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社会出现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借鉴管子经济思想,帮助韩国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在韩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热潮。韩国学者认为,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效仿管子的低税率、提高社会福利、差别化赋税及抑制奢侈品消费等政策,可以有效减缓当代韩国社会贫富两极化矛盾;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效仿管子的职业教育、开放的人口政策与经济环境政策,则有利于为韩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从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灾难时期。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了中国的东三省,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全面抗战爆发。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中国陷于战乱中,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并在这些地方推行了灭绝人性的政策,烧杀、奸淫、抢掠,国家和人民遭受着日寇的屠杀、迫害,经历着巨大苦难。基督教作为宗教团体,也不能避免战争的破坏,教堂、学校、医院或被日军占领,或被枪劫一空,或被炸毁;教职人员和教徒被逮捕或被杀害的惨剧经…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儒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韩国儒教思想史的特点(一)儒教的传入要想寻找儒教思想传入朝鲜的渊源,不能不重视上古时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和民族迁徙关系。史籍和甲骨文资料业已证实,在公元前13世纪,即已出现从大陆向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由此可以想见,伴随着民族迁徙,殷末的文化也传入了韩国。然而,儒教思想较系统地传入韩国却是与汉字的传入同步的。在古朝鲜时期,汉文和中国式的官职及礼仪制度已经传入韩国,并在当时社会的部分阶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全面占领了韩国,两国佛教界的来往渐次减少,但是两国人民和佛教徒面对日本侵略者,共同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土解放的目的,于20世纪上半叶仍然不断地保持联系。本文根据现在所见民国出版的报刊,集中介绍了这方面的史料,并对这些史料做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可以分为学术性、消息报导性、政治论说性、观感、募捐五种情况。本文特别考察了沟通中韩两国佛教的重要人物如太虚、圆瑛、玉慧观等人的活动,并重点阐述了韩国佛教徒玉慧观在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及其在中韩佛教界的影响。玉慧观遇害以后,中国的佛教刊物从此再也没有韩国佛教的重要消息,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他在沟通韩中两国佛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上半期 ,中国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从 90年代后期起 ,随着经济开放政策带来的物质的丰富 ,人们关心的重点也随之从“文化”转移到了“文明”,即开始转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上来了。《世界文明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今后的文明建设只在原有的思想观念范围内进行是不行的 ,因此 ,有必要研究世界上有价值的文明理论著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特别是发达资…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的偏见研究及其走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沛 《心理科学》1998,21(5):445-448
0引言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纷纷描述或解释影响偏见(prejudice)形成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最为集中且卓有成效。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偏见研究最早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民族态度及种族偏见的问卷调查;四、五十年代则集中探讨偏见以及歧视的改变;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其间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各种有关偏见起源的个体或社会水平的理论模型;随着认知加工范式的勃兴,偏见社会认知理论开始出现并得到了持续发展。迄今为止,偏见领域的一般研究都非常强调认…  相似文献   

7.
40年代末 ,黄土地上长大的甘肃青年马通来到古城西安的西北大学求学 ,当时他心中暗自立下誓言 ,一定要把自己民族悲壮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如实的写出来 ,为后人留下被历史遗忘的这方土地过去的故事。基于这个愿望 ,当时在法律系读书的他 ,就开始撰写关于回族民俗方面的文章 ,刊登在西北大学学生自办的刊物《新缘》杂志上 ,表现出自己挚爱的民族 ,对这个研究领域浓厚的情感。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 ,马通走出校门 ,走向民族地区火热的生活。1952年 ,马通从西北局统战部调到历史上被誉为“中国小麦加”临夏地区工作。临夏在西北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记忆《你们法国人记性短》(Fran ais,vous avez la m啨moire courte)是在圣苏比教堂对面的影院中上映的一个电影的片名。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了几乎还不到15年,纳粹主义的恐怖尚未被完全揭露出来。德国是一个被占领和被分裂的国家。法国  相似文献   

10.
当代韩国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出版了<美学概论>(朝文)和<美学>(汉文)之后,90年代初应邀去韩国讲中国当代美学并访问了美学专家教授,又参加了东方诗话国际学术会议,还阅读了已出版的韩国美学书刊,便引起了浅谈当代韩国美学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促进韩中日三国文化、学术、人才交流韩国佛教广播电台理事长朴钟夏韩中日佛教诸位领导:从历史上看,韩国和日本通过中国接受了佛教,从此佛教成为形成各自理念、思想、文化的基干。有时体现佛教的普遍真理,形成了三国共同的文化现象,有时则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展现了...  相似文献   

12.
西方妇女学研究概述蓝瑛波70年代妇女学在美国蓬勃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进入8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也掀起了妇女学研究浪潮。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有从事妇女学研究的组织或机构。我国的妇女学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启了民族伦理学的研究。经过20余年的发展,民族伦理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有多部民族伦理学专著出版、大量的研究论文问世,而且在一些民族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伦理学研究所,招收民族伦理学方向的研究生。但是,在民族伦理学研究一派繁荣的表象  相似文献   

16.
在苏联,由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学和道德的作用、科技革命进步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等问题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苏联伦理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科学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1959年、1963年至1964年《共青团真理报》先后两次举行全苏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科学与道德、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从70年代开始,伦理学界十分重视科技革命与道德关系的研究,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到生态学与伦  相似文献   

17.
教育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六十年代开始,关于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开始增多,章从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关于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北美的民族史是持续变动的概念框架与大量历史事实不断互动的产物.最早产生的是浪漫主义的民族史,强调事件、伟人和戏剧性;其后的物质主义观点突出经济发展和物质进步;而稍后兴起的职业历史学家把土地、空间等因素同民族历史联系在一起.新世界的观点把新大陆的特殊性视为民族性,把民族历史置于超越民族的框架下.二战以后,北美历史学家试图保留民族的边界,强调民族的内在联系.这种趋势在70年代被关注多样性和碎裂化的思潮取代.90年代,跨民族主义与民族叙事相互结合.北美历史的七种叙述反映并影响了公众观念,动员了民族认同,完成了建构民族、扩展理解和处理信息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战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国内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现代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被排放到空中,由此形成的酸雨问题,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开始全面介入环保事务,采取了诸如修订新的《清洁空气法》等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酸雨污染。在历经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缓慢前行之后,最终在90年代布什总统上台后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初,笔者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团成员,应韩国天台宗金刚大学的邀请,从韩国南部城市釜山开始,一路北上抵达汉城,先后参观了釜山三光寺、忠北救仁寺、忠南光修寺、金刚大学、汉城观光寺等地,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韩国天台宗之旅”。这篇小文记录我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简要介绍韩国天台宗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