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瑞明  莫雷  伍丽梅  李利 《心理科学》2006,29(6):1320-1323
探讨空间信息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实验材料是具有内在纵向空间关系的词对,纵向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顺序与指代物的空间位置次序一致或不一致,要求被试对词对进行语义相关判断。综合2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语义相关判断任务中被试会自动激活指代物的空间信息,并且其对空间信息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而非表象表征。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2.
赵俊华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6,29(3):752-754,743
语义启动是研究语义表征的主要范式。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对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词汇的语义表征理论也从符号联结发展到神经联结,其影响因素也逐步重视多方面的交互作用。究其问题,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结论,对语义内在的表征机制和学习机制缺乏深入了解,对影响语义表征的个体因素考虑不多。  相似文献   

3.
藏-汉-英三语者词汇与语义表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藏-汉-英三语者词汇与语义表征的特点.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的语义属于分布式共享表征,并受语言熟练程度、媒介语影响,表现出词汇与共享概念的不对称性.(2)三种语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相似文献   

4.
龚少英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5,28(5):1108-1111
本研究采用翻译识别任务探查了不同熟练程度的汉英双语儿童的词汇和概念表征的特点。被试为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三、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儿童共50名,结果发现.各组被试在进行翻译识别时.反应错误率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降低,且各组被试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字法干扰效应和语义干扰效应。这一结果表明,不熟练的汉英双语儿童可以通过词汇联系和概念联系加工第二语言中的词。  相似文献   

5.
外界环境中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在记忆中如何表征,一直是空间认知研究领域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该文从空间表征的参照框架、朝向特异性、组织结构和存储内容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对空间表征形成机制与内在特征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空间表征研究中存在的生态效度问题,以及以后将虚拟环境技术引入到空间认知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熟练维-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母语为维吾尔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的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被试,使用语言内和语言间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熟练的维汉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的特点,即他们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共同存储的还是独立存储的。结果发现,实验1语言内启动条件下,即启动刺激(维语)和目标刺激(维语)之间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2(启动刺激为维语,目标刺激为汉语)和实验3(启动刺激为汉语,目标刺激为维语)的跨语言启动条件下,都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共同存储的。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是同第一语言的概念表征共同存储的,支持了共同存储理论。  相似文献   

7.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英文单词)与目标刺激(汉字)采用4个实验研究了中-英非熟练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63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文单词)的中文对译词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是翻译关系时,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两者之间是语义联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二);当两者之间是形似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三):当两者之间是同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第二语言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roll(1994)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爱君  张明 《心理科学》2014,37(4):797-802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同时操纵刺激的位置和语义属性,考察了基于位置和基于语义交互作用的无意识启动。实验1和实验2分别要求被试完成定位任务和辨别任务。结果发现,当刺激位置属性与实验任务需求相关时,无论刺激的语义属性是否一致都产生了基于位置的启动效应;当刺激的语义属性与实验任务相关时,出现了基于位置和基于语义交互的无意识启动,即启动项和目标项的位置不同时,语义辨别任务存在启动效应;而启动项与目标项位置相同时,语义辨别任务存在着抑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位置和基于语义交互作用的无意识启动效应仅存在于辨别任务中,而不存在于定位任务中。  相似文献   

9.
刘钰  陶云  刘艳 《心理学探新》2011,(6):520-524
采用语义启动研究范式,探讨傣族小学2、4、6年级汉语词汇和语音的语义通达特点。结果表明:1)对图片语义的提取存在学习年龄效应,2年级的反应时显著长于4、6年级;2)汉语词汇和语音都能显著促进图片语义的提取,但语音促进作用更明显;3)汉语词汇对图片语义提取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汉语语音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11,34(4):799-805
先前很多研究表明熟练双语者可以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非熟练双语者需要借助一语词汇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这很可能是双语者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考察了双语者对不同熟悉程度的二语词汇的语义通达方式。实验1以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2以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总的结果发现,无论非熟练双语者还是熟练双语者,其在通达二语词汇概念意义时采用哪一种方式受词汇熟悉度的调节,当词汇熟悉度较高时,选择直接通达,当词汇熟悉度较低时,选择间接通达。本研究进一步支持和丰富了晚期双语者双语记忆表征中的语义通达方式从本质上属于经验性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熟练维-汉双语者汉语语义的通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跨语言非掩蔽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通过变换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关系,研究了熟练维-汉双语者两种语言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无论是维语作为启动刺激,还是汉语作为启动刺激,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无论是翻译关系,还是联想关系,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识别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两种方向的启动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熟练掌握维、汉两种语言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表征上,还是在概念表征上都建立了很强的联系,两种语言间词汇通达的不对称性已接近消失,支持了Kroll等人提出的整合的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12.
麦穗妍  陈俊 《心理学报》2014,46(2):227-237
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 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 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 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 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 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对L2的启动量比L2对L1的启动量大。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 启动词亦能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L2与L2→L1的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语义共享表征; 第二方言的词汇能够直接通达语义表征, 不需要以第一方言的词汇为中介, 但双言的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仍然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沈模卫  田瑛  丁海杰 《心理科学》2006,29(2):258-262
数字数量的空间表征问题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Fischer等人的实验范式,探讨了较浅程度加工时一位阿拉伯数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表征,结果发现:(1)对数字进行较浅程度的加工(仅仅注视数字)时,在水平方向上出现了SNARC效应,即激活了数字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表征,数字数量按照小、中、大的顺序自左而右地映射到心理数字线上;(2)对数字进行较浅程度加工时,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出现SNARC效应,即未激活数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表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注意瞬脱实验范式探讨了语义信息在数量表征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双任务方式中,字母辨认任务对大数(5及以上)的辨认产生干扰,但不影响小数(4及以下)的辨认绩效;(2)数量表征在视野上出现差异性,表现为在小数辨认时,左侧视野呈现绩效高于右侧;大数辨认正好相反,即右侧视野呈现高于左侧。结果表明,语义信息在表征小数和大数中的作用不同:小数的表征无需语言参与;而大数则更多地涉及语义信息,可能需语音回路中无声复述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333名初中生被分配到基于描述表征的两种条件下,分别对获得框架与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回避类与风险寻求类学习时间选项进行抉择,以探讨信息外部表征对学习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基于描述表征的条件下,学习决策领域中存在框架效应,但有其领域特殊性,被试在获得框架中无明显决策偏向,但在损失框架中的决策明显偏向风险寻求.2)在基于经验表征的条件下,学习决策不存在框架效应.无论是在获得框架还是损失框架中的学习决策均不存在明显的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