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对于恩格斯的爱情生活,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也是楷模。我们回顾和宣传恩格斯的爱情生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无产阶级道德情操,同样有着深刻的教益。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父亲是一个棉纺厂主。对于这位长子,父亲的希望是:长大成人之后,继承家业,充当资本家。由于父亲的坚持,年青的恩格斯在高中毕业前一年就被迫退学,到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它伴随着马克思的事业而成长,与马克思的事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回顾马克思与燕妮动人的爱情生活,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颇有教益的。当马克思与燕妮由玩童时代的友谊发展成为爱情时,他们曾对相互的爱情作了如下的倾诉: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对你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和无法衡量的”,“我的全部生命,我的整个身心就是思念你。”(转引自《燕妮·马克思》,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2、74页)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也以同样的感情写道:“我衷心珍爱你”,“我对你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社会人生为根底的《聊斋志异》,有相当多的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作品都涉及了伦理道德的问题。 从爱情和婚姻方面看,《聊斋志异》的确没有象以在小说有更多的陈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因为蒲松龄创作小说时,产生于市民阶层中的新的思想如重“人欲”而轻“天理”的思想,正逐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个迷人的字眼,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爱情观和现代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以及西方的恋爱观、恋爱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影响、撞碰和渗透。从而使九十年代在校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理解,以及他们的爱情心理都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他们有继承、有批判、也有探索;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先哲至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人与爱情、爱情的本质与特征、爱情的价值与意义、爱情的形式与艺术、爱情与婚姻、爱情中的嫉妒等六个方面.这些思考为正确认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一些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和深刻的.对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进行反思,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爱情道德教育──高校德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袁庆濮大学生谈恋爱既是高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点。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尚不成熟、较不稳定,加之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大学生只偏重于从“生理意义”、“心理...  相似文献   

7.
走出爱情四大误区华子由于爱情教育的缺乏,在中西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困扰着人们,人们在爱情观上,目前还存在一些混乱和错误。我们可以称之为“爱情的四大误区”。-、爱情与欲望的误区爱情包含着欲望,但主要是基于对对方的人格素质,品质趣味等的...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论家喻户晓,但他对爱情心理的见解鲜为人知。本文从马斯洛对研究爱情心理重要性,爱情过程以及爱情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诸方面,饶有风趣却又不失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马斯洛爱情心理思想对现今人们的世俗爱情观,有着相当明确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颜鸣 《学海》2001,(6):167-170
“爱情”犹如大自然中春天的花草、夏日的凉风、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阳光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情感 ,世界上只要有男女存在 ,“爱情”就会永远存在。在中国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的影响 ,总是把爱情婚恋当作闺阁之事 ,不登大雅之堂。十年动乱时 ,更是把爱情打入冷宫。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有血有肉的自然人 ,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情婚恋生活 ,这是他们革命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能体现出崇高的精神风范。瞿秋白与周恩来是同时代人 ,也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爱情初探     
一、爱情观的破与立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哲学家们认为:爱情是最古老,最受尊敬、最有威力的神;爱情就是通过或试图通过性行为而达到的某种高度愉快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结合而发生的。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爱情是恋爱双方精神上的“统一”或“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现代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表达或升华。  相似文献   

12.
此词《草堂诗余》题作《七夕》.它是根据古老的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成的.秦观这首词则一反传统,立意高远,而推出了一种进步的识见超拔的爱情观.爱情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内心感情的真纯持久,而不在于双方形影的须臾不离.词人如此歌颂真纯持久的爱情,无疑是对封建社会中那种男女之间虚伪感情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压制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  相似文献   

13.
列宁生活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制度,已经成为直接的现实问题。摆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深入研究无产阶级道德  相似文献   

14.
爱情美简论     
泰戈尔说,“到爱情中去找美吧!”真正的爱情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的,卑微的爱情不具有审美价值。愚人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现实社会中重要的审美关系。在爱情生活中,时时体现着美,处处蕴含着美。爱情生活丰富人们了审美关系的内容,促进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美中有爱,爱中有美。爱情美,就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和生活美。爱和美是有机联系的。爱情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巩固和发展真正的爱情,就应该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以来,由周谷城先生挑起的关于时代精神问题的争论,进行得很激烈。周谷城通过时代精神问题,从政治、哲学、史学、美学等方面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起猖狂的进攻。资产阶级世界观总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想方设法攻击无产阶级世界观。如今,周谷城在时代精神问题上为我们提供反面教材,是值得刮目相看的。通过对他的反动的时代精神观的剖析、批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无产阶级时代精神观和资产阶级时代精神观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6.
在哲人古香古色的智慧里,爱情,这枚永不凋谢的花朵,俯首可拾,但在现实的大地上,它却不肯为每个人都开放。因此,即使有的人已然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爱情也可能从未涉足过他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悲剧,在现实中屡屡发生,其原因就在于,不幸的人们用爱情的假相取代了真正的爱情。 片面的爱情,这是爱情的第一种假相。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真实感情的描绘一直是艺术家所推崇的主题.在艺术中反映感情的艺术家很多,这里,在现实生活中分析美国人的爱情观,对艺术大师作品中的真实情感进行解析,证实了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真实生活,表现并强化它是对生活的积累和沉淀.  相似文献   

19.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在迈向21世纪的前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总结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关系,反思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2日,我随中国伦理学代表团去日本东京参加第二次中日实用伦理学讨论会。会后,应日中协会、中国研究所、汤因比市民之会、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日中技术友好会五个团体的邀请,又进行了一周学术交流活动。这次在日本的学术访问使我感触良深。 (一)中日第二次实用伦理学讨论会 11月2日上午八时,中日双方学者(中方8人、日方18人)进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后。随即用一天的时间进行了家庭伦理问题的讨论。首先由我作了题为《对我国当代青年的爱情、婚姻、家庭现状的分析》的发言。我在发言中讲,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青年爱情观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选择对象的标准注意精神生活、注重知识文凭学历、注重以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