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寒料峭,车出南昌,在昌九高速上疾驰。我们一行五人,因缘相凑,虔诚地去寻访中国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寺前有溪,名虎溪;溪上有桥,称虎溪桥。桥畔蹲伏着一尊古拙的石雕虎,水淙淙地在乱石中流淌着,似乎在述说一个千古流传的佳  相似文献   

2.
敦煌慧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楼烦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慧远,为南朝刘宋时人,在佛教史上,没有多少影响。至于本文要谈及的汝煌慧远,虽无庐山慧远之声誉,但也不失为一代高僧。正因如此,有人把他与庐山慧远相比,称之为“小慧远”,然因庐山慧远在中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焦作市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净影寺慧远大师与东亚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焦作净影寺召开,来自海内外20余家学术研究机构的近50位知名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旨在总结近代以来关于净影寺慧远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净影寺慧远的佛学思想,增进理解东亚佛教史的发展与演变,为东  相似文献   

4.
景色壮丽的庐山锦绣谷下,面对云蒸霞蔚的香炉峰,一座古刹雄踞丘阜,红墙金瓦,气度非凡,这就是千古名寺,"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林寺.东林寺地处幽谷,群山环抱,林木葱茏,风光锦绣.虎溪水从寺前潺潺流过,好似天然勾成的尘世与净土的标界.溪上,明代重建的虎溪桥头,一对虎头石狮历经风雨,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12)
<正>"莲社"一词起于中唐以后,见于晚唐五代诗作中,如"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温庭筠《寄清源寺僧》)、"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李中《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分别用雷次宗参与结社与虎溪三笑典故,可见当时已有与"莲社"相关的传说。就目前所见的文献之中,宋僧道诚集《释氏要览》与旧题晋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详细记载了白莲结社,相传慧远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社  相似文献   

6.
访永修云居山真如寺有感赞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初步修复莲城宏敞踞高合,褐瓦玲珑绝点埃。古刹中兴还旧貌,刘君‘春色待重来。 *县宗教科刘骏金秘书。溪绕峰回别有天,池清栏砌好培莲。移檐伟桂孽新宇,枯木逢春.慰舌贤。 *寺前古树枯死已久,1984年11月净居寺修复工程动工后,又发新芽。庐山东林寺怀古展翅鳃鹏向翠山,虎溪三笑照文苑。远公安卧高阳地,一掬清泉共与甘。咏江西佛寺七绝三首@朱越利~~  相似文献   

7.
张钰婧 《法音》2021,(11):39-45
东晋名僧支遁、慧远为中国佛教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人不仅在玄佛义理、诗歌创作上开风气之先,而且以高蹈出尘、不随流俗的名士风范显于当时、闻于后世,兼有名僧与名士的双重身份.正如孙昌武先生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中将支遁称作"披着袈裟的名士",认为慧远的精神是"魏晋名士风流逸韵的尾闾"[1].随着支遁买山、放鹤养马,慧远结社、虎溪三笑等典故传说在唐宋之际流传定型,支遁、慧远在诗语中逐渐成为对僧人的敬称,与之相关的交游结社典故常用于类比士僧交往.在宋代的士僧交游、唱和诗,以及文人游寺诗、僧侣赠答诗中,支遁与慧远是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典故.据统计,《全宋诗》[2]中包含"支遁""慧远"用语的诗分别为257首与216首[3],数量相近.然而,具体到文人诗与僧诗的用典倾向,支遁、慧远在士僧笔下呈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僧人形象.因此,本文拟从文人诗与僧诗两方面分析支遁、慧远的用典情况,梳理宋诗对支遁典故的接受与慧远形象的演变,进而探究两种僧人形象所反映的宋代士僧共有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8.
张钰婧 《法音》2021,(11):39-45
东晋名僧支遁、慧远为中国佛教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人不仅在玄佛义理、诗歌创作上开风气之先,而且以高蹈出尘、不随流俗的名士风范显于当时、闻于后世,兼有名僧与名士的双重身份.正如孙昌武先生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中将支遁称作"披着袈裟的名士",认为慧远的精神是"魏晋名士风流逸韵的尾闾"[1].随着支遁买山、放鹤养马,慧远结社、虎溪三笑等典故传说在唐宋之际流传定型,支遁、慧远在诗语中逐渐成为对僧人的敬称,与之相关的交游结社典故常用于类比士僧交往.在宋代的士僧交游、唱和诗,以及文人游寺诗、僧侣赠答诗中,支遁与慧远是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典故.据统计,《全宋诗》[2]中包含"支遁""慧远"用语的诗分别为257首与216首[3],数量相近.然而,具体到文人诗与僧诗的用典倾向,支遁、慧远在士僧笔下呈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僧人形象.因此,本文拟从文人诗与僧诗两方面分析支遁、慧远的用典情况,梳理宋诗对支遁典故的接受与慧远形象的演变,进而探究两种僧人形象所反映的宋代士僧共有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9.
叶平 《中国道教》1995,(3):44-45
九江道教鼻祖匡续 匡续(一作匡俗),又名庐俗,字子孝或君孝。我国第一篇介绍庐山的文章《庐山略记》(慧远著)载:“匡续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棒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室岩岫,即岩成馆。”匡续的传说很多,有的讲他在庐山最奇的上霄峰修炼,也有的讲他在流水潺潺的虎溪隐居,更为夸张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5-29日,"首届原平·慧远故里文化节"在山西原平举行。活动期间,原平娄烦寺举行了"溯本逐源·不忘初心"纪念慧远大师法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打造慧远故里文化名片,彰显魅力原平人文精  相似文献   

11.
<正>慧远(523-592),因长居长安净影寺,故称净影慧远。他将心识活动的三种基本特征视为论述修行的理论框架,以此会通了毗昙、成实、《起信论》的心数理论,进而归纳了三种基本的禅义关系,作为其论述修行法门与经论思想的理论基础。净影慧远所述禅义思想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老》,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从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  相似文献   

13.
五月八日,江西庐山东林寺为重建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墓塔举行了开光典礼。东林寺方丈果一法师拈香说法,四众弟子虔诚诵经,祈愿国泰民安,法轮常转。日本佛教界组成以净正寺住持多贺谷崇峰、欢名寺住持铃木信光为首的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代表团一行八人,前来参加了开光仪式。  相似文献   

14.
教显五台名山当初第一寺史则有年矣道通三界趣所由来凡七轮行敢不慎乎 (显通寺)塔耸院中高标虚空五峰拱拥壮佛国院居塔下名闻遐迩四海驰驱礼圣迹 (塔院寺)只为行者有归宿禅林讲慈悲但愿众生不势利世界无炎凉 (十方堂)登灵鹫峰顶便觉眼光远大入菩萨境界自须襟怀坦白 (菩萨顶)楼阁齐集万尊佛可知阁内究竟有祥瑞凡圣同观一台戏足见圣者未必无情缘 (万佛阁)寺集高贤乃莲社门临清流是虎溪 (普化寺)殿立峰头檐下每任流云过  相似文献   

15.
唐初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继承了慧远—昙鸾—道绰一系的佛学主张,更将净土宗发展成为佛教中信众最多、简单易行的宗教。他的事迹,主要经历玄中寺问道,悟真寺修行,光明寺、实际寺度人,香积寺厝埋几个阶段。大师一生在佛经翻译、净土变相、雕塑艺术上都有突出成就,其行事学说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千岩百洞奇难状,陨石飞星古所都。水鸟皆谈不生法,云林巧绘太平图。山狮十八惊呼起,一吼当令万象苏!──太虚法师《南普陀题石》南普陀寺座落于厦门市区西面的五老峰之麓,左邻厦门大学,坐北朝南,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为我国东南沿海千年名刹之一。寺乃五代时僧清浩所建,称泗州寺。宋治平间(1064-1067)重建,改名普照寺。元至正间(1341—1368)废。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重建,常住僧众达百余人。明末寺毁于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师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7.
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慧远在庐山大大地振兴了佛教,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不可磨灭的事实。其最初的驻锡地名为龙泉寺。《高僧传·慧远》中记述:“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太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  相似文献   

18.
寄钱郎中 2闭门深树里 ,  闲足鸟来过。 3    驷马不复贵 ,4 一僧谁奈何 ? 稻苗家自有。 5 香饭乞时多。 6    寄语婵娟客 ,7 将心向薜萝。 8注释 :1法照 (?— 82 1 ) ,唐南梁州 (今四川省阆中县西 )人。永泰元年 (765)游东吴 ,以慕慧远高风 ,入庐山结西方道场 ,修念佛三昧。既而至衡山 ,师事承远 ,慈忍戒定 ,为时所尊。大历元年 (766)夏四月 ,于南岳弥陀台依《无量寿经》创五会念佛。二年 (767) ,栖止衡州云峰寺 ,勤修不懈。一日 ,于定中见大圣竹林寺和五台诸寺的净土圣相。四年 (769)夏 ,入东湖寺 (一说东湘寺 ) ,修五会念…  相似文献   

19.
清真虎家寺     
据四川省新都县民国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学界对慧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体现在:一方面,出现了单独研究慧远思想体系的专著;另一方面,慧远思想的研究呈多维度展开。梳理发现,40年来学者研究慧远思想有四个特征:其一、厘清慧远思想特征是学者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其二、从思想史角度探求慧远思想的意义是学者研究的基本思路。其三、将慧远的思想同相关的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视野。其四、对慧远思想的跨学科解读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趋势。总体来看,慧远思想的特征研究及比较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慧远思想的思想史意义以及跨学科研究则略显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