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德新思想研究》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杨桂萍副教授。马德新(1794-1874年)是十九世纪中叶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訇和学者,著译颇丰,被称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丰、同治年间曾经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思想,不可忽视对马德新的思想研究。但由于种种复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斯兰教名著《清真指南》,全书共十卷,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成书。著者马注(1640——1711),字文炳,号仲修,为清初伊斯兰教回族学者。云南金齿(今保山)人。著者自称,鉴于“儒习罔闻”,“正教久湮,异端左道,眩惑人心,著为是集,经号指南。”主要内容为“晰诸教异同之理,阐幽明死生之说,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教的根本依据。中国穆斯林将其尊称为《天经》或《宝命真经》。他们坚信《古兰经》来自“天启”——造物主安拉的意欲,令行禁止,是伊斯兰 教“六大基本信仰”之一。因此, 《古兰经》是穆斯林必备的经典。 中国穆斯林木刻版《古兰 经》,始于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领 袖杜文秀。1862年,他下令刊刻 了《宝命真经》30卷,由此,开 我国木刻版《古兰经》先河,成 为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 事,从而为中文《古兰经》—— 《宝命真经》的广泛普及提供了 可能。 1895年,国内知名的经学大 师努伦丁·马联元(…  相似文献   

4.
刘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智,字介廉,清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亲刘三杰校阅了马注《清真指南》的全书,三杰尝慨叹自己不能阐发伊斯兰的哲理。刘智正是继承父亲的遗志,译著了大量有关伊斯兰的书,成为穆斯林中最有名的宗教著作家。  相似文献   

5.
“圣纪”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之一。每年圣纪来临的时候,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要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这位伊斯兰教的先知。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传者,公元570年,即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月12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学者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近期已被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翻译为波斯文正式出版发行,译者是伊朗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杰瓦达米德·瓦尔尼亚(Muhammaid Jiewadamid Warniya)。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将书名改作“伊斯兰与伊朗文化在中国”,此外对书中一些小标题也作了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在云南长期传播,全省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地点是昆明、保山、大理、云溪、红河、文山、曲靖、昭通等8个地、州、市。本文拟就伊斯兰教传入云南的年代、教派及其演变特征作一研讨。伊斯兰教最初传入云南的时间,目前仍在探讨,较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 “教门”始于唐代;(二)伊斯兰教传入云南于“元跨革囊”开始。其中“元跨革囊”始传入一说,因有可靠的史料记载,所以早就为大多数学者公认;而前一种说法,因既无直接的史料可以证明,而实物的证明更不充足,尚难成为定论。  相似文献   

8.
正马坚(1906-1978),原名马玉书,字子实,回族,云南沙甸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他皓首穷经,致力于《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成为伊儒双向交流的使者,推动了伊儒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被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他)称为“天园中的妇女之王”,她就是穆圣的爱女,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法图麦。 法图麦出生于公元605年,她聪颖贤惠,美丽善良,是穆圣最钟爱的女儿,她曾长期跟随父亲为传播伊斯兰教真理四处奔走。在穆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岷县伊斯兰教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85年10月28日至29日召开。来自全县的1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47名回族干部和职工列席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工作报告”、“协会章程”和“决议”,发表了告全县穆斯林同胞书,号召全县穆斯林爱国爱教,振兴中华,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为改变县的贫困面  相似文献   

11.
马坚(1906-1978),原名马玉书,字子实,回族,云南沙甸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他皓首穷经,致力于《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成为伊儒双向交流的使者,推动了伊儒对话;他深耕教育,心怀伊斯兰教中国化人才培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教育、外交人才...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惟一的根本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法的第一渊源。《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圣人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而汇集的一部神圣经典。一、《古兰经》名称。“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诵读”、“宣读”。《古兰经》首先颁降的经文即是“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古兰经》显然是要求人们反复诵读的一部经典。中世纪伊斯兰教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称《古兰经》有55个名称,其中常以…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关系研究》课题组和伊斯兰教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昌平举行。来自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约20多人参加了会议。金宜久、秦惠彬、周燮藩和李兴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回顾”、“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展望”、“中国伊斯兰教现状分析”、“中国伊斯兰教的多角度定位”、“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世纪之交国际…  相似文献   

14.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15.
这是作者在云南伊斯兰教经学院第五期研究班上的发言,原载大理伊协“简讯”,本刊有较大删节。  相似文献   

16.
马云从阿訇     
云南巍山小围埂清真寺马云从阿訇,1984年曾随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去麦加朝觐,故人们称他“马哈吉”。 马阿訇原籍云南玉溪大营,出身于伊斯兰世家。其曾祖父马联元,是清代云南伊斯兰大师,通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译著颇多,当时与马德新齐名;祖父安康,也是大阿訇;父玉龙,字瑞图,先后在广州壕畔寺、玉溪大营和蒙化(今巍山)执掌教务,在广州任教期间,主办《天方学理月  相似文献   

17.
马坚生平     
穆罕默德·麦肯·马坚,字子实,曾用名自适。1906年6月6日出生于云南蒙自县鸡街镇沙甸乡(现鸡街沙甸改归个旧市)。沙甸是一回民村庄,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光荣传统。这里教门很好,自费到麦加朝觐过的“哈吉”很多,马坚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鼓励马坚从小学习阿拉伯语,研读伊斯兰教经典教义,决心将马坚培养成为一名经汉兼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我认真阅读了王宇洁教授等人所著的《当代伊斯兰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一书。这是一部以研究伊斯兰教现状为主题的著作,展现了开拓与创新意识,因而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当代”,一个是“伊斯兰思想”。前者是时间概念,指自20世纪中期至今这一时段。期间发生的几件大事,诸如二战宣告结束,殖民统治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公元651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7~656)首次派遣使节来华,与大唐帝国通好,从此使节来往不断,建立了外交关系。《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氏始遣使朝献,自言有国三十四年,历三主(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欧麦尔)矣。”中外史学家大都以永徽二年为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立法的首要依据,无疑也随同伊斯兰教一道传入中国,至今已1350余年。《古兰经》传入中国后,最初仅在“番商胡贾”中流传,后来始在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传布。“番坊”外人士只知穆斯林“持斋诵经、字皆番书。”所见都是手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问世书是了解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文化精华最便捷的入门读本,介绍图书578部,多为难得的孤本、珍本,包括《古兰经》汉译及注释、《圣训》、伊斯兰教义哲理、礼制仪规、教派门宦、穆斯林少数民族历史、新疆维吾尔族经文典籍、圣地麦加巡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