,是以禅教的义理分析和判释为基础的.牟宗三对禅教义理所作的分析与判释,是哲学的分析与判释.他通过禅教哲学的内在关联和理论的一致性来说明禅教一致.其禅教一致论的实质是哲学的摄禅归教.  相似文献   

5.
净土信仰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至明代已成各宗共行之道,形成了一股台净融通、禅净双修、教律净合一的思潮。本文主要以明代禅宗杨歧门下的憨山德清之禅净双修论、莲宗祖师云栖舃宏之禅净同归论以及以天台学说判释整个佛法的*,益智旭之三学一源、归极净土论为例证,对这一思潮,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禅与书法的交涉与会通,在佛教经典中有明确的肯定,在历代的禅意书论中亦有确凿的记载.二者融通的主要方式,即体现在理论上的相互借鉴:在书法,表现为"以禅喻书";在禅学,则表现为"以书喻禅".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山林诗包蕴着幽深绵远的自然禅和平易淡泊的生活禅.一方面,山林是探讨朱熹诗禅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随着对朱熹心性理论、美学理想和文道观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其内心潜藏的禅情结将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茶禅一味     
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干日本。“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张伯端的“道禅合一”思想,不仅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学奠定了哲学理论 基础,而且其所阐发的“达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传统的修道理论,特别是他对禅 宗“明心见性”的借鉴,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张伯端“道禅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特点之述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伯端是如何通过引禅入道 而促进道教更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禅苑清规》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禅宗清规,它也是禅宗其他清规的范本,因其独特的地位,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编成于北宋末,正值佛教诸宗派融合之时,本文以佛教宗派学说交融为基础,讨论《禅苑清规》中所体现出来的禅、净与律学思想在此清规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净慧法师,各位同仁,各位善知识: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会,我事先没有提供论文,所以今天会上是即兴发言。我临时想到了一个题目,叫人生佛教生活禅。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  相似文献   

13.
惠洪觉范禅师是北宋著名的高僧.他在湖湘地区生活30余年,其间与茶禅结下了深厚的佛缘.本文讨论了惠洪禅师与茶禅的关系,撷录了他所著的有关湖湘茶禅的诗作,并做了分析,指出湖湘的深厚茶禅文化是惠洪禅师文学创作的渊源之一,也使他的佛学理论与诗作的禅意提升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丽心 《法音》2001,(8):52-52
本刊讯 7月20日,河北赵县柏林禅寺隆重举行第九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来自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青年学子聚会一处,参加为期七天的学修生活。河北省政协、省民族宗教事务厅、赵县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及赞助夏令营的香港旭日集团、北京荷塘月色素食餐厅的代表出席了开营仪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夏令营总导师净慧法师首先讲话。他说,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已经十年了,“生活禅夏令营”也办到了第九届,它架起了一座佛法关怀大众、大众认同佛法的桥梁。这是佛法传播的需要,更是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14日至5月16日,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以下简称三禅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河北省佛教协会主  相似文献   

16.
吴明 《佛教文化》1996,(2):25-27
上面几期禅定漫谈中,我们概略地讲了如来禅和祖师禅,也就是由凡夫的禅而说到圣道的禅,又由小乘的禅而说到大乘的禅,又由渐教的禅而说到领教的禅。总之,就是由如来禅说到了祖师禅,愈说愈高,似乎已到极点。但是这些都只是显教的禅,现在要进一步说说密教的禅,也就是秘密禅。学密教的禅,一定要有学显教禅的基础,或者说要有显教禅的基本功,否则就难以“由显入密”。佛法是讲显密圆融的,但圆融不碍差别,修持还得有次第,才能如理如量。大家都知道,圆融显密,本不应分冷显密高下的,因为佛法是圆满具足的。但在修持过程中,为了教学…  相似文献   

17.
澄观的"禅教一致"思想,对宗密的"禅教合一"思想及其后的华严禅影响很大,切宜深究。通过深入分析澄观的"禅教一致"及其"禅观"思想,力图呈现澄观如何顺应佛教当时诸宗融会的内在要求,力求禅教一致、不为二途,以实现接应时代的新开拓,最终以其圆明见地既保持了鲜明的宗派特色,又展示出融通创新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先生基于宗密的禅教一致论,提出了以慧能禅与天台相匹配为最高的新禅教一致论,其基础在于以存有论为核心的哲学立场。但牟先生此理论有三点可质疑之处:判教标准转移、教内之教外别传与牟式禅教一致论之不足。经过质疑之反思,牟先生仅关注佛教义理的判教标准被拓展为兼顾佛教义理与修行证悟的新标准,并依此判教,得出禅宗较之天台宗更为圆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相似文献   

20.
禅宗发展到北宋中叶,逐渐由原来“不立文字”、“离经慢教”的内证禅转变为“不离文字”、“以教说禅”的文字禅。禅宗的这种转变,与儒道语言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文字禅“因言显道”、“见道忘言”的提法就分别与儒家“文以明道”、道家“得意忘言”的观点渊源有自。当然,文字禅在兼采儒道的同时又运用佛教的二谛思维使儒道矛盾的语言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