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2.
外婆的家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大二那年暑假,我陪同母亲去看望外婆。见到我,外婆便问长问短,说及城里与乡下的两重世界,她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对外界的陌生和无可企及的神色。末了,凄婉地说姨婆头戴金耳环,身穿新衣服,过着神仙样的日子,沟  相似文献   

3.
最近,妻子又出差了,此次北上,少则十几天才得归来,我又一次尝到了“解放”的味道。早上一起床便洗漱一番出门,被子暂时不叠了,在街上买点烧饼油条之类打发一下即可当一顿早餐了。孩子嘛,照例暂交外婆托管。 我一个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中午便在外头买一顿,或进食堂或一盒快餐或一碗面条,晚上来家小炒一二盘菜,自由自在,“快乐的单身汉”日子又恢复  相似文献   

4.
一枚假金戒     
母亲60岁生日,我和丈夫及女儿回到老家为她祝寿。次日,大家忙着做饭,女儿无事,便拿着外婆的钥匙四处搜寻着玩。打开一个抽屉,从中拿出一个木匣子,翻开,里面有一个小盒子,再翻开,女儿突然惊叫起来:“外婆,你有这么漂亮的戒指,怎么不戴在手上?”我闻讯从厨房跑出来想看个  相似文献   

5.
静拥月色     
正每当夜幕降临,心里便生出期待。那月色,静谧安详,如约来到我身边。静拥月色,我心释然。爱上美丽的月色,始于我的外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童年记忆的天空,明月皎洁,给大地披一层银辉。我在竹制的老式摇椅里,在晚风的轻拂中,听外婆讲那些可爱的传说。嫦娥奔月,外婆讲了许多遍,每一次那嫦娥奔月的原因都不同,可是我  相似文献   

6.
俯拾皆是     
我在小兴安岭的山中见过这样一种野生果树,果实如指甲般大小,红艳艳的,一串串地挂在树上。第一次遇见它是在路边,我惊讶于它的美丽。树不高,伸手可及枝叉,我摘下一枚果子,在掌心中鲜亮剔透,还未入口,便已觉出了那份清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每一次走散     
如果我和家人走散了,警察叔叔会收留我的。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在5岁之前,我以夜不归宿出名,几乎每个月,我都要拜访一两个派出所,或者从父母的眼皮底下开溜,或者从力不从心的外婆手中逃脱。为此,我损坏过派出所的三支钢  相似文献   

8.
风吹麦浪     
房园 《天风》2014,(5):52-53
又一次骑单车路过这片麦田,闻着熟悉的泥土馨香,暖暖的风如绸缎般俏皮地拂过耳根,远处夕阳温暖的余晖透过绿油油的麦浪层层叠叠扑面而来,一如我的回忆。记忆里外婆总是在周日的早上,用她的红色小三轮车载着我去教会。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更年长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蹒跚而行。外婆总是很热心,把老姊妹扶到她的小车上,而我就跳下来在后边帮她推着。尽管那时的我力气很小,  相似文献   

9.
碗底的秘密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用手推车去一百多里外的地方推过煤。和他同去的还有山鸡、锁柱等村里的五个青年。天蒙蒙亮,他们便来到了生产队队长家里。队长说过,要亲自给他们煮面条壮行。队长说,来回一趟两百多里路,啥也不干也会把人累得够呛,何况要推三百多斤煤回来,再说路也不平,大伙肯定受累不小,辛苦大伙儿了……队长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很快队长就把面条煮熟了,  相似文献   

10.
伤逝     
前不久在长途电话里,得知九十八高龄的外婆故世的消息。由于外婆视力不佳,加上长久不良于行,已卧床数年。每次我回故居访探外婆,意识越来越趋模糊不清的她,仍一次次地向我重申长期卧床、动弹不得,自己为什么活这么久的无奈与苦痛。  相似文献   

11.
刘凌维 《天风》2022,(10):37-38
福音种子 在信仰上对我影响最早的是我的外婆,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但对信仰却非常虔诚,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她也不肯放弃信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教会渐渐开始恢复后,外婆更是不辞辛苦地服侍弟兄姐妹:探访生病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安慰伤心的人……外婆平时也很关爱亲友、邻里,热心向他们传讲上帝的福音.  相似文献   

12.
碗底的秘密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用手推车去一百多里外的地方推过煤。和他同去的还有山鸡、锁柱等村里的五个青年。 天蒙蒙亮,他们便来到了生产队队长家里。队长说过,要亲自给他们煮面条壮行。队长说,来回一趟两百多里路,啥也不干也会把人累得够呛,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佛缘     
缘于母亲的信佛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出生在五十年代 ,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当时农村极度贫困 ,温饱尚难解决 ,更无文化生活可言 ,因此 ,母亲所有的佛事活动 ,便成为家庭一道热闹的景观 ,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兴奋点。母亲与佛的结缘 ,最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婆的影响 ,二是生活的艰辛。外婆是最初的老师。母亲是长女 ,善良的外婆除了对他进行“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教育外 ,更处处用佛教行因报果的观念影响她。外婆也是佛教徒 ,小时候母亲常常向我们谈起外婆。有时她也谈起我那早逝的祖母 ,但在母亲的心里 ,外婆…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走散     
徐斌 《思维与智慧》2008,(12):58-58
如果我和家人走散了,警察叔叔会收留我的。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在5岁之前,我以夜不归宿出名,几乎每个月,我都要拜访一两个派出所.或者从父母的眼皮底下开溜,或者从力不从心的外婆手中逃脱。为此,我损坏过派出所的三支钢笔、两张小板凳和一顶新帽子,同时损害的,还有父母的面子和自己的屁股蛋。  相似文献   

15.
蒲扇伴我眠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就算是坐在家中,可还感觉燥热。每当这时,我总习惯手拿家中的那把外婆留下来的旧蒲扇,惬意地享受着它带来的自然清风,蒲扇轻轻地摇着,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把草黄的旧蒲扇,周边一圈,是外婆用细长的花布条仔细绞的边。扇叶道道褶皱,是外婆额头上沧桑的皱纹。我的记忆乘着蒲扇摇来的清风,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外婆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勤劳的外婆成天就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忙碌,根本无暇顾及我。我也乐得像断了线的风筝,经常和一群村里的野小子玩得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小溪里摸虾,田里抓青蛙,树上掏鸟窝……只要是野小子能做的,我样样不落。看着我像"假小子"一般,外婆急得直跺脚:"亏得你妈还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怎么就像假小子一样顽皮呢!"因为出生在春天,妈妈便给  相似文献   

17.
刘凌维 《天风》2017,(1):53-53
(一)外婆 上小学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儿时爱美的我坚持要留长发,外婆总是一边替我扎辫子一边念念有词:“我们家丫头的头发比丝线还软,以后一定是性子柔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11)
正01爱在掌心多年前的一天早晨,送儿子去幼儿园前,我来不及帮儿子洗漱,便请先生帮忙。"这个怎么这么凉啊!"三岁的儿子一脸不悦,指着先生涂在他脸上的护肤霜问。"护肤霜本来就是凉的啊!"先生一脸不解地回答。"不对,妈妈涂的是暖的!"儿子不满地嘟囔。冬天,在为儿子涂护肤霜前,我都会先在自己的手心焐一会儿,第一次操作的先生没有注意到这个小诀窍,儿子才惊愕地发现:冬天的护肤霜原来是冰凉的。  相似文献   

19.
外婆过世多年了,可和我聊天时,母亲常会说起外婆,说起外婆常说的几句话。 “家有黄金堆百斗,不如送儿上学堂。”外婆常常这样说。我的母亲,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偏僻的苏北乡村,不要说女孩子,就连男孩子,能够上学的也不多。  相似文献   

20.
正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的某年,外婆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装在信封里的。我以为会是外公写的家书那一类,打开了居然是张整10元人民币,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我捧着信封的手都有些微颤。 外婆抬手摸了摸我的头,笑说:"拿着买点好吃好玩的,别上缴给你妈妈咯。"我把钱攥在手里,心想才不会上缴给妈妈呢,我又不傻。 下午要和小朋友出去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