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晅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56-461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在 3 80名大学生中作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 ,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 ,女性更被动顺从 ,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但男女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角色被试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差异。总体而言 ,性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孙连荣 《心理学报》2005,37(6):819-825
通过操纵注意方式、刻板印象的启动方式及被试的刻板化状态,探讨了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加工的方式和特点。结果表明:(1) 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加工是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刻板化启动引起更多的自动化加工,反刻板化启动引起更多的控制性加工;(2)注意方式影响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控制性加工而不影响其自动化加工,集中注意时控制性加工的贡献最大;(3)对于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化信息,刻板化程度高的人具有更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通过对角色性别刻板玩具偏好的描述,考察3-9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及外部信息对儿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剐刻板印象在4.5岁显著增强,在7~9岁趋于稳定;(2)男孩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先于女孩;(3)学龄前期儿童对不舍性别刻板信息的女性角色最不刻板,性别刻板信息会显著增加女孩对异性角色的刺板程度,而男孩则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刺板:(4)5-6岁时,儿童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要求显著增强。总的来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受到内部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祯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2):276-285
刻板印象威胁即令污名群体的成员在消极刻板印象领域中表现下降的一种现象, 考察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能为从源头干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提供可能。基于此, 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产生(产生条件和产生时间)、操纵、影响(对女孩的影响和对男孩的影响)及干预(多重身份、沙文主义、积极榜样和反刻板印象)进行论述。未来研究可以从地域文化、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继续拓展。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6,29(5):1116-1118,1115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沛  高瑛 《心理学报》2004,36(3):340-346
实验一以图片为材料研究了儿童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实验二以情景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在不同排斥情景中发生性别排斥的原因即其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被试为幼儿园大班、2年级和5年级儿童。结果发现,(1)在同伴群体活动中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2)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行为并不是由性别刻板印象引起的。(3)儿童会以道德和亲社会行为为理由接纳异性儿童,会因为群体认同、群体功效和刻板印象而排斥异性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