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无处不在     
某中学邀请我做一场文学讲座。快结束时,安排了一个互动环节。一位女同学问:“清心老师,您发表了那么多文章,灵感都从哪里来?”正欲回答,只听前排一个男同学低声说:“经历呗。”我莞尔一笑,把食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样过了一分钟,我问:“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  相似文献   

2.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3.
躲开风口     
2005年台风“麦莎”过后,央视主持人采访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这次抗台风时您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兴趣,抗台风不一定要在风口上。这是什么理念?”习近平说:“我在福建时,有一位副省长是负责抗台风的,他总结了抗台风几字诀,最后一个字是‘跑’。这次是124万人跑。”  相似文献   

4.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花开的过程     
吃完中午饭,儿子围着一个装满土的空花瓶转了好几圈,我很奇怪,问他干什么。他说:“妈妈,我好久以前吃的龙眼籽埋进去了怎么还不发芽呢?”我一听,乐了。怪不得他天天站在花盆前看,原来是等自己埋下的果核发芽呀!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哄他说:“还没到时间呢,过一段它就发芽了。”儿了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说“真的吗?那我过几天再来看。”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相似文献   

6.
1988年1月,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聚会。一位法国记者采访了诗人布罗茨基,问他:“您认为,哪所大学对您的影响最大,学到的知识最重要?”布罗茨基稍加思考回答说:“对我来讲,幼儿园是最具魅力的大学,在那里,我第一次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让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第一次学到做错了事要道歉,第一次学到要热爱大自然,第一次学到要爱护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7.
我一生从事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及宗教史的教学与研究。喜与学生谈天,谈起历史(包括宗教史)来,师生恍如做愉快的旅游,聊到兴起处,同学往往笑言:“教授,您是一位很出色的导游,多么希望您能是一个兼职的‘传道士’呀!我讲授宗教史坚持叙述、评论尽量客观,避免片面。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曾有学生怯生生地问:“老师你信教吗?”我反问:“你说呢?”我说:“我讲授世界三大宗教,还讲过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在我头脑里的神明太多了,你说我信哪个才好?”其实,我研究宗教史,越研究越不信宗教,因为我对宗教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8.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9.
换一种眼光     
有一个人对自己正住着的房子不满意,就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要把房子卖给别人,自己另外再建一座。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一个朋友碰上他,关切地问:“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出售房屋的广告,现在你的房子已经脱手了吗?”这人说:“噢,那则广告是房屋中介公司刊登的,可是现在我已经不想卖了。”“为什么?”朋友问他。“因为我看了中介公司对这幢房子的描写,觉得它正是我理想中  相似文献   

10.
一个满怀失望的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学画画,却找不到好老师。多数人都是徒有虚名,画得还不如我。”住持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不比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我留下一点墨宝吧。”那人问:“画什么呢?”住持说:“我喜欢饮茶,更喜欢茶具,您就为我画一幅茶杯和茶壶吧。”那人欣然应允,铺开宣纸,寥寥几笔就画成了,只见壶里的水徐徐注入茶杯,  相似文献   

11.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两手空空。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相似文献   

12.
妻子坐在书桌前忙碌地批改学生的作业,隔着房间对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我说:“你这个人已经退化了。”正陶醉于一个情节曲折的电视连续剧的我,过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她是在和我说话。我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问她:“何以见得?”她一边改作业一边说:“你看你那肚子就知道了,刚到30岁的人,看见你就让  相似文献   

13.
快乐岛     
考试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学开汽车。驾驶应试的日子到了。晚上,朋友们问他:“喂,考试通过了吗?”“还不知道哩.”他回答说,“当我出考场的时候,教练员还不省人事。”我戒酒了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说:“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官为己事通系么诀一位记者问国会议员:——先生,请您谈谈官运事通的秘诀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坚定和始终《。一——您能不能再讲…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化》2013,(1):70-71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常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告诉他:“屋角有一把锤子,你把它拿出来。”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一条缝,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师父,我看不见那把锤子,我没办法拿出来。”老和尚点燃一支蜡烛,虽然只是微弱的光,依然可以看到墙角的那一把锤子。老和尚慈祥地说:“你看不见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幽默     
蒋子龙解怪谜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我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略加思索,便回答说:“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兴奋地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语的人。” 郭沫若趣解姓名1945年,广东漫画家廖冰兄的漫画在重庆展出。一次聚会中,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取得这样古怪,自称为兄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17.
在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住着一位富人。“我是世界上的首富吗?”他问他的仆人。“主人,您还不是。世界首富是比尔·盖茨,您还没排进前500名呢——但是快了。”仆人查完有关资料告诉他。富人祈祷说:“上帝啊,您让我成为世界首富吧,到那时,我愿用纯金给您重铸天堂。”上帝感动了:“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这是一个魔箱,你拿去吧。”上帝说:“这个魔箱里,有一块金子,是永远取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当你觉得够了时,你需把魔箱扔掉,你取出的金子才是你的财富。”上帝说完不见了,富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魔箱,箱里也真的装着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智慧泰国寓言说,老虎看到农民使唤牛耕地,十分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牵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于是,趁农夫不在,老虎私下请教牛。牛回答说:“虽然人的个头比我小,但他有智慧,比我聪明,有本事,所以我只得为他工作。”  老虎听罢,非常想知道智慧是什么玩艺儿。老虎找到农夫:“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我只想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农夫听罢,心生一计:“哦,亲爱的,我把智慧忘在家里了。”  “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行不?”老虎哀求说。…  相似文献   

19.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20.
谁的过错?     
去年春天,我到乡下采访。在老朋友小曾家休息时,我发现床边靠着一床竹席,花纹式样非常漂亮。我看了看问:“哪儿打的?”他说:“我们乡里王大爷!”“你请他帮我打一床好么?”我问。小曾爽朗地答应:“行!”不几天,小曾请一个朋友来我家量尺寸,我家里没有尺子,他也没带。这时我想到了绳子。我找来一根麻绳先量好了长,然后切断,在问一根绳上量好了宽,用红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