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物理学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可以信神,也可以不信。或者说他有信与不信任何一种宗教的自由。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无论他们是不是信奉宗教的,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与宗教教义相悖的。"尽管近代早期的一些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可以是来自于宗教,他们本人也可以是虔诚的宗教徒,可一日他们的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基督教牧师,也是中国宗教代表团中唯一的妇女。我愿意以自己的体会来谈谈宗教信徒应该促进人间的和平与彼此谅解。 我常听见周围不信宗教的人,以赞赏的口吻说:“宗教是劝人为善的。”他们认为信宗教的人都善意待人。然而事实上世界上还有人以宗教的名义制造不和,甚至进行战争,把宗教与恶行联系了起来。这是对宗教的亵读,也是我们宗教信徒的耻辱。 以宗教名义煽起敌意的人,总是把自己所信奉的宗教,连同自己对某些教义的理解,视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准则,认为与它不合的就不能容忍,这是很危险的极端的态度。我相信一切真善…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督化家庭,对许多信徒来说恐怕是如何与不信的家人相处这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不可勉强不信的家人改变信仰,我们应该为不信的家人祷告,要用好行为为主的福音作见证。以下两篇均为作者个人的体会谈,可作参考。“基督为我家之主”,是否仅指全家信主的家庭?当然不是。基督既是宇宙之主,他当然也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这既是一种信心,也是一种交托。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立论”认为宗教永远是科学的敌人。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2)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3)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4)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有人认为,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宗教与科学的对立表现在:(1)科学主张认识的相对性,宣称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只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知识,反对认识的穷尽性;宗教主张认识的绝对性,认为宗教的教义与教条是神的启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2)科学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凡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任何理论、学说、信念都必须进行改进或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闽侯县调查数据与全国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福建省闽侯县农村居民自认为自己是宗教徒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数的3.4倍,他们还认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佛教或道教,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是民间信仰的信徒。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可分为制度化宗教与泛化宗教信仰两大部分,闽侯县农村居民大部分人都是泛化宗教信仰者,泛化宗教的影响力超过制度化宗教的影响力。闽侯居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功利主义特色,宗教体验缺乏神圣性,不关注彼岸世界,相信因果报应与运气,但不迷信也不沉溺于宿命论,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对生活满意度自我感觉较高。  相似文献   

6.
谈谈祷告     
王勇 《天风》2002,(3):26-26
我曾听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就一定常常祷告,如果你要做一个基督徒,你就应当祷告。这话说得很实在,祷告是神给我们信徒的权柄,离开了祷告,我们将一事无成。一个祷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布道家司布真每天祷告两个小时,他讲道大有能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祷告3个小时,神与他同在,就连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惊讶他的刚毅。但是许多信徒却将祷告当作一种重担、负担,所以在祷告时只了了数语以贿赂他们自己的良心,求得是否祷告让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选自《Science and Religion:Are They Compatible?》,保罗·库尔兹(PaulKurtz)主编,2003年由普罗米修斯出版社(Prometheus Books)出版,导言第一部分。为使读者更易理解文章内容编译者自加了小标题。“上帝创造了独立的灵魂”这一神学教条,成了宗教反对堕胎、出生控制和人工受精等医学科学的基本理由科学与宗教是协调的吗?或者说,他们有必要冲突吗?他们的关系长期被争论着;而且,从科学与宗教两大阵营利益的历史来看,它们之间的冲突程度也一直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1.科学带来社会巨变,却被指称占了宗教的领地虽然,古代希腊与罗马培育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一方面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方面又是虔诚的教徒。在他们那里,科学与宗教(信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被完美地统一起来。在这里,让我们听听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心声:“认为学者比其他人更多地知道存在,所以就不信上帝,这种看法实在是凡夫俗子的错误之见。恰恰相反,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接近上帝,我们的工作只会加深我们的敬畏之心”([英]卢瑟福)。所以,科学与宗教远不存在什么冲突,科学愈来愈成了宗教的盟友。我们对大自然理解得越深,我们对大自然之神也就认识得越清”([美]康普顿)。也就是说,“正像教…  相似文献   

9.
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他在书中所谈到的对宗教的看法也是坦诚直率的。究竟有没有超人的上帝?宗教是怎么回事?应当如何对待宗教?为什么一些杰出人物也是宗教信徒?为什么有的自然科学家也信仰宗教……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追索,我们从富兰克林深入浅出的有关自述中应当能得到一些发人深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无神论”与“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神论对应的是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上帝与灵魂等)的观念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它的根基是唯物主义。“信仰”属于非理性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信仰。不幸的是多年来我们有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把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政治信念也表述为‘‘信仰”。以致混淆了科学与宗教的区别。60年的治国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决不能引导或者放任某种政治信念异化为“信仰”。共产主义者根本不需要诉诸“信仰”来维持对既定目标的遵循。认为无神论者不能离开“信仰”的那些号称共产党员又拒绝承认自己信教.以及一方面追逐着金钱一方面又指责“信钱”就是“没有任何崇高信仰的人”的学者应该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执政党处理与宗教界关系的现行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信教和不信教以及所信宗教不同的信徒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世界观上的差别是“形而上”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应该在民主法制层面保证各自的公民权利,最终由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步融解。某些研究宗教问题的专家把“信仰”直接归入“精神价值层面”.必然使一些完全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信仰”不能不获得“尊重”.以致“信仰上互相尊重’’这个表述成为鸡肋。建议改用不会产生歧义的说法——“政治上团结合作。世界观上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日本,有很多人信奉本土的神道教,或者是早在6世纪从中国经由古朝鲜传到日本的佛教,当然还有一部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总结,到1996年12月末,各宗教派别信徒人数分别为:神道1.2亿人,佛教9158万人,基督教317万,各宗教派别的信徒总数是日本人口总数的约2倍以上。这表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虔诚,可以说也反映了“有用即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结构总体上分为信仰对象的神灵和信徒两部分,宗教道德除调整信徒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调整信徒与神灵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是:宗教道德以对宗教神灵的虔诚为原则和标准;宗教道德包含于教规、戒律之中;宗教道德以宗教仪式诱导虚幻境界的宗教生活;宗教道德奉行神至高无上,人谦卑,人对神惟有顺服;宗教道德轻今世重来世,想往来世彼岸福地;宗教道德的爱与憎、善与恶以宗教利益为准绳;宗教道德随历史背景或形势的变迁而变化。宗教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宗教道德的变化。宗教道德是消极因素占上风还是积极因素起作用,因人因时而异。  相似文献   

13.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4,(1):29-30
在家祷告应不应受限制?《天风》编辑部: 我们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几位基督徒,有一事向你们请教:我国的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这个自由是指哪些方面的自由?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教会出现一些很不合理的事,一年多来教会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我们心里着急,又没办法。我们几位信徒抽晚上下班时间在家一起看圣经、祷告,求神指教我们。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邻居。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许多政要宣称美国的建国和立宪是以宗教自由为基础的,或以“宗教国家”自命;我国有些高层人士,也以美国的宗教信仰为榜样,称中国的宗教是“伪宗教”,信仰是“伪信仰”,声讨儒学“有罪”。但也是美国,还有另一种声誉,那就是科学的求实精神,继承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以及最近的“新无神论运动”。新无神论并不反对教徒的信仰,但却把宗教作为科学理性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揭示它的荒谬和不可盲信.  相似文献   

15.
在纽约市,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宗教信徒在默默地奔波。一面是严格的教规,一面是节奏快、压力大的尘世生活的需要。二者往往互相对立。 他们是投资银行家和会计师,是路边的小贩和政界人士,他们想过一种虔诚的宗教生活,然而他们所住的地方却是一座野心和机遇联手腐蚀着纯洁的心灵的都  相似文献   

16.
张才彬 《天风》2002,(7):60-60
口说“感谢神”,对于每一个信靠耶稣基督为主,被十字架圣爱所征服的人而言,是应该的,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必然反映之一。但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它应由心发出,心被恩感而有的见证(西3:16),它是生命里头流露出来的赞美,是心弦被圣爱的弹奏,是信仰生活内容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纵观今日教会的现实,却并非如此。下面笔者将一次因“感想神”而引发的的伤害谈一些感想: 去年寒假期间,也真的感谢神的带领,得着一次与长年不去礼拜堂过宗教生活的信徒交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信徒变成这种现状,从他们的提问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除了他们本身对信仰认识上的不足之外,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讶的,并非如某些人所言“爱世界”,而是在今日教会中有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虔诚人     
紫晶 《天风》2019,(11)
<正>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徒10:4)什么样的人是虔诚人?虔诚人有哪些表现呢?他是个虔诚人。他的祷告和他的周济,达到上帝面前蒙神记念。祷告是人与神之间的事,周济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一个是灵性生活,一个是社会生活,兼而有之,是为虔诚。这样的人是虔诚人。圣经中有一个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8.
学生:前两次您们谈了对超常现象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超自然力存在,对超常现象的声称一定要求有实在的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宗教不过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把灵魂托付给谁一定要理智,人生道路只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指望“仙人指路”。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科学家都要信教,连科学巨人牛顿也是虔诚的清教徒,包括爱因斯坦也信教、信上帝,还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难道他们不理智吗?秋实: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认为既然科学家是搞科学研究的,那他就应该相信确实存在的事实,不该…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不信的人,如何和他们搞好关系,是摆在许多信徒面前确实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也是困扰许多信徒的难题,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及这个问题(参1997年第9期《天风》32页《被神修理》一文),但觉意犹未尽,在此权作续篇,供主内肢体参考。 应该说,对不信之人的看法至关重要,因为这常常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他们的认识、态度和做法。而这些看法上确与否,又往往取决于我们属灵知识的深浅和属灵生命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牧者为信徒祷告是合理的,而信徒为牧者祷告是不配的。然而,作为牧者的我们,自己心中却十分清楚,我们比众人更软弱,更需要代祷!一位牧师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信徒,他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啊!"在某些信徒眼里,牧者应该是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是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是大有口才和胆量的,是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是安静聆听、解惑答疑的……于是,他们一有问题与困难就找牧者倾诉、解答与代祷。然而,牧者与信徒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