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所受的精神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为心理超负荷。 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经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4…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压力。压力会造成心理负担,负担过重会抑制人的心理活动效率,甚至使心理活动发生紊乱,从而使人表现欠佳且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压力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多种疾病。那么,如何处理压力,在压力中求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呢?  相似文献   

4.
椅类家具是与人体直接接触,起着支撑人体的作用,它们的功能尺寸设计对人们是否坐着舒服、睡的安宁、提高工作效率有直接关系,所以其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和心里特点。设计中我们必须坚持应用人体工程学等理论,做到室内空间中椅子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尽量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使人的疲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节奏急剧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人群,其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这类人群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一些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心理病也在不断增多,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从生理角度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其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时代心理病”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对策,以确保身心健康。信息焦虑症症状:每天都将大量时间花在上网浏览信息、看电视、…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都表明,人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因素。疾病不仅表现于身体的故障,往往在于心理的或精神的故障。人体对于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心理因素既能致病又能治病。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忧伤肺”,就是说长久的情绪不良变化,可以引发内脏功能变化。因为内  相似文献   

7.
生命在于运动,情绪影响健康。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而懒惰情绪则使人萎靡不振,有气无力,甚至百病丛生。欲避免这些弊病危害,中年人尤应防止以下三种惰性。 其一要防心理惰性。在漫长的的人生旅途上,中年人心理上的惰性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萌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两副重担,生活上往往是“紧张的早晨,繁忙的中午,疲劳的晚上,战斗的星期天”,使肌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日久精神受到压抑,心理失去平衡,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惰性油然而生。另外,中年人在年轻时大多经过拼搏,在事业上或专业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6)
正当一场灾难来临时,我们无法使用惯常的生活技巧应对,甚至倾尽全力也无能力去解决当前危机。在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心理崩溃和身心的官能症状,临床心理学称之为"心理危机状态",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容易引发生理、心理的功能受损,产生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的失调。患者经确认后需要立即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危机再发生,患者面对同样的危机事件,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空气污染会对神经系统、脑功能及认知功能造成损害,且伤害多集中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空气污染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增加自杀风险。不同的污染源影响认知与心理健康的生理机制是不同的。除生理机制外,空气污染也会通过媒体表征间接地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心理影响,且影响的严重性程度与社会脆弱性和心理韧性有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空气污染损害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的发病机理,空气污染对中国民众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及在不同社会群体上的不平等性,并针对特定人群发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在 2 0世纪 5 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神经衰弱症是城市机关职工、学生常患的一种慢性疾病 ,由于涉及思维、记忆等心理功能而产生的悲观、焦虑甚至绝望的负性情绪 ,患者不间断地寻医求治 ,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使疾病持续不愈。195 8年至 195 9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们进行了综合快速治疗 ,前后两批 (117人 )取得了全部好转、其中痊愈和显著好转占 93.2 %的疗效[1,2 ] 。综合快速治疗的指导思想是 :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 ,它不…  相似文献   

11.
性活动源于性的需要.人类性的需要包括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性的生理需要是性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基础.性的生理需要可能是个体优化调节系统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本需要;性的活动能优化人体调节系统功能和人体整体层次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疲劳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疲劳与休息是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的机体活动,疲劳与体息的合理调节,可以使人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锻炼、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疲劳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人体如果长期缺乏应有的疲劳,则会引起机体内部活动的失调如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因这种工作不易引起劳动者的动机和浓厚的直接兴趣,加之没有适当的休息与调换工作的性质,就会使人厌倦与焦躁不安,甚至失  相似文献   

13.
人到老年,会引起心理上各种变化。尤其是离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改变了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必然在心理上引起波动。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注意正确调整心理变化。就可能因而出现忧心忡忡的空虚感,心情抑郁或烦躁不安,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等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病患。那么,老同志在离退休后应该注意哪些心理调节呢?其一、要保持适当紧张生活的节奏。老同志离退休后,在精神上或躯体上获得休息,无疑对健康长寿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有的人从离退休的第一天起,就在心理上首先松弛下来,出现睡懒觉,拖拉疲  相似文献   

14.
骨折术后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骨科治疗与康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骨科治疗与康复往往未能很好地结合,探索将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安全运动康复评定的几点体会,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为较大限度地提高骨折疾病的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信心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它有着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的奇效。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着足够的信心,就会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科学家们认为,人体有两种激素——肾上腺皮质素  相似文献   

16.
疾病对人体的系统作用即包括疾病自身对躯体所造成的不适,也包括各种疾病在人们日常生活或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人们心理行为的变化,即病痛反应.疾病对人体的系统影响即包括客观部分,也包括主观部分;疾病是客观的,病痛反应是主观的;医者以客观认知为诊治的基础,患者或他人以主观认识为就医的动力.就疾病而言,客观认识永远不能代替主观认识,主观认识也永远达不到客观认识的高度.人们应当探索出一个更符合控制疾病对人体系统影响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骨科治疗与康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骨科治疗与康复往往未能很好地结合,探索将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安全运动康复评定的几点体会,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为较大限度地提高骨折疾病的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亲属起着重要作用,是医疗行为及后果生理和心理的承担者,患者的疾病本身和康复情况会直接对家庭生活产生影响。患者亲属也是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医疗决策会涉及到患者的家庭利益,患者患病会对其决定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法律上确立患者亲属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地位,甚至在必要时赋予亲属医疗决定权是必要的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涉及应激、情绪、人际关系、心理干预等多种心理因素。初步证实良好的心理因素与免疫力增强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与免疫力降低有关。心理干预对免疫系统介导疾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体本身对各类疾病有着强大的自我抵制和修复能力,疾病的发生和康复有其自然的进展规律,治疗疾病的过程应遵循相关规律,并辅助人体的这些能力去促进机体的修复。而现实医疗中,人们在享受医学科技成果和医疗保障实惠的同时,常常伴有过度的医疗处置或过度忽视疾病的存在,从而影响疾病本身的自然康复进程,或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疾病治疗自然观的角度探讨了医生和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需了解的辩证思想,并就如何认识和应用疾病治疗的自然观去诊治疾病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