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动作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感知觉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皮亚杰在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时,认为儿童最初的智慧发展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是动作的智慧,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智能不足儿童与一般儿童的成长模式相似,然而多数弱智儿童动作的发展,因先天或后天智力障碍的影响,加上可能兼有肢体、知觉、听觉与其他障碍,使他们从小开始在接受外界刺激时,反应变得迟钝,甚至无法接收外来信息,不懂其意义,行动动作也跟着笨  相似文献   

2.
方富熹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21-28
众所周知,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心理学界中一直享有盛誉,故人们每当谈论起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时,不能不首先提到皮亚杰的名字。皮亚杰总结自己的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4.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3,8(1):50-56
問題 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研究中,往往是以感知的效果作为指标的,然而这不能从本貭上說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因为感知觉发展的問題是与感知活动本身結构的变化和发展有关,是由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們认为,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列昂节夫成功地分析了这一操作活动,并提出了所謂“比拟”假說: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概念的表征问题对理解概念的本质非常重要,传统认知和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表征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感觉运动信息在表征中的作用。传统认知视角下的离身认知认为感知觉运动信息会转化成抽象的符号,概念表征不包含感知觉运动信息。概念表征的具身观点认为感知觉运动信息是概念表征的基础。对感知运动信息在概念表征中起作用这一命题已经达成共识。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感知运动信息起作用的机制,以及抽象概念表征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发展概念表征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卢盛华 《心理科学》2003,26(1):188-188,183
在皮亚杰用来刻画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概念体系中.“图式”(Scheme)一词是指主体心理上的操作结构。它“不是对动作知觉的结果”,不等同于具体的外显动作。图式的形成不是对相应的外显动作的直接模似,而是经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最终体会到隐含于外显动作之中的“必然性”(守恒)。皮亚杰的这些论断,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主张儿童从发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人人共同的、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几个阶段。近十年来,有些心理学家发现问题比皮亚杰想像的要复杂得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挑战。有人怀疑认知发展是否真正有明确的阶段,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否真正有普遍性。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批评。在中国,人们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评价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阶段论是一个还待继续争论下去的问题。而且皮亚杰的贡献不限于阶段论。我们应继续研究皮亚杰。  相似文献   

9.
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揭示儿童的智慧发展规律,一直是心理学孜孜不懈地追求。在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研究的早期和中期,心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尽管皮亚杰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更加关注认知结构在认知中的主导作用,但他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一反应”(S—R)的单向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对皮亚杰理论忽视社会因素作用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关于社会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问题,长期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针对这些批评,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批评者批评皮亚杰忽视社会因素作用的理论依据。接着,对皮亚杰有关社会因素的主要论述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社会因素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作用作出了与批评者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本世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颇丰,期间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现代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在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都得益于皮亚杰的先驱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皮亚杰理论的验证、补充和发展,皮亚杰去世后的近十几年来,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下仅就下述3个重要的论题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是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二是关于认知发展的机制;三是关于幼儿对人类基本知识领域朴素理论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2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论和连续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经典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旭林  傅金芝  于萍 《心理学探新》2002,22(3):37-41,52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39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基本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式思维水平在13~16岁尚未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2.在发展的年龄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儿童在初中一年级出现认知发展的加速期;4.三种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跨文化差异;5.认知发展在性别差异上主要体现在动作协调一空间定位能力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倒转图设计的实验考察了3—6岁儿童视觉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岁儿童对倒转后的图形重新认知有难度。4岁及以后的儿童对倒转图重新认知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对倒转图的认知不仅涉及视知觉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儿童关于二维图画表征的观念。我们推测,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研究还对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知觉观点采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倒转图可以成为研究儿童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四、皮亚杰的图式学说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基本概念。在对皮亚杰的图式与同化概念的评价上,学术界分歧颇大。关于认识结构概念第一种意见认为,在皮亚杰看来,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图式则是认识结构的核心。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作用组合到“遗传性的图式”中去,构造出新的图式。所以经验的客观性是同化和顺应作用协调的结果,知识则是把客体组合到图式之中去。  相似文献   

15.
刘范  赵淑文 《心理学报》1983,16(2):30-35
本文探讨了8—15岁儿童掌握交集概念的发展水平及解答交集应用题的过程,分析了儿童认知过程中各认知成分的交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已具有掌握简单交集概念的心理基础;对交集的认知包括概念、表象、感知操作等成分的交互作用,其中表象、感知操作成分具有重要意义;儿童解交集课题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认知活动,他们主动思考,采取策略,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帮助而上升到概念水平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云南汉族和六种少数民族儿童,年龄在5—15岁之间。实验选用了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五项守恒、序列和类包含,形式运演阶段的物体组合、比例和钟摆。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儿童的认知潜能没有本质区别;但某些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背景对这些差别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时距认知的研究简介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对时间的认知包含对时序的认知和对时距的认知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儿童对时距认知的一些研究,大致包含三个方面:(1)皮亚杰开创的在“时间—距离—速度”范型之内的研究;(2)影响时距认知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和理论假设;(3)其他一些研究者就皮亚杰的观点提出的挑战性研究。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国内研究人员在此方面所做的部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已从一般性介绍进入较具体、较细致和较深入的探讨,兹将探讨情况,概述于后。一、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活动”范畴“活动”(或“动作”)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有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知的本质、主体认识与客体结构的一致性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对活动范畴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在8—13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共有200名被试,分5个年龄组,每组40人。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以幼儿为对象重复对8—13岁儿童的实验,第二单元采用四个侧面都有鲜明特征的单个物体为刺激物。 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知觉经验和物体的鲜明特征是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中心现象在8岁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划分的阶段基本一致;发现解决三山课题的成绩与错误结果之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8岁以后成绩的发展变化与脱中心化的倾向相应,7岁以前是与其他错误相应,7岁是两种性质的转换点。 研究数据提供了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一般是通过各种周期性的参照物,如人体生理节律活动,自然界周期性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周期更替,钟表,日历等;或通过物体运动速度、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或两者兼而有之间接地进行推断的。对儿童来说,认知时间比空间要困难得多,这和儿童的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皮亚杰曾以物体运动速度、时间、距离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作业研究过儿童的时间认知的特点。其实验安排是让儿童比较两个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终点相同,起点不同;速度不同)。结果发现7、8岁以前的儿童在判断运动物体所花时间时,常常把时间和距离混淆起来,即以物体运动的距离为参照来判断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他们没有考虑到速度、距离、时间三者的度量关系(速度=距离/时间,即V=S/T),直到十、十一岁儿童才能达到度量形式的时间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