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意雯 《天风》2012,(11)
[新华网]《新华网》报道,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一处海滩,游客赏月后留下50吨生活垃圾,当地环卫管理部门出动600多人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光明日报》报道,国庆长假北京各条高速公路8天捡到垃圾100.8吨,主要为废纸、矿泉水瓶等车主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2.
翟士英 《天风》1997,(11):29-30
笔者曾在《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在北京一所学校里,有一天一位老师发现一男生偷偷亲了一位女同学。这位老师看见后,仍若无其事地照样上课。课后,她和颜悦色地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个别教育。后来,该同学考入军官学校后给老师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及这事。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社会治理理论为参照系,可以看到《老子》一书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会善治思想。《老子》在批判“有为政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善治概念,讨论了社会善治的本质,并多角度地阐述了社会善治的具体内容。尽管现代社会治理理论与《老子》的社会善治思想之间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但《老子》的社会善治思想对今天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相似文献   

4.
“因信成义”是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的名言,是《圣经》中的话,有绝对的权威。历来的神学家们都公认,《圣经》是一部救恩书,其救恩福音是不会有错的。因此“因信成义”这句话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老子》书中的“小国寡民”历来受到注释者、评论者们的否定与批判。他们认为“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小社会。他们说“小国寡民”是老子“在古代农村社会基础上所理想化的”“小农农村”,“他们解决所谓时代问题的办法是回到早已崩溃的农村公社式稳定的小天地生活,这些所谓时代问题及他们所能提出的解决方案合起来,即幻化为小国寡民的理想”。①更严重的是他们认为“小国寡民”是老子逃避现实斗争的倒退,是为时代开倒车。他们说“小国寡民”是老子“虽欲返上古之治而不可得”,是“与当时的历史任务背道而驰的”,“是消极退缩的心情”,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字与义理两方面论证郭店简本《老子》“大器曼成”为“大器无成”。文字方 面,“曼”按本字只能训“无”;依通假则本文论证“曼”通“晚”或通“ ”都很难说得过去。联系马王堆 帛书乙本《老子》此处作“大器免成”看,“曼”只能训为“无”。义理方面,本文从老子无为、贵柔、尚无 出发,说明“大器有成”与老子一贯思想不合,“大器曼成”也应作“大器无成”解。并引简本所有以 “大”开头的四字句意义均是相反相成之类作证,同时引《文子》称引《老子》“天下大器”等作旁证。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9,(6):37-37
网上调查显示:70.7%网友表示不乐意与陌生人讲话,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因为“这年头做好人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37%的网友选择“怕受骗,缺乏安全感”;另有13%的网友因为“上当受骗过,吃一堑长一智”。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3,(9):24-25
《诗篇》第1篇以“有福”为主题,用简洁利落的笔触勾勒出基督徒的幸福人生,让读者不得不心驰神往:“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天风》2013,(11):53-53
“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是一句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常在信仰生活或日常对话中被引用。这句经文在福音书中出现了四次,《马太福音》19章30节和《马可福音》10章3i节经文是:“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相似文献   

10.
张文良 《哲学研究》2023,(10):48-55+128-129
《敦煌秘笈》中的“不知题佛经义记”中频出的“体义”一词构成“体用”概念的重要过渡概念。而这一概念之所以被“体用”概念所取代,与“体一义异”的命题不如“体用相即”命题更适合表达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关。“体相用”概念的直接来源虽然是6世纪前半叶问世的《宝性论》和《金刚仙论》,但自5世纪末开始,佛教文献中出现的“体-功-德”“体-用-义”等三字一组的范畴显示出,中国思想界已经力图超出“体用”二元思维的限制,创立一种三元思维的概念框架来更深刻地界定客体的内在属性和动态机制。“体相用”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印度佛教这种外来思想交涉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吴畏 《哲学研究》2021,(3):26-3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根据"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一基本立场,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清算、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对意识形态家的理论逻辑的揭示,把唯物主义世界观确立为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并在这个思想过程中,对社会认识何以可能的语言前提、主体条件和社会基础作出了分析性论证。他们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意识形态家的思想和观念的语言基础、语义逻辑和生产方式的澄清,阐发了"分析"社会认识论的三个维度:一是语言分析的唯物向度,二是世界观的实践批判,三是社会认识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公布的《中央及北京市报纸科技报道科普宣传情况统计》结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黄天祥、王学锋在《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篇文章中,列举了该项目对《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十几家中央和北京市报纸,进行调查的一些发人深思的数据和信息。一、无论是北京地区的都市报,还是中央级报纸,其科技新闻在全部新闻总量中的比例都明显偏低,平均值为3%~4%。其中比例最低的都市报,如《新京报》仅占2.05%;中央级报纸,如《工人日报》仅为1.6%。而同期监测的美国《纽约时报》、《今日…  相似文献   

13.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并以此推动社会整合。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以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引领前进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急务所在。针对电影《武训传》的拍摄特别是评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文化领域错综复杂的状况,毛泽东紧紧抓住电影《武训传》这只麻雀深入解剖,力图在文艺领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但是,由于过分求纯和急于求成,又采取批判运动的方式,优势话语权不恰当地演变成为绝对话语权,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郜喆 《现代哲学》2023,(3):133-140
两汉时期,《春秋》被视为孔子所作的“一王之法”,是学术与政治的核心。“三统”是《春秋》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滥觞于西汉初期董仲舒的“三统说”,影响到西汉中期以眭弘为代表的革命思潮。西汉末年,刘歆将“三统说”改易为“三统术”的历法技术,并引入五行相生说,论证了新莽及东汉王朝的历史正当性。从“三统说”到“三统术”的变化,昭示了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相似文献   

16.
说“安”     
许慎《说文解字》对“安”的解释是:“安,静也。”《尔雅》曰:“安,定也。”《周书·谥法》中说:“好和不争日安。”按照古人的解释,“安”就是“静”,就是“定”,就是“好和不争”。一个人能够做到“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修炼,不是躲到深山古刹去修行,而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历练,“安”是需要磨练的,就像雏鹰需要在风雨中磨练自己的翅膀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在苦难中磨练,直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样就自然达到了“安”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17.
黄凤想 《天风》2010,(6):46-47
<正>据美国《世界日报》22日公布的由英国路透社和法国益普索集团共同发起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全世界23个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民众最相信"金钱万能"。环球网24日就此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网民承认中国是第一"拜金主义"国家。尽管这样的调查并不一定准确,但对我们仍是有益的提醒。  相似文献   

18.
孙志蓬 《天风》2014,(4):26-27
“温籍70后科学家喜捧国家自然科学奖”、“34岁温州人喜摘国家科技奖”、“陈智勇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0l1年1月14日至15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日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9.
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指舜通过"任贤授能"的执政方式使他自己达到了一种"优游自逸"的状态。孔子之言重在赞叹舜的执政才能,而非对舜治国原则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左传》、《国语》中的诸多事例足以证明。因此,"无为而治"是孔子对舜执政风格的一种独特体悟,随后成为儒家的一种治道理想,但它并非春秋知识界的普遍看法,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同时,历史传说中的"垂拱之治"或"垂衣裳之治"出现甚晚,不能当做"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源。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追溯至舜的"无为而治",至少忽略了孔子言说舜"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14,(8):58-58
据6月17日《新闻晨报》报道:“近日,中国球迷因熬夜看世界杯连续发生悲剧,先是大连51岁的老球员李明强在观看西荷大战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又传出苏州一名25岁男青年在收看智利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时猝死.两起悲剧引发公众的关注,球迷们熬夜看球,还请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