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种安乐死请求能得到伦理支持?不同对象的安乐死存在哪些伦理问题?讨论了存在较大分歧的几个焦点问题:是否必须存在痛苦以及何种痛苦;是否必须濒临死亡;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人、重残新生儿能否作为安乐死对象,即非自愿安乐死存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丑 《道德与文明》2011,(6):101-106
目前,安乐死立法已成为一个不得以任何借口回避的国际性生命伦理问题。为了应对滑坡论证对安乐死立法的质疑,磐路论证主张把苦难、自律、伦理委员会和临终护理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构筑成一条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安乐死立法的磐石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省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运行现状、人员构成和任免情况、伦理审核状况和运行情况,课题组对山东省17地市58家医疗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有27家,占46.55%,其中12家成立了多种类别的伦理委员会,且大部分成立时间较短.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的总人数平均为19.89人,本单位成员占94.77%,96.30%的主任委员由行政领导兼任.调查发现,目前仍存在成员结构需完善、培训交流较欠缺、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伦理审核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立法条件不成熟重庆医科大学(630046)刘利安乐死,作为一种安详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它的提出,无疑是人类死亡观念的重大革命。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70年代以后,安乐死更是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丹麦、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一词来自西方,原意为“无痛苦的、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现代医学对“安乐死”的实施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也称“积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病人的死亡的过程。“被动安乐死”,也称“消极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在一些西方国家,如:荷兰、瑞士已通过立法成为一种合法选择。在我国,虽然从1988年到现在关于“安乐死”议案一再有人提出,但一直未曾得到回应。当陕西第三印染厂职工、中国安乐死第一案当事人,同时也是安乐死第一人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于2003年8月3日去世,一场十几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过的话题——“安乐死”再掀波澜!我国穆斯林同样对此话题比较敏感,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现将“伊斯兰在线”阿语网站上(http://www.islamonline.net)刊登的、由著名学者穆罕默德·本·迈赫穆德·海瓦里撰写的一篇《穆斯林教法学家对于“安乐死”的看法》作简要地编译,便于我国穆斯林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理解伊斯兰教的伟大所在。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论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就发展中国式安乐死提出了18条纲领性意见。指出安乐死是一种社会文明,需要进行学科的、理论的、法制的、伦理的建设,超越传统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就安乐死的定义、本质、目的、性质、权利、分型、对象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国外的独立见解。对于安乐死的立法、法制管理的体制和程序,以及医学伦理、生命伦理要服从社会伦理,树立新的安乐死伦理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北京地区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现状,探索可能影响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查发现,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基本都建立了伦理审查委员会,发挥了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以及指导研究方案进行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制度建设、人才引进、成员培训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实验动物安乐死的内涵及伦理学意义、仁慈终点的选择、安乐死方法的道德评价和原则要求。并从认知和意识、制度和监管、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实验动物安乐死实施的因素,就科学应用实验动物安乐死提出了措施建议。在道德和伦理的约束下,科学合理地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需要完善和落实相关法规、标准,科学管理,有效监督。更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实验者动物福利伦理的意识以及改善硬件条件、规范操作、提高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所承受的痛苦和伤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北京地区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现状,探索可能影响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查发现,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基本都建立了伦理审查委员会,发挥了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以及指导研究方案进行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制度建设、人才引进、成员培训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安乐死的思考香港浸会学院罗兼祥教授在日本东京伦理研究所所刊《伦理》1995年3期上发表了对安乐死的看法,这也是他出席第8次日中实践伦理学讨论会的论文。他认为,虽然“安乐死”这个词是由英语转译过来的,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那里,已有“死于安乐”这样...  相似文献   

11.
11 伦理审查委员会 11.1 探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结构、流程和准则(Sriyakanthi Beneragama,Yin Thet Nu Oo,斯里兰卡)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人体研究伦理委员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申请、批准、监察的程序.全世界生物医学研究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引起了人们对研究项目伦理审查体系和程序的高度重视.在对澳大利亚一份关于政策和行为的文章进行回顾时我们发现了这种体系的力量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这是一种定性研究.我们参加了三个健康研究伦理委员会(HREC)的会议,并根据报告结果采访了相应人员.澳大利亚的健康研究伦理委员会大多是应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的要求建立的,因为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是澳大利亚所有研究的主要资金供应方.所有健康研究伦理委员会都要遵守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人体研究国家声明>.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上议院对安乐死的观点1992年,借助两个病例被广泛公开讨论之机,上议院成立了一个有关安乐死和生命末期治疗的特别委员会,委员会报告本周已发表。委员会的工作很快就陷于进退两难之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所有病人来说,治疗决定变得更为复杂。对有自理力病...  相似文献   

13.
以一项智能手机应用临床研究方案评审的案例来探讨伦理委员会应该如何应对"智能时代"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智慧健康、移动医疗和大数据的发展使跨学科合作的新型临床研究方案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面前。这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伦理委员会如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既能一如既往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也能指导研究者不断创新,是对伦理委员会能力的考验。因此,伦理委员会的能力建设更应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高效率、高水平、好沟通、国际化的伦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建立区域伦理委员会是完善伦理委员会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此应该厘清其与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关系,进而促进伦理审查提高效率、发挥统一协调服务作用和推动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在总结我国区域伦理委员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对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指导职能,以便对伦理审查争议做出决定。同时,应该制定区域伦理委员会管理办法,完善区域伦理委员会运行机制,进一步思考区域伦理委员会未来在国家伦理委员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伦理委员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全国医学伦理学会法规委员会(300040)张鸿铸天津市卫生局(300040)迟连庄我国远在东汉时期就有道德评议组织——乡党评议活动。近年,在企业界又出现了道德评议委员会。国外一些国家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也相继出现。5年来...  相似文献   

16.
器官移植伦理审查委员会在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但其在实践中面临着缺乏明确的伦理原则和沟通技巧、对需要审查内容的理解不深刻等难题,这影响了其伦理使命的充分实现。为此,伦理审查委员会必须制定明确的伦理原则、深入理解需审查的内容、在伦理学知识、行动纲领和沟通技巧方面对其成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伦理审查委员会在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但其在实践中面临着缺乏明确的伦理原则和沟通技巧、对需要审查内容的理解不深刻等难题,这影响了其伦理使命的充分实现.为此,伦理审查委员会必须制定明确的伦理原则、深入理解需审查的内容、在伦理学知识、行动纲领和沟通技巧方面对其成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立法为什么这样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虽然目前全世界仅有荷兰等极少数国家通过了有关安乐死的法案,但安乐死实际已经在许多国家悄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体行医者赵某还声称自己实施过几例"安乐死".我们实在不知道这种"违规"操作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这些事实提醒我们不应再就安乐死问题采取回避和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正视它,并尽快制定出明确的法规,在认可安乐死的同时,规范安乐死的实施,作出符合人类理性的选择和符合人类法的精神决断.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 ,牵涉甚多复杂的利益价值和思想观念 ,自法哲学层面而言 ,其中最主要者有 :其一 ,当下现实提出合法化要求的安乐死 ,是一种国家权力 ,还是一种公民权利 ?其二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 ,还是一个世俗权利问题 ?其三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判定标准为何 :是实定法 ,还是超实定法 ?兹分别探讨如下。1 作为公民权利的安乐死与作为国家权力的安乐死荷兰安乐死法案获通过后 ,有观点认为 ,这一法案与纳粹德国有计划屠杀残疾成人和儿童的政策并无区别 ,它们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无独有偶 ,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安…  相似文献   

20.
韩云彪在《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4期载文认为,虽然从伦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安乐死的肯定论已占多数,而要安乐死真正合法化,受到法律的肯定和允许,还要走一条漫长的路。而临终关怀在这方面却有很大优势。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它们都是为病人的临终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