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人的左右利手分布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李心天 《心理学报》1983,16(3):27-35
在利手与大脑语言优势半球的研究中,尚缺乏中国人左右利手的基本数据。本研究从全国各地调查了18,593名男女正常人和1,748名神经精神病患者的利手分布。正常人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同卵和异卵双生子,以及各种职业的成人。同时还调查了七个少数民族的利手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左利率仅为0.23%,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左利手数值。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精神疾病与利手关系的研究表明,多种精神疾病的患者有利手型式变异的趋势,揭示存在脑功能优势改变的事实。但各家研究所报告的结果却不尽一致,普遍认为研究总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所处社会文化的习俗均可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但关键还在于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利手评定项目,利手资料的处理与分类等方法学上的差异,以致难于进行相互比较。本文拟就利手评定所采用的项目方面进行探讨,试图筛选出较为有效的评定项目。  相似文献   

3.
1981年,全国利手研究协作组对基诺族的左右利手分布作了首次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是,基诺族全部是强右利手。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论。为此,一九八九年我们对基诺族的左右利手分布又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基诺族并不都是强右利手,他们当中既有一般的右利手,也有混合利手,还有左利手,甚至有1.79%的强左利手。基诺族的左利率高于汉族,但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近。基诺族的左利率偏高占其传统文化有关。全国利手研究协作组的调查结果应该修正。  相似文献   

4.
儿童利手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手的研究是神经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探索大脑奥秘,揭示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病因,研究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一条途径。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不少国家已经掌握了国人的利手分布数据。我国从1980年起,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十几个单位搞协作,开始对我国正常人的利手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现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中国人的利手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是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在我国尚未见到有人报道。因此,我们认为通过1~7岁儿童进行抓物实验,对探索国人利手形成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恒河猴自由取食时利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记录了生活在自由条件下进行人工喂饲的没有实验经验的恒河猴自由取食时利手的现象。结果表明,从群体的材料看无一侧化利手优势现象;从个体材料看一侧化利手者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手动作流畅性和情感材料呈现空间在不同利手者左右空间情感偏好中的关系,本研究将情绪Stroop范式和眼动测量相结合,通过反应速度和眼动数据将动作流畅性和空间情感注意偏向相分离,并考察其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右利手个体的反应速度存在优势手效应,不同利手者在使用左手时表现出对优势手同侧空间的内隐情感偏好,表明右利手个体的反应速度存在优势手流畅性的主导作用,手动作流畅性和内隐空间情感偏好的作用可以分离。  相似文献   

7.
对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探索起始于早期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代脑影像学研究发现, 语言功能偏侧化涉及额叶、颞叶、扣带回、梭状回和辅助运动区等脑区。语言偏侧化与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右利手的语言优势位于左半球, 而左利手的则分布在左半球、右半球或两个半球; 语言功能偏侧化与利手系数、静息态半球内功能连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与半球间功能连接呈负相关, 并且语言功能偏侧化与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在左右利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总之, 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基于脑连接和遗传机制的研究将有望揭示出其底层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鹏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59-1768
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现象不仅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和发生、发展上的关联性, 还具有明显的生态学优势, 从遗传角度探讨它们的成因是必要的。早期遗传模型认为, 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决定左、右利手。当代单基因模型则将语言功能偏侧化也纳入进来, 认为等位基因不仅可以决定具有方向性的偏侧化, 而且可以使偏侧化有一定几率向左或向右。在这个框架下形成了方向-随机等位基因模型、X-连锁隐性基因模型和右侧位移理论, 它们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功能有不同表述, 对利手的划分标准、性别差异以及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不同阐释。今后需加强对语言偏侧化的数据验证, 进一步阐明语言感知、理解与利手的关系, 并注重基因怎样决定表型、基因多效性和多基因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殷融  曲方炳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71-1979
人们会将“右”和“左”与积极或消极的事物相关联,这称为左右空间的情感效价.以具身认知理论和躯体特异性假设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右利手会将右侧空间与积极事物相关联,而左利手则会将左侧空间与积极事物相关连;左右空间情感效价是由利手与非利手的运动经验塑造的;利手与非利手运动经验的改变则会反转左右空间情感效价;趋近动机脑功能偏侧化与利手是一致的.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澄清利手运动与趋近动机在神经机制上的关联性,并探索文化因素与身体经验如何共同塑造左右空间情感效价.  相似文献   

10.
聋人手势语用手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人利手的分布也像具有听力的人那样明显,先天的和后天的聋人利手的分布几乎是同样的,表明早期的听觉经验对利手的分布没有多大影响。我们的结果也表明,利手和手势语用手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右利者对单手手势语和双手手势语的主要动作都使用右手,而左利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与经济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和经济学思想中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作为一种市场力量 ,“看不见的手”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有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伦理功能。但是 ,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市场 ,“看不见的手”不能解决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社会伦理问题 ,必须认识到它自身存在的伦理缺陷。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功能和伦理缺陷 ,对经济伦理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伴的手     
老伴是一个文化人,不仅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而且有一双勤劳能干的手。老伴与我结婚,已46年。在我的记忆里,她不足20岁时的手,也不像“贵妇人”、“阔太太”的手那样白净柔嫩。老伴的手是粗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8)
<正>手铃(handbells),属于有调性打击乐器。手铃由铃身、手柄和击锤三部分构成。铃身是决定手摇铃发声的部件,也决定了单个手摇铃的音高,手铃中的击锤经碰撞铃身而发声。一套手铃由多个音高不同的手铃组合而成,手铃是需要多人合奏的乐器。手铃乐队里的每个人负责琴键上的一两个音符,因而在手铃的演奏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团员的默契和团队的配合尤为重要。手铃音乐源于英国教堂钟  相似文献   

14.
举手与按手     
慕义 《天风》2001,(5):24
在圣经中常提到举手与按手,手的不同动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上帝起初造手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最本来的意义,上帝造手成为人身体的帮助,扶助身体去做合乎上帝旨意的事。手最初最原始的使命是让人用手拿食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手     
正"早点睡了,少熬夜,多喝牛奶。"父亲边说边端上一杯热牛奶,我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离开我心爱的书桌,接过父亲端过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不经意地,我看到父亲那一双布满青筋的手,那是一双拘谨小心的手,显得有点局促不安。这是我记忆中的手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我是不怕父亲的手的,我常常拍打他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父亲宽大温暖的手里,  相似文献   

16.
橡胶手错觉是一种健康个体将非肉体的假手视为自己真实身体的一部分的体验, 这种错觉可以通过同时轻刷被试面前可见的橡胶手及其不可见的真手而产生.橡胶手错觉已成为一种研究身体拥有感的重要范式, 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自下而上的认知匹配”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匹配”两种加工方式.前者涉及视觉与触觉刺激的同步性; 而后者涉及被试心中预存的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包括真假手之间模态特征,位置空间的相似性).综合上述证据, 身体模型假说与个人边缘空间理论进一步为拥有感产生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整合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橡胶手错觉范式已经被用于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特殊被试病理分析,错觉产生和心理特质之间的关系, 以及神经外科和术后恢复上.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范式本身的拓展,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身体模态的仿真效果, 利用橡胶手拥有感的易感性作为筛选与预测身体意象障碍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玛丽亚·蒙台梭利(Mafia Montessori)在学前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育思想是她在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教学内容、教育理念特点三个角度分析了蒙台梭刹的教育思想,并挖掘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从而指导我们更加有效的实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8.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19.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和元伦理学层面的说明,并非在表达快乐主义的规范性立场,甚至不是在表达任何一种道德上的规范性立场。快乐主义式的解读对《墨经》甚至整个《墨子》文本包含的对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加以区分的意图认识不足,与《墨子》其他地方明确表达的规范性立场不一致,其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将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框架套用于早期中国哲学的这一常见但却值得商榷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夏力  杨德才 《学海》2012,(3):69-74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的干预行为既可以充当"扶持之手"的角色也有成为"掠夺之手"的可能。为了获得政府干预的利益,主动寻求政治上的联系也成为很多企业的理性选择。本文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介绍了政府干预企业的动机,政府干预企业的途径,以及政府干预和政治联系对企业经济绩效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且还总结了目前研究文献的不足及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