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赫金语言哲学中的对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在语言学、哲学、历史文化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深具影响力。其著作多著于或出版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其中部分于20年代以友人之名问世,或以与友人合著的形式发表。由于他的身世和学术性格的特殊性,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直到60年代初,由于他的两部学术专著《陀思妥耶夫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法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在现代条件下不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分析和评价这一著作之所以必要,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因为《法哲学》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特别重要。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派的左翼在著作界初露头角,他当时信奉黑格尔在《法哲学》(法、法律、罪行和刑罚等概念)中所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他在1842年撰写的一些论文  相似文献   

3.
文化盛世中的巴赫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巴赫金(1895—1975)这位哲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如今已驰名全世界。他是人文科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在研究他的创作。定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各种刊物专辑,巴赫金友人协会及其一本本专著,这些集中反映了西方人文科学家研究巴赫金遗产的情况。西方正出版和再版他的著作。日本已出版了8卷本的巴赫金文集。我国的巴赫金研究却大为逊色。巴赫金的某些著作已成为图书珍本。很少有人了解作为哲学家和独特的哲学美学创始人的巴赫金。 1989年10月在萨兰斯克市(该市“收容”了这位昔日的流放犯25年,并准许他担任教师——先是在师范学院,后来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举办的巴赫金讲座是填补这项空白的最初尝试之一。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放映了影片《20世纪的预言  相似文献   

4.
分析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了解一位哲学教授究竟偏爱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最容易的方法是看看他书架上的图书杂志。如果他有相当多的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著作以及关于他们的著作,而没有戴维森和罗尔斯的书,那他也许情愿被描绘成偏爱大陆哲学的,至少不愿意被说成是偏爱分析哲学的。如果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写有大量标记的抽印本,都是选自《哲学杂志》、《哲学季刊》和《哲学评论》等期刊的文章,那么他便可以被当作分析哲学家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文集》第1卷已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是我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成果。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的卓越的哲学家。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写了许多著作,留下丰富的遗产。重读收录在这一卷里的这些为人们所熟悉的著作,深深地为他那种致力于使哲学面向群众、面向实际,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死于一八三一年,他留下的著作和讲稿很多,除生前出版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等著作外,大部分著作和讲稿是他死后由他学生整理出版的。黑格尔死后第二年,即一八三二年,他的学生米希勒等人即开始印行《黑格尔全集》,历时五十五年,到一八八七年出齐,共十五卷。这是第一部《黑格尔全集》,通称米希勒本。这部《全集》尚未出齐时,在一八四○年又印行第二版,编者米希勒对黑格尔的讲稿作了文字加工,读起来比较顺畅,编排上也讲究些,但距黑格尔原著稍远,不无走样。  相似文献   

8.
康仕慧 《哲学动态》2006,(11):11-13
迈克尔·达米特(M ichael Dummett)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等领域,尤其是他关于弗雷格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他是20世纪反实在论和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弗雷格:语言哲学》(1973);《直觉主义的成分)(1977);《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数学哲学》(1991);《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分析哲学的起源》(1993);《语言的海洋》(1993)等。2005年12月~2006年5月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期间对他…  相似文献   

9.
<正>王柯平,1955年出生,陕西西安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关学研究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国际普适对话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主要研究美学和古代哲学,迄今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余部,主要包括:《〈法礼篇〉的道德诗学》、《〈理想国〉的  相似文献   

10.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哲学和社会学著作中,这个问题也占有突出的地位。从他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开始,到他逝世时尚未完成的多卷本巨著《俄国社会思想史》为止,它始终是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认真地反复探讨的对象。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他的下列著作:《评梅奇尼柯夫的书》、《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和《俄国社会思想史》。  相似文献   

11.
异化与自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自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陈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旅居巴黎时期的著作手稿。这时他的研究开始超出纯粹哲学思辨或宗教批判,转而关注更为现实的经济问题,关注在社会底层经济基础领域发生的事情,关注无产阶级的地位、状况与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一、《比希莫特》其书卡尔·施密特尝言:霍布斯得享盛名和声名狼藉,更多是因为他的《利维坦》,而非因为其所有其他著作。事实上,一般公众对他的了解主要在于他是‘利维坦的先知’。(施密特,第42页)尽管霍氏著述宏富,但《论公民》、《法之原本》等著作少为人谈及,晚年的对话体著作《一位哲学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法国哲学的主导思潮是现象学,但明显围绕实存主义(l existentialisme)而展开,身体和实存是其最核心的概念。列维纳斯尽管与实存论现象学家有很大的分歧,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并没有绕开这两个概念,这在《从实存到实存者》和《时间与他者》等著作中,在《存在论是基础的吗?》等论文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整体与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的晚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老年卢卡奇的哲学,不应该把我们的分析只是局限于二次大战以后,因为他的晚期哲学同他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著作之问的连续性极其重要,如果我们不考虑到包含在他战前或战时著作中的哲学观点,那么甚至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即《审美特征》和《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我们都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自然对以朱熹为核心的宋明理学格外重视。在他的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其他著作中,系统地勾勒和阐释了自己的朱子学思想。冯友兰的朱子学是历时性的,尤其以《中国哲学史新编》最为完备。与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相比,冯友兰的朱子学在诠释框架、哲学意味、系统性方面独具特色。研究冯友兰的朱子学,对于深入把握冯友兰的哲学特色和宋明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路 《哲学动态》2023,(8):82-92
贺麟先生很早就对黑格尔产生兴趣,开始研究黑格尔。他从1941年开始翻译和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约十年后出版。该书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黑格尔研究、德国哲学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贺先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整体,它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小逻辑》等著作,这部分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而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等都是应用逻辑学。所以,贺先生推崇和强调《小逻辑》,体现了他对黑格尔哲学最核心部分的认识。而且,这不仅是贺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认识,也是他对德国哲学的认识,是他对哲学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这里要评论的是一部集作者30年研究工作之大成的著作。它是在阿·古留加已出版的论述18世纪末德国唯物主义问题以及关于康德、赫尔德和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的一些作品基础上写成的。这部耗费古留加毕生精力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它涉及1750—1850年间的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可以视为作者目前对这一时期德国哲学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由于古留加进入晚年仍保持着创作能力而显得尤其突出。正如在他的《康德传》和《黑格尔传》等著作里可以看到的那样,他在这部著作里的阐释作了准确的说明和校注。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19.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评判家之一,也是该时段西方最重要的艺术评判家之一,他创作了《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艺术与文化》等著作,同时他也为后世留下了双重遗产,即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文章在理解其著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重遗产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奠基人。其文化思想,照逻辑顺序着,集中反映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ig22)、《人心与人生》(1984)、《中国文化要义》(1949)、《乡村建设理论》(1935)等几部著作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仅确立了他的文化哲学思想,而且还奠定了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基础。但该书出版后不久,他就感觉到里面有些问题,需要进行纠正,因此他曾停版该书(参看该书第三、第八版自序以及《人’J与人生》序等)。《人心与人生》即是他为纠正错误而作的。25年他写了《人心与人生》的序,但是由于他一直奔忙于种种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