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既包括由农村或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变迁的时代大背景,通过对河南省一个村庄基督教有所发展但仍处边缘、并且由于基督徒的原因村庄不同群体产生隔阂的现状之描述,初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基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并通过对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关系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督教只是村庄多元文化体系中无足轻重的一环,基督教在内地农村的社会功能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农村的基督教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基督教爱国团体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搞好农村基督教神职人员配备和提高神职人员素质来实现。 第一,要合理配备神职人员。一是在配备农村基层基督教神职人员时,尽可能选派在基督教院校学习过的正规毕业生,并且争取选派优秀毕业生。二是在基督教院校“科班”毕业生不足的情况下,也要尽量选用在基督教院校学习、培训过的人员。三是在没有基督教院校学生可选派时,要优先考虑把那些思想过硬、品德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基层的神职人员队伍中去。四是要把那些信教群众多、…  相似文献   

4.
段琦 《中国宗教》2014,(2):38-39
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将有2/3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基督徒的构成将不再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往占基督徒总人口80%的农村基督徒多数将转入城镇,中国基督教信众将以城市人口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20年来多集中在韩国经济、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对韩国基督教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收集国内现有近50篇研究韩国基督教的论文,依据这些文献所阐述的中心命题之不同,将它们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梳理,分别是:韩国宗教现状、韩国基督教近现代传教史、东西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韩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进程、基督教与韩朝政治。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以期厘清韩国基督教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9,(7):36-36
最新调查显示,在伊朗,数百万穆斯林通过卫星电视收看基督教节目。报告显示有530万伊朗人收看中东的基督教电视台SAT7,收看人数占伊朗人口的19%。伊朗97%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可以推断出收看SAT7节目的人中穆斯林居多。近半SAT7观众即260万伊朗人每日或每周收看该台的基督教节目。  相似文献   

8.
探索我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宣传神学思想建设的必要性 神学,简单地说是关于神的学问。历世历代、不同地域的基督徒都结合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自己不变的信仰做出适时的思考和理论的阐述。神学思想建设是基督教的基础建设,没有它,信仰不能系统化讲解;教会也没有理论指导。 神学思考既是普遍的、必然的,为什么中国基督教现在要特别把它提出来予以推进?这与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分不开。 近代中国基督教19世纪从西方传来,不仅在组织上、经济上受外国差会控制,传教工作也多由外国传教士担任。那些传教热情很高的传教士,在本国向外扩张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基督教指广义上的基督教,既包括基督新教,也包括天主教,个别地方还包括东正教。据笔者所见到的一些有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基督教出现了不少新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全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也逐渐得以彰显。因此,对中国基督宗教现状的了解,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现代社会处境中自身的发展变迁,二为基督宗教对于中国现...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现代主义(Modernism)是基督教内部兴起的一个思想运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来临,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会内部,都有一批学者或神职人员致力于用19世纪的科学思想来重新解释基督教的理论。现代主义给基督教神学和哲学以深远的影响。从思想的总体上说来,现代主义尽管不成体系,但却对现存的教会造成巨大的震动。教宗庇护十世认为这股思潮是一切世俗思想的综合,是“宗教信仰与虚伪哲学的同盟”并首次称之为基督教的现代主义(1907)。罗马天主教会中的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否认传统信念的客观性价值,认为某些教会的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中国命运》对中国基督教尴尬处境的洞见,以对河南省南阳市一村庄基督教的调查为例,指出当前大陆农村基督教之所以面临一直进入不了社会主流的困境,并不是其与中国传统相违背,而是因为基督教不是科学而被其他村民蔑视和不理。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2,(9):2-2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王珏走访基督教全国两会(本刊讯基督教全国两会办公室供稿吴新望摄影)2022年7月28日,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王珏一行赴基督教全国两会走访调研,看望慰问驻会班子成员。王珏在座谈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我们要继续为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丁光训 《天风》2008,(23):12-12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来见见新老朋友。据我所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十年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和各地基督教两会都非常重视,各项推进工作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洲基督教新动向●卓新平作为西方文化形式的基督教,其根源和大本营在欧洲。欧洲基督教以其发展延续文化积淀的存在而为西方思想观念、哲学理论、社会文化意识提供着重要的传统依据和认知内容。在当代欧洲,基督教仍在其社会结构的深层次、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处起着或颇为...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4,(10)
会议消息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从6月底起组织各基层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举办了第一期读书班,研读讨论了罗冠宗同工主编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书。通过研读,大家看清了过去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铁证如山的史实。对当代中国基督教的现状与未来更有清醒认识,看到当下环境中的中国教会所面临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加坚定坚持三自爱国原则、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信心。浙江神学院教师认真阅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书,纷纷撰写读后感。他们认为:历史犹如一面镜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的传入是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本文系统研究了八百年来基督教在镇江传播、发展的情况,尤其是近现代对镇江社会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三自"道路才是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生存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3,(10):34-35
<正>广州市基督教两会(以下简称市两会)结合广州实际,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做到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踏出一串基督教中国化广州实践的铿锵脚步。一、设置研究课题,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精品项目  相似文献   

19.
竹暗  训谋 《中国宗教》1995,(1):51-52
美国基督教印象竹暗,训谋去年9月,我们作为中国部分省、市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负责人代表团成员,应邀赴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访问。可能主要是考察美国基督教的缘故,我们所到之地,处处感到基督教的影响。考察的时间虽短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形国教:世俗国家与基督...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因而被中国人视为洋教。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就意识到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实乃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基督教历史就展示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过程和独特意义。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就经历了本地化、本色化和处境化的过程,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历经文化、政治的冲击,依然能够存在、发展,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原因之所在。中国基督教会要努力建设一个忠于上帝托付和圣经教导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坚持三自原则、爱国爱教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既扎根于中国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团结、讲道德、讲服务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使人追求真理的中国基督教,一个神人喜爱、荣神益人的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