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游心法海六十年》谈印顺导师之佛学思想菩提《游心法海六十年》是印公八十岁时作的,叙述自己学法历程及对佛法基本信解的专题论述。岁月如流,眨眼间十年已过,又逢印公九十嵩寿,重温《游心法海六十年》,感受颇多。今就其佛学思想拾取点滴,以为供养。印公生于浙江...  相似文献   

2.
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道教界出现了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的现象,成为道教加强自身建设所要克服的突出难题。在此背景下,重温明末清初著名道教律师、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的《龙门心法》,倡扬他"依律精持"的思想,学习他为了道教事业,自觉自律,努力精进的伟大人格,对提振宗风、弘扬祖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侧重分析了陈抟之《正易心法注》的易学思想。作者认为,《正易心法注》反对以文字言辞来肢解易理,强调以"心法"体悟卦象,体现了一种否定形态的思维定势,其"无于周孔言语下拘变"的解经态度并不蕴涵着对坟典及经典注解的诋毁之意;《正易心法》和注互为经纬,建构了以"无"为本,以乾坤一元之理涵摄阴阳和天地的易学体和同时,《正易心法注》还从易数的向度对由"无"入"有"(大易-太极)的宇宙衍生模式进行逻辑地推阐。  相似文献   

4.
熊泽蕃山(1619-1691)是日本江户初期阳明学派的代表性思想家,其治《易》虽深,学界却鲜有关注。本文通过考察蕃山的哲学著作《集义和书》、易学研究著作《易经小解》《系辞传》中的"心法",探析其不以"心学"而以"心法"解《易》的特色,从而可以发现其"心法"融合了朱子学思想中的"诚""敬"和阳明学思想中的"知""善",且有意识地融入日本的神道思想,体现了江户时代神儒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记载的分析,考证了麻衣道者的真实身份、里籍和活动区域,并对其所作《麻衣道者正易心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麻衣道者的思想构成。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记载和文本内容考察,《吕澂论著目录》应是《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五卷本)的原始目录,编者为李安,编纂时间是1980年前后,该目录记录了李安1980年代初期搜集的吕澂主要佛学著作文稿及书信,对于我们今天编辑出版吕澂佛学著作全集和研究吕澂佛学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印顺佛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他早年追随太虚大师,后迁居台湾。他的著作基本上在台湾出版,大陆难以见到,因此他的佛学思想在大陆鲜为人知。郭朋在《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慨叹道:"具有如此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一位佛学大师——印公,自从  相似文献   

8.
辽代法悟和志福在辽道宗授意下为《释摩诃衍论》所做的两部注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辽道宗耶律洪基本人的佛学思想,即以唐代华严学为理论根基,以真心思想为理论核心,并借助“一心二门”的思路融会禅宗、唯识宗、天台宗等佛学思想,进而建立以华严学为中心、诸宗融合的佛学体系.这些都体现出辽道宗试图统一佛学思想界、进而为现实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9.
方映灵 《现代哲学》2016,(3):120-126
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种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境界追求,从而使两者有内容实质上的区别,而"即体即用"的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龙门派几成全真道之主脉,传遍大江南北,江南地区尤盛。本文对龙门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江南传播的龙门派承丘处机之传,形成了"龙门心法"的传承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大都具有崇拜吕祖、精严戒律、重视内丹、与正一道相融合等特点。龙门派推动了全真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