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15,(6):18-23
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此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当月19日至21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佛教走出去”: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则在会上指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交流,增进不同信仰的沟通与互鉴,丰富和拓展文化交流内涵”。这表明,“中国佛教走出去”已成为政界、教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佛教称为北方佛教,长江流域的佛教称为江南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江南佛教。  相似文献   

4.
“佛教不是迷信,它是一种科学;偏执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反而是对科学和物顾的迷信。”“‘迷信’是人们对佛教的一种偏见,佛教自身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首先必须破除人们对于佛教的偏见。”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2009,(4):72-78
净因法师:目前我想说的是,如何把学术的更专业化。不要把很多大众的东西混进去,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很重要,一般人看不懂没关系,作为一种数据保存,有研究价值。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个副刊或是心灵版,在国内的空间实在太大了,佛教的资源很多。大家只看到有形有相的佛教资产,无形无相的佛教资源注意的人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认受问题。倒过来说,灵山、海南三亚、法门寺公园花了大量的资金去开发佛教资产,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佛教的力量。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佛教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契机,谁抓住谁就会走到前面。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59年《新美国百科全书》中发表的《缅甸》一文,称佛教为泛神论,熟悉地提到缅甸的僧人“比较遵守‘清贫’(无私产)和‘独身’的戒行”(见1975年国际出版社《马、恩全集》第18册,页285)。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佛教同基督教、回教一样,都是一神论(《哲学杂志》1981年文章《儒教质  相似文献   

7.
房山十字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房山十字寺遗址,古老的银杏树荫下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给人一种神秘感。十字寺初建为佛教寺院,初建名已无可考,最早见于碑文的名称为崇圣院,姑且以崇圣院称之。佛教在西汉末年的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更易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佛教。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这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现北京地区在两晋时期建造的寺院便有潭柘寺(西晋,公元265—317)、红螺寺(资福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及崇圣院(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正当佛教在东方中国传播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月.妥,卜、跳现丢农.‘刃卜以妞砚lr冬理月山‘,甲靶、一叼‘卜_止洲 ...卜阳祖...巨月已白. 赵朴初居士为弥勒寺题写的匾额 佛教信众争先恐后串弘珠 举世闻名的露天弥勒大佛 来自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高僧在法会仪式上 赵凿蕊召绷耀黝弩一掣口黝群乍 正月初六,明道法师(中)、昆明圆通寺方丈浮法师(左)和晋 宁县盘龙寺方丈能寿法师(右)参加开光法会世界闻名的云南弥勒县弥勒寺举行弥凡弘珠开光典礼~~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一千四百多年来,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近几年来在赵朴老提出的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构想的指导下,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些日本佛教具有代...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在崇山峻岭中有成千上万个溶洞.其中有不少为高大宽敞的旱洞,这类溶洞冬暖夏凉,早已为人们选作居住及仓储之用。明代中叶,随着佛教的普传,这些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场所,被选作建佛教寺庙之用,佛教人士或依洞分殿塑像,或就洞建刹,开展佛教活动。天然溶洞经修饰点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然硐寺,这种形式的寺庙,虽不为贵州所独有,但却以贵州为最,值得研究、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研究与宣传左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开幕词 ”””.””.’“‘’.”·‘……“……白清才(13)五台山研究观划大纲……五台山研究会(14)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 ‘”””‘”.”’‘””’·’二‘·····……任继愈(15)左五首:听拜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闭幕词 ’‘’.””‘’“’.“””.””..’…”’二杨建峰(18)几位专家学者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 上的发言···“·.’..··“一本刊编辑部(23)庄首届甲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上的欢迎辞 ‘”“””‘’‘””’‘’…  相似文献   

12.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傣族居众,这两个地区不时见到佛教持征建筑,有的村寨建佛塔,有的建奘寺,如芝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傣族地区建造佛塔始于小乘佛教传入时期。据《西南夷风情记》载:十五世纪西南边疆已是“寺塔遍村落”。佛塔是由塔墓、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组成的实心塔,非常稳定。塔基为正方形,大小按塔的规模而定,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左右,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9日,第13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黄金纽带’的和谐精神——怀念赵朴初先生"。19日上午,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代表团正式代表100余人以及佛教四众弟子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影响甚为广泛而深远,它使民间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导致了说唱艺术——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的相继产生,从而也使佛教各种观念和教义深入到民间,扩大了佛教在华夏的影响,这是佛教得以在中国持续发展而绵延不断的基础所在。佛教的文体有三种:一种是散文,直说义理;一种是重颂,重述义理的诗;一种是偈颂,直叙事义的诗歌。一般佛教经典是三种文体兼用,由于重颂和偈颂能用梵音歌唱,而译成汉文则不能歌唱,所以产生了“梵呗”、“转读”:“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音,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  相似文献   

15.
那烂陀寺(NalandaTemple)印度佛教著名寺院。位于巴特纳城西北7英里处。据《大唐西城记》载,当地的森林水池中有名那烂陀的神龙,寺因以龙名而得。据说佛陀曾在此宣法,淫后不久,帝日王在此建寺。也有说是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护法者阿育王捐地施建。佛教...  相似文献   

16.
据最近出版的《新闻业务》报道,中央领导同志就“如何引导宗教界搞些公益事业”发表了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很重要,为宗教界指出了努力方向。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号召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说:“佛教徒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当具有极大的信心和责任感。佛教的教义告诉我们要‘报国土恩,报众生恩’,要以‘庄严国土,利  相似文献   

17.
刘少华 《法音》2014,(4):62-63
正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于治理‘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借教敛财、以教牟利’等佛教道教领域的乱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国家宗教局一司佛教处处长王蕾表示。4月17日,国家宗教局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贯彻国家宗教局等10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所取得的成果。强势打击"信仰被承包"据国家宗教局新闻发言人刘金光介绍,自2012年10月10部门联合发文后,国家宗教局指导各地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纠正了部分佛  相似文献   

18.
清真虎家寺     
据四川省新都县民国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  相似文献   

19.
滑红彬 《法音》2023,(2):59-64
<正>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之后,庐山就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宋代,庐山佛教更是繁盛。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山北,老子之宇二,佛之宇五十有五。……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有三。”[1]据此可知,北宋时期,庐山寺院计有148所。庐山佛教之繁盛,可见一斑。其中尤以十大禅刹最为突出。《舆地纪胜·南康军》载:“庐山十大禅刹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先、万杉、栖贤、罗汉、慧日是也。”([2])在这些名刹之中,  相似文献   

20.
“达摩”是梵文dharma的音义,在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按照其意义一般则译之为“法”。这个词出自于词根“dhri”,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原初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以后这个词不断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时代,这个词出现在阿育王碑上,它的意思则完全与道德伦理观念联系起来。当时,阿育王还任命了一批主管和监督社会道德的官员。他们的官衔称为‘达摩——摩诃摩德罗’(Dharma-mahamadra),可译成‘道德部长’,但后来其意义转为‘施舍及宗教事务高级官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