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所说的科学家往往以自然科学家为主,他们常常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牛顿、康德、达尔文等人。他们相关的宗教为基督教,他们主要生活在欧洲,他们所处的历史进程自欧洲的中世纪到19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基督教由教权至上走向衰落。在基督教鼎盛时期,政权屈从于教权,教育权被宗教所把持。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受控于宗教,要接受神学训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不信仰宗教是不可能的。他们全都是基督徒,也与他们出生于基督徒家庭密切相关。哥白尼10岁丧父,由舅父抚养,他舅父是一个教区的主教,他曾…  相似文献   

2.
古代希腊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社会,古希腊宗教不仅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点,而且在古希腊社会中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宗教活动是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他们的经济生活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宗教是我们了解古希腊社会及其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人偏好哲理思维的民族性格使他们乐于思考、探求事物的哲学含意和抽象价值,这一特点使得俄罗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前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程度大大加深,全面进入了俄罗斯大众的生后。宗教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社会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作为道教的两大派别之一,全真派道士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就是青布道袍,玉簪发髻,独身隐居,与青山绿水为伍,同香灯木鱼为伴,过着清苦而神秘的生活。的确,全真派道士的生活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的生活处处使人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下面,让我们从拜师、侍师、过堂、开静与止静等几个方面走近全真派道士们,去感受他们如法如仪的生活。拜师中国社会历来尊崇师长。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老师比同父亲,可见老师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养育靠父母,成才靠老师,老师是授业之匠,一个人事业…  相似文献   

5.
要想做好宗教工作,宗教工作干部树立良好形象是前提,学好宗教知识是基础,贯彻宗教政策是关键,争取领导重视是保证。 一、宗教干部具备良好的人格、人缘和形象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前提。 宗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信教群众、宗教界人士,他们是人民的一部分。在立场上,我们要坚持政治上、法律法规上、方针政策上的原则性;在思想上,要允许他们在信仰、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与我们存在差异;在纠正违法、违规、违章方面,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在有事需宗教界参与时,要多听取意见,讲明意图,平等协商。 …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13,(2):1
"宗教工作岗位是平凡的,他们默默奉献,于平凡中诠释伟大;宗教工作岗位是光荣的,他们辛勤耕耘,赢得了普遍赞誉。"2013年初,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场简洁务实的大会、一幕幕生动感人的事迹,让宗教工作系统这支鲜为人知的队伍的精神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宗教工作岗位是平凡的,他们默默奉献,于平凡中诠释伟大;宗教工作岗位是光荣的,他们辛勤  相似文献   

7.
有关宗教礼仪的几种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宗教信仰者的宗教生活中,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的,如果不符合宗教规定的仪式,会被说成是一种亵渎神明的行为,应该受到神的惩罚。所以,宗教仪式是神圣的事情,是不可违犯的。宗教学者一般都承认,所谓宗教生活也就是仪式生活。法国的宗教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把宗教礼仪看成是宗教体系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在他看来,宗教现象可归纳为两大基本范畴,一是宗教的信念,一是宗教的礼仪。前者是宗教的观念形态,后者则是表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刻痕,并逐渐演化为人类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宗教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也在对自然界认识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冲破宗教的樊篱,把文明推向更高的阶段。一、宗教禁忌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现象的无知,对梦境和死亡现象的不理解,产生了万物有灵和灵魂观念。他们认为,人的思维和感觉不是身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原始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青年黑格尔派“到处用宗教的观念来代替一切,或者宣布一切都是神学上的东西”时强调指出:“人们的理念、表象与意识之生产,首先直接和他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换以及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起来.……即连人脑中的模糊想象,也是他们物质的、可以用经验确定并与物质前提相结合的生活过程之必然的升华。”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和特定的物质活动紧密结合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和升华,是存在决定意识。因此,他们强调指出:在研究宗教时,唯一的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由当时现实的生活关系”、“从全部向来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宗教每一发展阶段所遇到的现存的物质世界”里去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大多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服饰上。本文以西北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为例来解读中国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文化。一、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参照系,是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深层精神内涵。它对整个服饰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12.
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在深圳大运村里有一栋3层的建筑物,行驶在大运村里的每一辆电瓶车路过门口时都会报站指出这里是宗教服务中心站。它就坐落在升旗广场的旁边,是特地为大运会运动员准备的宗教活动中心,内设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4个活动室以及4个综合活动室(以备东正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之需)和1个静思室。本届深圳大运会共有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注册人数约1.2万人,这些来宾中,80%左右都有宗教信仰。为了满足他们的信仰需求,中国政府组织了包括管理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大运会志愿者在内的107人的宗教服务团队,为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和随团官员提供每天24小时的宗教服务。大运会的赛场上洋溢的是激烈的拼搏与紧张的角逐;宗教服务中心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和睦、温馨、感恩、动情。本刊特邀为大运会提供宗教服务的4位教职人员,采撷他们印象里最深刻的场景,生动讲述他们特别的大运生活。无论是总结记叙还是日记形式,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们作为大运会宗教服务者的热诚、自豪。他们通过自己周到的服务,展示了中国宗教的风采,赢得到了大运会运动员的心。  相似文献   

13.
海外回族一般指迁居在海外各国的中国回族后裔,他们基本上保留了祖先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在这方面讲,生活在中亚三国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孜别克斯坦的东干人是最大的海外回族社群,人口有12万之多,其宗教文化生活和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青海、宁  相似文献   

14.
西方近现代文化是一个包含理想主义哲学、科学传统与犹太-基督宗教传统的整体,其主要来源是古代的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宗教。这两个部分在现代西方文化中既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又有共存互补的一面。二者之间共存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世界的物质、道德以及精神需要,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本文特别提出:人类多维需要之被满足的广度、强度和平衡度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可以信神,也可以不信。或者说他有信与不信任何一种宗教的自由。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无论他们是不是信奉宗教的,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与宗教教义相悖的。"尽管近代早期的一些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可以是来自于宗教,他们本人也可以是虔诚的宗教徒,可一日他们的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谭·胡尔发表在《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塞拉斯纪念专号”(第15卷第1期)上的一篇吹捧塞拉斯的人道主义的文章。作者说,人道主义者是“反唯灵论者”,他们由于不愿“一笔勾销”“在文化史上起过深入人心的作用的”宗教,因而“面临了把宗教纳入他们的体系的问题”。人道主义者不同于宗教徒之处在于,他们认为“人自身即是价值之所在”,“宗教只不过是对人的生活的价值的忠诚”,在理智已经成熟的今天,人道主义是“宗教的逻辑发展的归结”。人道主义老提出宗教有非科学的“教条主义和出世性”,这是今天的人们不能容忍的;基督教“对普通人的道德尊严、人的手足之情和对慈善与博爱的强调”是人道主义者应该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渡过当前的危机,不用原子弹彼此炸死的话,我们可能将学会立定脚根……甚至为逐步建立……善的生活而工作。”作者最后叙述了进化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人道主义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看法,并强调人道主义在实践上成为未来的宗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北辰在有关台湾宗教的文献资料中,常会遇到"斋教"一词,它专指以持斋和在家信仰为特征的三个民间教派或教派宗教─-龙华教、金幢教和先天教,又因它们强调在家修行,一面持戒,一面营生,主要受到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影响,也受到佛教禅宗和...  相似文献   

18.
醮联是道教举办醮仪布置坛场所用的对联,在道教世俗化的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至今存有《九阳醮联》一类的仪式文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学,醮联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失古雅、精巧、华丽的一面。通过对醮联的分析,可以透视宗教与文学之间微妙的互渗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6日,全国宗教工作系统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2个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和11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隆重表彰。这在新中国宗教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我们循着鲜花与掌声,走近这11位先进工作者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事迹,一如他们的语言一样,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处显精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骄人业绩,有的只是,在平凡清苦甚至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和付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他们的特点,在于平凡;他们的价值,在于坚守;他们的魅力,在于一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也把这11位埋头苦干的先进工作者,称作是"宗教工作的脊梁",因为,在他们身上,生动反映了宗教工作部门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宗教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突出彰显了宗教工作战线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脊梁,但他们又是平凡亲切的同行,走近他们,无须仰视。让我们以平实的视角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与荣光。  相似文献   

20.
正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在宗教学界相关学者的建言荐策下,宗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它的建设带有复兴意味和区域性。笔者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整理和还原的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天主教方济会在鄂西地区的传播过程和具体情况,挖掘他们在此留下的文化遗产,以鉴往知来,有资于治道。方济会的宗旨是传布福音,会士要遵守福音教训,他们提倡兄弟般友爱的生活,在十六世纪的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