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古尊宿语录》,内中的一则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一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现在都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去浙江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与天津的马志国先生住在一个房间,我们每晚谈到深夜。他身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厚道而谦逊。他说的“助人者自助”“常人也有佛性”,不温不火,对人特有启示。记得他谈及“境由心造”时,还特别说了一个故事:有位和尚,每天打坐人定,都要遇到一只大蜘蛛来搅乱,十分烦恼。他向老禅师讨办法。禅师告诉他,你准备好一支笔,每当蜘蛛一出现时,就用笔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上一个圈。他照禅师的办法做了,蜘蛛一来.  相似文献   

3.
一诚禅师1949年出家,8年后手持虚云老和尚的手扎上云居山,从此跟随虚云老和尚直到他圆寂。禅师在亲近虚老的时间里,获得时任云居山真如寺方丈性福大和尚的青睐,传给他沩仰宗法脉。其时虚老亦视其为法门龙象,鉴于已接法于性福大和尚(性福大和尚是虚老的法子),就代另一个弟子明一观本禅师传给禅师临济宗法脉。一诚禅师之所以被虚老看重,与其自身具备的天赋素质不无关系。早在少年时代,禅师到附近的乌山寺礼佛时,  相似文献   

4.
自经读过这样一则排悟的故事:一名武土问某禅师:“真有天堂地狱吗?”“你是做什么的?”掸师问他。“我是一名武士。”他说。“什么?你是一名武土!”禅师叫道,“看你的样子,我还以为是个乞儿呢。”武生闻言大怒,欲抽剑发威,祥师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上...  相似文献   

5.
正1997年,曾应《美与时代》的约稿,我写过一篇谈自己学术经历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第7期上,用的标题为《美学使我到处流浪》。这一标题体现了我做美学的实际状况,还内蕴着对美学本身的困惑。记得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你学什么?"我回答之后会被进一步追问:"美学是搞什么的?"这时我就感到,完全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给人满意的回答。当时问同学刘小枫,遇上这样的问题他怎么回应。刘讲他就说:美学关系到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也并不觉得这一回答完全合适,但这确实反映了这样一个状况,如果要想把美学做好,一定要关注更多的领域。我是一个想把  相似文献   

6.
且等     
正关于等,我最喜欢一个故事。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拾得禅师的回答多么精妙!是啊,耐心地等他几年,且看他的下场。《易经·系辞下》里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  相似文献   

7.
好事不如无     
如意 《佛教文化》2012,(6):104-104
“好事不如无”是很多禅宗祖师在启发弟子悟道时,经常说的一句禅语。如《五灯会元·赵州本传》记载: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的侍者文远,正在大殿中拜佛,被赵州禅师看到了,禅师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道:“你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一个难得的机缘让我认识了何明栋先生。在交谈中,他得知我下大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我知道他正着手编《虚云和尚传》,共同的志向使我们为有缘认识感到高兴,并就弘扬虚老和尚精神交换了看法。此后我们便经常通信往来,何先生为虚云禅寺建设做了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也为他编写传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我能做到的帮助,互相以虚老和尚精神共勉。共同的事业,使我们结下了深深的缘。今天,何先生编写的《虚云和尚传》出版了,我主持创建的虚云禅寺也已在虚老驻锡弘法过的鸡足山大觉寺遗址上崛起。  在建寺过程中,许多人士问我为…  相似文献   

9.
正岁月不禁过,一晃,似乎与刘心武先生有十年没见了。在我这儿,一直读他的书和文章,不陌生;但在他那儿,就很难说他是否还记得平凡的我了。谁知一见面,他就十分亲切地说:"咱俩真有十年没见了?你可别吓唬我啊!"我笑,心说心武先生没变,还是那位不摆名人架子的"平民作家"——这年头,"平民作家"不多了,无论是著作等身的大名家,还是刚刚出道的小名家,个个都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10.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11.
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12.
女人为什么要嫁人呢?只因为需要一个人疼自己。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是支撑你一生一世的精神的支柱。还记得卫视台《真情大复活》里的主持人对委托人说的一句话:她嫁给你干什么?嫁给你,是要你疼的。  相似文献   

13.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5.
正道衍禅师是明朝的著名佛学家,他一生云游各地,老年时住持于北京庆寿寺。一天早上,道衍禅师到后山散步,看到一个小和尚正在砍柴,只见他挥汗如雨,但砍柴的效率却非常慢,一根手臂一样粗的小树枝,平常人砍三两刀就断了,可他要砍几十刀才行。道衍禅师走过去问:"你没有磨刀吗?"那小和尚一见师父来到跟前,连忙停下来施礼说:"师父,我的确没有磨刀,我认为磨刀是一种贪图省力的偷懒之举。"道衍禅  相似文献   

16.
李嘉诚还伞     
李嘉诚还没成功的时候,曾经流落街头。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李嘉诚无处藏身,就躲在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破衣服全都淋湿了,冻得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个中学生打着伞上学来,见他冻成那样,就走上前去,把伞递给李嘉诚,说:"叔叔,用我的伞吧。"李嘉诚看看中学生,问:"那你呢?"中学生说:"我跑进去就行,放学时你记得还我。"说着,就跑进了学校。  相似文献   

17.
天堂与地狱     
白隐禅师是日本修行很高的高僧,不论道德行为或是学识规范都让人敬佩。据说,某官员来拜访他,谈到了生死的问题。官员便好奇地问:“地狱和天堂是存在的吗?如果存在,可否带我参观?”于是,白隐禅师说了一些不雅的话,羞辱官员。官员急得跳脚,用脏话回敬禅师,白隐禅师说:“你不是想参观地狱吗?你  相似文献   

18.
净慧 《法音》2009,(11):14-18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今年是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今天,我们有幸能邀请到各位嘉宾会聚一堂,借《虚云和尚全集》首发之机,为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举行一个简短的纪念活动,我心里格外高兴,同时又非常感慨,因为《全集》的编辑出版牵系着我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一大约在三十年代中期,读了陶希圣先生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才知道《管子·问》篇的存在。记得陶先生在该书中曾把《问》篇说成是“古代国势普查(Census)的雏型”,又说《问》篇是“引退老吏作为政治实务指南的一种规范而做的记录。”我从陶先生书中得到指教,一直把《问》篇看作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著作,对它评价很  相似文献   

20.
人生禅理     
一小和尚手持灯盏,问禅师:"我手持光明,为什么还能看到自己的阴影呢?""你把手中的灯盏举高点,再举高点。现在,你再看自己的阴影,有什么变化呢?"禅师问。"我手中的灯盏举得越高,我身体的阴影就缩得越短、越小。"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