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队六人组成的英国科学家在对遥远的非洲进行调查,以寻找人类起源的线索,结果找到了人类的始祖、《圣经》中人物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骷髅。  相似文献   

2.
1990年5月16日晚,夕阳映红了天穹,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校园里,修生们正忙着张灯结彩,串串彩灯眨着欢快的眼睛,准备迎接来自上海佘山修院和北京修院的师生在此联欢。晚7时整,“歌唱祖国”一曲,拉开了联欢晚会的序幕,节目主持人宣布,三个修院将举行擂台赛,每个节目都要打分,并对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为“国家队”,北京修院为“北京队”,上海佘山修院为“上海队”。这时台下一片欢腾。演出开始了,看吧,三个队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歌声一队比一队嘹亮。在三个队的节目中,“北京队”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凯旋曲”为联欢会增添了喜庆气氛。尤其是他们用教会语言,自编自演的相声,更是妙趣横生,新颖独特,歌颂了修生热爱天主、遵守院规、专务神修的  相似文献   

3.
(天美社讯)有数百年历史的圣伯多禄大殿的顶端早前筑起棚架,由梵蒂冈的工人进行复修工程。圣伯多禄大殿的复修工程由梵蒂冈一队由艺术家及工人合作组成,他们会定期进行保养及维修工程?最近的一项计划:就是清洁和修补大殿那圆形拱顶。  相似文献   

4.
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初秋的一天,一队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簇拥着一辆金黄色的马拉轿车,在大雨滂沱、秋风萧萧中,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上。坐在轿中的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不时掀开窗帘,忧心忡忡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他是应蒙古土默特部之邀,准备前往青  相似文献   

5.
老猎人讲起了年轻时的一件往事:猎人们追捕一群鹿,已经追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处断崖前,鹿群站住了。断崖与对面山岭相隔不过数米,这数米的距离却成为阻挡鹿群获取生命和自由的天堑。鹿群转向猎人追来的方向悲鸣着。猎人赶到了,散成一个半圆向鹿群渐 渐围拢。忽然,鹿群迅速分成两 队,一队老年的,一队青年幼年 的。紧接着两队分别跑出一头 鹿,一先一后跑到断崖前,老鹿 奋力一跃,但只跃到了一半的 距离就往深渊中坠去,就在这 一刹那间,幼鹿腾空而起,踩着 老鹿的背,跃到了对面。所有的 鹿都这样组合着冲向山崖。老 鹿毫不迟疑…  相似文献   

6.
张无梦圆梦     
北宋年间,陕西凤翔周至有户张姓人家,家道殷实。当家张财主尽管学问不浅,但却屡试不第,一生与纱帽无缘。有一天晚上,张财主喝了点酒,早早入睡,得了一个梦,梦中张财主正在为仕途发愁,突然大门外鼓乐齐鸣,一队仪仗威风凛凛地款款而来,一名钦差走到他面前,高声宣读圣旨道:“奉天承  相似文献   

7.
小鹤的迁徙     
小贝 《天风》2016,(4):54-55
正秋日,小镇上忙碌着的人们忽然听到一阵嘹亮悠长的鸟鸣。循声望去,佛罗里达碧蓝的天际间出现了一队越冬迁徙的怪异鹤群。说它怪异,是因为飞在鹤群最前面的并非头鹤,而是一架超轻型飞机。一架飞机,十几只小鹤。目送这怪异的队列从头顶上缓缓飞过,小镇居民没有任何诧异的反应,倒是露出会心的笑容,因为  相似文献   

8.
黑斯博士在《敞开的北极海面》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狗:它们本来一直是靠拢成很紧凑的一队来拉雪橇的,当接近薄冰时,它们便自行岔开而行,显然是为了把重量分配得均匀一些,以免陷到冰层下面去。每每看到狗们自行在冰面上岔开,黑斯博士就知道,接近薄冰了,注意危险。这说明狗具有超强的推理和想  相似文献   

9.
总路线鼓舞了阿洪滿拉的心。5月14日那一天东乡族自治县各乡清真寺、拱北的阿洪滿拉300多人带着行李、帳蓬从四面八方好象一队远征軍浩浩蕩蕩向南阳渠工地进发。他們一路上兴高彩烈,談笑风生,鋤头、铁銑参差成林。他們当中有身强力壮的青年滿拉,也有白鬍齐胸年近70的老阿洪。他們要在工地上紮营劳动22天,每天除8小时半的劳动外,还要学习1小时半,工地变成了他們劳动、学习、改造的学校。劳动中他們每个人都精神百  相似文献   

10.
红烛摇曳,香烟缭绕,一队善男信女跪在观音大士像前,随着声声磐响,虔诚礼佛,一位年轻的法师,身披红色袈裟,神情庄严,口诵三皈五戒文,手中执棒,不时轻击安放在供桌上的圆磐,一声、二声……,伴着寺内钟楼里大钟的轰鸣,在蔼蔼暮色中相互交响,携带着人们的思绪向空旷的山谷、浩渺的天际飘去、飘去……。这是普化寺举行接收皈依弟子的仪式,那位年轻的法师,便是如今五台山普化寺住持妙生和尚,也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人。 一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arete译为"德性"、"德"、"德行"、"美德"、"品德"、"优秀"等等.亚氏的arete指人时意思是人的理性的特长、功能.它分为两类:"理智的德性"和"伦理的德性";后者与理性密切相关,显示了亚氏伦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孔子的"德"与亚氏的arete较为相似.孔子的"德"包括才在内,指人的道德.这或许可以叫做道德理性.孔子的"德"包涵内在的与外在的两个方面.在内为个人修养,外化为德行,二者密不可分.具体言之,即修己与安人.比较这两个概念,有助于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学说.  相似文献   

12.
鲍蜀生 《中国宗教》2014,(10):76-77
风景如画的加拿大城市多伦多,清晨,透过交织的鸟鸣声,远处传来的阵阵梵音依稀可辨,令早起锻炼的人们不禁侧耳倾听。与他们相隔不远处的佛教寺庙"湛山精舍"中,一队跨越半个地球从中国江苏省远道而来的中国僧人,身穿袈裟、口诵佛经、仪态庄严地正在举行传统的佛事活动——早课。对于从6月7日至14日持续举办的"中加佛教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而言,这只是一个序幕。一加拿大是北美洲的一个移民国家。佛教由华人移民传入加拿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徒进入加拿大,  相似文献   

13.
"三纲"漫议     
"三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三纲"虽形成于汉,但在汉代,其权威地位尚不牢固.而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三纲"的地位、影响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削弱.自宋代始,"三纲"不断神圣化,牢固树立了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君权、父权、夫权日益绝对化.在明清之际,"三纲"受到初步挑战.到近代,经由"道德革命"的冲击,"三纲"一步步走向消亡.概言之,"三纲"的产生、确立、强化、崩坏是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同步的.  相似文献   

14.
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在"好的面貌"、"组织能力"、"认真负责"、"民主"、"知错就改"等五个方面,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高年级的学生期望更高;2.男女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无显著差异;3.优等生比后进生更喜欢"认真负责"和"知错就改"的老师;4.教师的"公正"、"有方法"、"认真负责"、"细心"、"和蔼友善"等特征更为初中生看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西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相似文献   

17.
高艾华 《宗教学研究》2008,32(1):203-205
因明是世界上三大逻辑起源之一,源于印度,传于中国和东亚.就其逻辑论式而言,主要有古因明的五支式和新因明的三支式,"宗"、"因"、"喻"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论式中的"喻"做以下分析一、"喻"在古因明到新因明论式演变中的变化及作用.二、"喻依"的去留与三支论式的性质.三、"喻"的称谓问题.对"喻"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因明论式的逻辑价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瑰宝,使因明这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什么是科学、技术?"却是众说纷纭.将其归纳起来,主要有"知识体系"说、"活动"或"过程"论、"总合"说、"技术即劳动资料"等等观点.本文拟运用波普尔"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对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的多层性.布氏的"心灵学"是对亚氏"灵魂论"的扬弃,其创发之处是对"心灵现象"的厘清和类型划分.布氏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伦理思想是对前人相关思想的重大突破,他以"明智的经验主义"与"真实的个体主义"为尊严、平等和仁爱等重要的普世价值奠基.布氏哲学是对以"认识你自己"为鹄的的哲学的实质性推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学上尚难认定"癌症村"中的"癌症一污染"关系.但在现实中,"癌症村"作为社会事实已经存在并持续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对所选浙江、江西、广东四个"癌症村"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村民对"癌症"、污染及"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及健康风险应对.虽然村民对外源性污染敏锐感知、对癌症高发极度担忧和敏感,但村民对"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受外部认识的影响比较大,处于认知"连续谱"的两极之间.政府及相关部门难于在短期内消除因污染而致的健康风险,所以应对健康风险已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紧迫实践.他们尝试通过消除污染源、迁离污染源、改变水源、改变食物来源等办法规避健康风险.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经济因素影响其环境行动的强度及策略,也衍生出其它社会行动.更进一步,村民的风险应对往往嵌于乡村宗族势力、地方"绅权"及"单位制"遗存等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