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精神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恰当的表述就是一个"道"字,因为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讲"道",但作为民族悠久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深含在儒家之"道"中。宋代朱熹的新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道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格局,从而使原始儒学的道统实现了"变轨"。  相似文献   

2.
中国思想的现代叙述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严肃的拷问和危机中的变革. 从19世纪末"哲学"一语传人我国,严复、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相联通;到五四时代(1915-1928),经西学全盘输人之暴风骤雨般的洗礼,胡适写出<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完成<中国哲学史>之后,"中国哲学"就渐成为中国思想之现代叙述的通行表达方式,"中国哲学史"也在现代中国制度化的学术体系和学科建构当中确立了不摇之地位.这一切的发生都显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含具了相当充分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就在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鯈然其间而浑不自知之时,被公认是当代最大"哲学家"之一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发话了:"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他解释说:"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绝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林桂榛 《哲学动态》2008,4(4):71-74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世纪初学界又出现一场关于"亲亲相隐"的集中讨论,围绕刘清平教授<美德还是腐败?>等文提出的儒家"亲亲相隐"主张与"腐败"之关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文近40篇.  相似文献   

4.
张明 《孔子研究》2020,(3):126-135
中晚唐时期,韩愈因感于儒学受佛、道二教的挤压,摩袭新禅宗道统,参照《孟子》卒章之说,建构儒家"道统"理论。且以其"排佛老"比诸孟子之"距杨、墨",推重孟子之学"醇乎醇"。相较而言,荀学则被指为"大醇而小疵",不列门墙,一场扬孟抑荀的变革遂与"道统"相伴而生。韩愈之后,伴随"道统"的发展,荀孟之间孰优孰劣的话题纷争不断,莫衷一是。至程朱学派兴起,以"道学"填补"道统",以道学家接续孔孟,"道统"定格;取性善说为心性论基础,孟子升格;因性恶说及其与法家之纠缠而贬抑荀子,荀学见黜。此中之得失,需作深入辨析与研探,荀学之复兴,或可期待。  相似文献   

5.
赵永翔 《孔子研究》2019,(2):136-143
明代社会中的"伪儒"一词意蕴丰富多元,它不仅仅是文人相轻心态下儒士相互间的攻讦,而且也是社会舆论对种种不循道统现象的批判。作为长期纷扰明代儒学进展的复杂社会现象,"伪儒"问题的表相是儒学正统的赓续与践履问题,然究其本质,却也是儒学在社会转型与通俗化过程中,何以面对亟待解决的思想困境问题。作为带有明显主观建构性质的批判对象,"伪儒"以社会问题的面目而出现,体现了明代儒学的内部分化,以及儒学知识阶层的学术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的张力与断裂。  相似文献   

6.
“道统”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统”一词,尽管在儒学史,以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伦理史上经常使用它,但论者多半把它看成是尧舜周孔以来的一种谱系,并不清楚它的意蕴和意义。其实,道统在儒家那里,是当作一种把握儒家思想的原则、尺度。具体来说,是把它当作精察天地万物和道德修养所持的思想原则,以在“析理处事”中,达到无偏无倚、恰好而臻于和谐的目的,因此被儒家奉之为“密旨”、“秘诀”本文即在于抉露儒家道统论的所谓“密旨”。这对于剖析儒家思想,乃至研究哲学史、伦理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元代理学家胡炳文提出:"明道统者"之功大于"行道统者",孔子因作六经而贤于尧舜。他将朱熹视为孔子之后阐明道统的集大成者,以在现实生活中传播和践行朱子学作为传承儒家道统的重要方式。由此,儒家之道的理想逐渐由治国平天下转向普通人的日用常行。儒家道统是圣人之学,也是圣人之心,但道统不是圣人所专有,圣贤相传之心便是人人所具有的本心。学术倾向上,胡炳文以朱子为宗,却并非笃守朱学,而是广泛吸收陆学,对朱子学进行修正,其思想是对朱陆及宋代哲学的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荀子哲学的特质及其对儒家道统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哲学作为一个经验论的形态,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范式。就儒学而言,荀学经验论所带来的并不是对“道”的离弃和背叛,而是学问进路与方法的创新。从“道统”的角度说,荀学与孟学的关系是:“道”同而“术”不同。  相似文献   

9.
"庆历易学"指庆历前后学坛易学,以往学界对这个易学派别未加注意,实际上该学派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宋易系统之先河.首先,"庆历易学"开宋学重<易>风气之先.其次,"庆历易学"开宋易系统解<易>风气之先.最后,"庆历易学"开纯以儒家义理解<易>风气之先."庆历易学"重<易>、解<易>风气的实质是学术范式的转换."庆历易学"是以范仲淹为核心的学者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蒙培元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建构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情感哲学"情感儒学"。2018年3月18日,"儒学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转向"学术研讨会暨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各地学者六十余人参会,三十余人在会议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