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明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法式和规则,以及推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谬误。 因明学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天竺),略早于我国的墨辩(公元前五世纪)和希腊的逻辑(公元前四世纪)。从因明学的发展来看,可分古、新两大阶段。公元五(或六)世纪陈那以前的因明学属古因明系统,陈那以后的因明学属新因明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逻辑源自古印度,但传入中国后,中国成了它的第二故乡,因为中国是大乘瑜伽行宗和陈那新因明的主要传承国,唯识学派和新因明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地诠释和研究。新罗国(古朝鲜)和日本古代都曾派遣学问僧来华师从唐玄奘及奘门大德,并将唯识论和因明论传回新罗和日本,陈那的新因明由此在新罗和日本得到传承。一、古朝鲜的法相宗与因明传承因明最早是由中国传入朝鲜的。如圆测(613-696,圆测文雅)、神昉(诏命入驻玄奘译场的十二位证义大德之一)、知仁(智仁)、玄范、胜  相似文献   

3.
因明,肇源于古印度。它同古希腊的逻辑学、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合称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系统,在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明在我国源远流长。公元六世纪以来,因明随着佛教先后传入西藏,逐渐形成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两支。所谓藏传因明,是以西藏为中心,我国广大藏、蒙学者继承和发扬印度因明而逐渐创立中国因明的过程。它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一)藏传因明把印度因明大师的主要因明著作全部译成了藏文。早在八、九世纪,藏译家吉祥积、智军等人就把印度因明大师陈那的《因轮论》和法称的《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以及其他一些因明著作翻译成藏文。十至十一世纪,佛教在印度衰微,印度大批佛教学者携带经卷(包括因明)来到西藏。西藏佛教经过百年亡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举办因明学和中国、西方逻辑史进修班。主讲人:虞愚、沈有鼎、周礼全等。讲课内容:因明发展史、因明经典著作、中国逻辑思想史(以先秦为重点)、西方逻辑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汉传因明研习在十九世纪末于中国复苏,“五四”以后逐步形成唐代之后的又一个高潮。太虚的《因明概论》是“五四”以后出版的第一本因明著作,只是写得简略。吕澂的《因明纲要》出版于1926年9月,这本书对我国因明研究发生深刻影响。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以下简称《删注》)写作于《因明纲要》之后,出版略早于吕著。书中常有对《因明纲要》的评述。《删  相似文献   

6.
(1)陈那因明学说是在古因明学说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陈那对古因明的改革不彻底,从古因明学说中继承了一些归纳成分,这是陈那因明学说中归纳成分的来源。陈那学说中,三支的同喻依,因三相的第二相,九句因的第五句因都是归纳成分。(2)《因明正理门论》(以下简称《理门论》)推理理论的各部分都有归纳成分,使《理门论》的论式不是纯演绎推理,一个三支论式前提真,结论必然真,并且能举出同喻依,才满足“因明推理规则”。只有把《理门论》解释成根据“因明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才符合《理门论》关于九句因、因三相和三支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因明大成于法称(約620—680)。他所著的七部因明論书是在西藏佛教后傳的初期(第十一世紀末)經俄譯师(Rnog Blo-ldanses rab, 1059—1109)的努力才翻譯完全,而西藏人自己的因明著作也是由俄譯师的三傅弟子法师子(Cha-pa Chos-kyi-sen-ge, 1109—69)开始。法师子住持桑朴寺十八年,作了法称因明論中要籍《量决擇論》的注解,又著有通論性质的《量論略义去蔽論》(这一“去蔽”yid-kyi mnn sel)的題目,后来即为一般启蒙著作所沿用)。其弟子精进师子(Brtsun-hgrus-sen-ge)更恢宏其說,于是桑朴寺成为西藏研习因明的中樞,而一般因明理論也以法师子师弟之說为准則。但是,实际奠定西藏因明学說的基础的乃是薩迦派第四代祖师薩班庆喜幢(Sa-skya Pandira Kun-dgah-rgyal-mothan, 1182—1251)。他从釋迦室利(Sokyasi-bhadra,1204年入藏)受  相似文献   

8.
恰逢中印文化友好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燕山大学、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杭州佛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5~16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蒙古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的因明知名学者以及佛教界人士110人参加了会议。一、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研究的新进展(1)文献整理考证。沈剑英先生整理并研究了敦煌发现的净眼的两种因明写卷《略抄》和《后疏》,它对校勘《庄严疏》,印证《明灯抄》和《大疏抄》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因明论文集》将于1981年上半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收了建国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因明的论文十九篇。其中有吕澂的《佛学逻辑——法称的因明说》、《因明学说在中国的最初发展》、《西藏所传的因明》,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因明的基本规律》等。这些论文涉及了因明的许多方面,如因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因明的意义,对因明的评价,因明经典著作研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概括出了相当完整和科学的逻辑学体系,成为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功绩是提出了三段论,亚氏详尽地研究了三段论法,三段论在他的逻辑学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也是传统逻辑中最系统的部分。在古印变,研究有关推理,论证方法的学说是因明。因明是梵文heru-vidya(醯都费陀)的意译。“因”含有理由、原因的意思,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说的“学”。世亲以前的因明称之为古因明,以五支论式为其代表论式。到公元六世纪时,陈那以其独创的见解,完善和纯化了古因明,将五支论式改为三支论式,创立了新因明,陈那的因明思想是古代印度逻辑的一个高峰。亚氏三段论和陈那三支论式在推进逻辑的发展上各自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作为工具学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因明的三支论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明以陈那而划时代分为古新,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是改古因明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也叫三支作法)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因明基本理论研究所探讨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两个问题讨论三支论式。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式,就可较好地把握新因明的精髓。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晦涩艰深,国内外学者对三支论式的理解不尽一致。就我所见到的材料,学者们大多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三支论式或比为三段论第一格AAA式,或比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或比为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转化来的三段论。姑且把以上三种比较研究称为三说,即三段论说,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说,转化说。  相似文献   

12.
因明是印度佛教五明之一,因明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分为汉传和藏传因明,中国现代时期的汉传因明研究以西方传统逻辑作为参照系,这种因明研究范式影响至今.依照文明平等原则,因明研究应该回到印度文化中,因明是佛教哲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中解读 在解读中创新--评郑伟宏的两部因明新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宏先生的两部因明新著——《佛家逻辑通论》和《因明正理门论直解》(以下统称"郑著"),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作者抓住汉传因明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坚持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摒弃陈见,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启人颖思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作为汉传因明研究的力作,"郑著"在写作体例上是独具特色的。在《佛家逻辑通论》中,既有对新因明基本内容的系统阐发,也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既有对新因明代表作《因明入正理论》的详细讲解,也有对《方便心论》、《瑜伽师地论》、《集量论》等因明名著的钩玄提…  相似文献   

14.
张晓翔 《哲学动态》2012,(11):108-110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逻辑思想的不断传入和《因明大疏》的回传,在杨文会、宋恕、太虚和欧阳竟无等先生的努力下,一度湮没的因明开始在中国复苏,并涌现出一批因明专家和学术论著。为了缅怀因明前辈的历史贡献,研究因明著名专家的学术思想。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大学  相似文献   

15.
正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所以我们称为窥基式的因明研究,其特点为基于佛教理论的论式研究。第二次热潮为中国现代,表现为佛学院、大学的因明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面世一批因明论文和著作,研究特色为逻辑  相似文献   

16.
二月三日至四日,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因明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的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和出版界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明,即古印度思辑学,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公元七至十一世纪,印度近百部因明著作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至今,西藏所存的许多因明译本,在印度原文已失的情况下,已成为全世界罕见或仅见的珍贵文献。我国唐朝以来,汉、藏僧伍学者对因明进行翻译、注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随着佛学的一度复兴,因明的研习也出现过高潮。“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因明的译著、论著多达三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吕徵的《因明纲要》、《因明正理门论证文》、《集量论释略抄》,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陈望道的《因明学》,周叔迦的《因明新论》,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等。建国以来,对因明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我国的传播分成汉传和藏传两大支流。汉传因明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唐代,其代表为玄奘及其一大批传人。中国从此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汉传因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高潮发生在“五四”以后三十年。这一时期,按照中国逻辑史的发展特点,可以称为现代时期。现代因明研究的代表人物为吕澂和陈大齐。现代因明研究是汉传因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既继承了唐代《因明大疏》的优秀成果,也克服了它的某些缺陷和错误,在佛学知识论与因明、逻辑与因  相似文献   

19.
张忠义  殷铭 《哲学动态》2007,(11):71-7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民族学院、青海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燕山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4~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因明学者和宗教界人士70多人与会,其中藏传因明学者和藏传佛教的高僧50多人。有25位学者和高僧做了大会发言。与会者还参观了塔尔寺和隆务寺,考察了藏传佛教独特的辩经活动。一、关于汉藏因明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培育研究员指出,中国在因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里保存着大量印度因明的珍贵典籍,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汉传…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次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藏汉因明学者回顾了建国40年来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就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有学哲就藏传因明发展的特点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