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意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介绍了态度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模型——双重态度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模型中内隐态度的界定;双重态度的理论假设;基本类型;双重态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另外本还回顾了有关双重态度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态度对于预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态度的界定、态度的结构模型及态度预测行为模型的各种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态度预测行为的另一模型。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就国外关于一般矛盾态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矛盾态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态度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及其程度.相关研究是传统态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态度改变和行为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态度的免疫效应在态度改变中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指态度如同具有人体的免疫能力一样,能对说服产生抵制,使得当前的态度不发生改变。态度的免疫现象自1964年由McGuire提出以后,关于态度零改变以及态度逆转的研究一直在继续,Petty等人最近几年致力于个体对说服的主动抵制,以及抵制后态度如何改变。本文通过参阅态度改变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还了态度免疫研究的新进展——抵制说服,以及态度改变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进展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缤纷的社会就像一张网,只要我们步入社会,难免会遇到失败、徘徊、悲伤、失望和无奈。同时,烦恼就像一颗毒瘤,着实剪不断,理还乱,我们会因为太多的不快乐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世事的不平,经历多了,自然会有所提防!其实,快乐也并非是那么的难以找寻。记得我年幼时也是个性格孤僻的人,自卑情绪浸满了我稚嫩的心灵。后来,爷爷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让我茅塞顿开,快乐了起来。多年来对我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都帮助不小。现在,我想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那两个小故事给我带来的快乐之谜:  相似文献   

8.
态度结构一致性指态度的情感或认知成分与总体态度的一致程度以及态度的情感与认知成分两者间的一致程度。本文介绍了结构一致性的界定和操作方法,回顾了结构一致性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包括其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态度可获得性和态度-行为关系的影响。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各种结构一致性的交互,将结构一致性研究推广到群体水平,并进一步应用于社会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保守性态度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性态度重建对消极内隐性态度的影响,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22位保守性态度的女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测评并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对保守性态度女生的消极内隐性态度进行了10次性态度重建干预训练。研究发现:与非保守女生相比,保守性态度女生对性词持有更为消极的内隐性态度;保守性态度女生消极的内隐性态度经过性态度重建干预后呈现更为积极的内隐性态度。结果表明性态度过于保守的女生持有消极的内隐性态度,性态度重建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保守性态度女生的消极内隐性态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GNAT实验范式,以小学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小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年级差异。结果发现,小四、初一和高一学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差异不显著。表明数学内隐态度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二元化的矛盾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态度的研究认为态度是一元化的,而矛盾性态度的研究则提出态度是二元化的,即对于同一事物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可以同时存在。态度矛盾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心理学主要对一般性矛盾态度进行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消费者矛盾态度是营销学和社会心理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与一般性矛盾态度的差别是,后者相对稳定,而消费者矛盾态度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态度和行为直接相关;态度和行为通过其他的中介,调节变量共同作用于行为;态度的不同构成对行为起不同的作用。该文结合以上的研究框架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计划行为理论、态度强度模型等,并提出未来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应该充分考虑内隐态度测量以及采用时间序列追踪研究的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文彬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21-23,68
近年来内隐态度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以及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是两大研究热点。本文列举了近年关于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的重要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机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的调节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内隐态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许多问题尚有争议,研究的空白点也有很多,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品牌熟悉对广告过程中品牌态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劲松  赵平  陆奇斌 《心理科学》2006,29(4):970-972
文章通过分析广告前后被试者品牌态度的变化,研究了在不同的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条件下被试者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调节作用并非单向的,而是与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交互产生作用的。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有正面的广告态度时或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信息相关度较低时广告才能产生说服效果,进而使被试者的品牌态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在《观念I》中曾表述过系统地构想一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计划,他重点考察了自然与精神科学的关系。胡塞尔发现,这两类科学都源于自然态度:精神科学基于它的原初层面,自然科学则是自然态度的某种极端化的结果。现象学只有阐明自然态度的内部区分,表明精神领域对自然科学的奠基性,才能为两种科学各自的基础寻求统一的解释,消除科学之争。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既是现象学与时代精神的交汇点,也是胡塞尔处理认识论与存在论关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樊春雷  张爱玲 《心理学报》2007,39(2):355-361
运用态度量表和反应时实验比较了品牌态度强度与品牌态度可达性的关系性质。研究发现,女性被试对保健品品牌要素的态度评价越肯定,态度通达和提取的时间就越快,两者之间形成有规律的函数关系;但在否定性态度条件下,没有出现类似的规律性;当要求被试把模糊性态度明确为肯定或否定态度时,67%的被试明确为否定态度,但所用时间显著慢于明确为肯定态度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对癌症告知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医护人员对癌症告知的态度,对634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不十分赞同将真情完全告知患者,其告知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知情愿望,他们比较认同家属拥有决策权,且普遍认为患者不是充分知晓病情。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增强告知认识,尊重患者告知意愿,引导家属告知观念,努力提高患者知情程度。  相似文献   

20.
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升  桑标 《心理科学》2011,34(5):1095-1100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以及情绪调节外显态度问卷对134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测验,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随年龄的增长,其积极程度逐渐下降;(2)情绪调节外显态度表现出不依赖于年龄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情绪调节外显态度的性别差异显著;(3)情绪调节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呈较低程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的心理结构,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