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中,以汤普森为代表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以下简称历史学派)的政治批判越来越引人注目。历史学派的主导思想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并在历史研究中为现实政治斗争寻找根据和动力,进而以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为现实政治斗争导航,最终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中,首先在英国,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并最终把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构成历史学派学术活动的焦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们相信:“一个正义而人道的未来社会的根源可以在英国…  相似文献   

2.
在一篇杂志的文章中,不可能全部考察黑格尔传统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这种影响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早期和晚期是有原则区别的。在这里,我们只是试图指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之前所形成的关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过程的观点,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们的社会政治观的关系。通常人们都是把大卫·弗·施特劳斯的出现(1835年)看作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开始,虽然一般地说黑格尔学派中出现非正统的神学观点比这还早(可以举出1830年出版的费尔巴哈的匿名文章《论死和不死》为例)。但是,我们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作为明确形成的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治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从其本质上讲,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人们普遍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理想,是被该时代的经济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这是社会政治理想与社会物质生活以及客观政治环境的联系。 但是,当我们对同一时代的具体的个人进行考察时就会发现,同一时代的人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作用于他们思想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变动是相同的,可是每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和平作为政治目的,主要基于正义权利的考虑。但如果要将和平视为一个永久目的,那就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应理解其历史哲学的维度。康德正是在普遍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将永久和平视为最高政治目的来筹划,提出无论是个体或社会,还是国家或国际联盟,人类历史发展都是合目的的。而在康德的目的论体系中,道德是主旨,普遍历史的主体是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类,无论从自然目的过渡到自由目的,还是从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目的过渡到关涉自由权利的政治目的,自由是普遍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政治目的与道德义务的永久和平,需要历史目的论来保障。  相似文献   

5.
最近针对后现代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的一个批评中,安德鲁·塞亚(Andrew Sayer)认为复兴的左派应该努力以一种规范性理论来反对全球性资本主义残忍的本性。这种规范性理论比当代大多数典型的政治哲学“更适应社会生活的模式”。[1](P187)在此文章中,我认为,1956年以后英国新左派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能够被视为以规范性地批判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有用资源,而21世纪反对资本主义的人能够从这些讨论中获益匪浅。特别要指出的是,我认为由爱德华·汤普森(EdwardThompson)于1957年开启的这种交流,在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作品中达…  相似文献   

6.
何休《公羊》“大一统”思想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而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形成,乃与儒家《公羊》学派所倡导的“大一统”理念的长期熏陶密切相关。东汉后期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直接继承其《公羊》先师以“立元正始”、“尊王尚一”为核心内容的“一统”观,针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世族崛起、分裂倾向出现的实际情形,致力于总结与弘扬“大一统”思想的精义,集中体现了人们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何休有关“大一统”思想的阐述与发挥,既具有深刻系统的理论思辨个性,又反映出突出的实践操作功能,即通过强调“一法度,尊天子”的立场,把维护中央权威,强化封建集权统治机制作为“大一统”的首要任务,从而提供了维持和巩固“大一统”政治格局的途径和方法。遂使儒家《公羊》学派的“大一统”理论获得新的生机,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D.亨利希(Dieter Henrich)大仁大义,以我的一篇评论文章作为契机,展开一场带有元批判性质的讨论,旨在袒露其哲学研究的宗旨。他就“何谓形而上学——何谓现代性?”所提出的这12条论纲,简明扼要地提供了一种反对设计,对此,我在这里不可能如法炮制,一一做出答复。更确切地说我的论述具有一种对哲学研究这一公众事业及其主题作前理解的特征。这篇文章不光是要把争论的细节阐述清楚,也要提供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弄懂这位杰出同仁的思想动机——本着友好的态度,怀着敬重和仰慕,去审视其思路,并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英国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行动,是以十七世纪前半期革命军队与封建的天主教反动联盟军的武装冲突而告结束的。这一斗争也反映在思想的领域里。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必然要破坏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升的资产阶级社会中反封建主义的社会力量的思想政治斗争,是各种各样的、多方面的,它反映在哲学方面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心主义顽强地维护着垂死的封建主阶级的利益,并作为这个阶级在反对正在成长着的新的社会关系的斗争中的旗帜。体现在天主教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唯心主义是实现资  相似文献   

9.
王莹 《道德与文明》2003,3(3):42-44
斯密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法国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认为人类社会有着自然的秩序 ,人们只要遵从这种自然秩序 ,不进行人为干预 ,社会就会自然和谐。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看 ,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就必须遵循自然秩序 ,而遵循自然秩序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的原则 ,无须国家的干预 ,这样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和谐。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说 ,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调节着社会经济 ,也促使社会政治生活的和谐 ,它使追求个人利益的各个人得以和平共处 ,实现政治生活平衡。同样 ,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中间桥梁 ,实现了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的过渡 ,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诸家《春秋》学的“王道”论述及其论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复兴思想运动及其发动的唐宋之际文化转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关节,向为研究者所关注。由于这一文化、思想运动终以理学为正果,故而论者在诠释唐宋思想文化转型时多以理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且多着眼于理学作为“内圣”之学、形而上学的一面。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海外、大陆,学者日益强调将“新儒学”的兴起与发展置于具体的政治、历史情境之中加以考察,深入于新兴士绅阶层于时代变动的激荡下重建合理人间秩序、“为万世开太平”的实践活动,认为这是儒道复兴运动、唐宋文化转型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动力;正是在这个更广阔的历…  相似文献   

11.
论佛教哲学在思想史上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提倡消极避世,以忍辱无诤、清净寂天为主,它会“挑”什么“战”呢?不错,表面上确属如此,但这要辩证地来看。我这里说的是佛教哲学,要从历史看到现在,从思想看到影响,还要从国内看到国外,就会发现它那以不挑战为挑战的实质和奥妙之处,正如历史上有些著名的和尚以不谈政治来实际参加政治一样。不要轻视这派宗教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所曾产生的影响,它甚至在今天还会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人们考虑回答哩!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特点是独占文化知识,任何阶级都需要争取他们为它服务,而把他们作为它的一个特殊的阶层。如果我们要考察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即断定他究竟是属于哪一个阶级,那就除了根据他的出身和经济收入方式来加以考察外,同时还须根据他们所受教育、政治思想情况和最终是为哪个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政治立场来决定。知识分子可以同封建买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它出现在魏晋时代到底有何思想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什么在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之后要出现和能出现这样一种以究玄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文化?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尽管离不开对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魏晋玄学之历史发展的分梳、阐述,但主要的方面不应是对魏晋玄学作史的考察,而应是对其作哲学的考察,即首先要确定玄学思想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社会发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社会指标体系来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往,人们更多地将制度作为既定的前提,而把社会发展作为一种技术机制来加以讨论,这样,往往难以解释超出实证范围的诸多社会现象,难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现实做出合理的诠释。实际上,社会发展既是一种技术机制,更是一种制度安排。应力图在社会发展技术机制的背后找出社会发展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这一深层原因,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讨论。通过制度分析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有助于从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更广阔的视角去把握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同时,对于研究中国二十几年来的社会变迁也具有更真切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现在习惯说的“公平”概念,似乎是一个西方舶来品,是一个现代政治哲学的概念,其实不尽然。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确是把这个概念作为其学说的最基本概念来阐述,并由此生发出整个政治哲学理念,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公平问题只是一个西方的或现代的问题。公平问题由来已久,它涉及到一个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和谐与稳定,也涉及到政权结构的合法性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寻求社会安定,都要设法解决社会的不公,都要正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的公平、怎样才是公平的等问题,否则统治者的宝座便不会稳当。考察先秦公平观念,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发展的倾向性,并由此理解当代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一种学说、学派或一种文化传统的理解,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客观历史主义的,一种是现代主义的。客观历史主义的理解,把文本、学派、传统放到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去考察、分析,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解决那个时代的特殊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当然,说思想是某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排斥这个现象,即那个时代的问题可能不仅当时没有解决,而且可能一再出现于历史中,成为一种稍带普遍性的“人类问题”。以思想为线索理解时代,又以时代为背景理解思想,是历史主义理解的重点。历史的理解也不排斥这一现象,即理解者由于再次光顾文本所面对的世界而发现与…  相似文献   

17.
任何学派和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渊源、文化土壤和现实背景。是孤立地、抽象地解读研究对象的文本,还是把它置于具体历史条件之下来认识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同的。我们研究《墨辩》逻辑学,同样也要注意这类方法论问题,不仅要考虑一般背景,还要考虑宏观大背景,不仅?..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转型与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从整体上来考察这种剧变,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有限区域或者某一个特定层面,它既不单是“经济的”,也不单是“社会的”,同时也不单是“文化的”(这里指狭义文化)或者“思想的”;因而,用上述引号中的术语的某一个来描述这场宏伟的变化,都是不确切的。显然,这是一场伟大的、全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变革。在“大文化”这个术语的意义上,我们把这种包含着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整体性的变革称作为“文化转型”。本文也正是在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掀起了一场新的学术运动,类似现在如此明显地影响着法国公众舆论的"新左翼".这一运动的各种观点是一场智能和科学革命的前奏,其意义之重大,对于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前途来说,几乎应该和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不相上下.这一运动以进一步加深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为出发点,严格说来还没有一个名称.即使在美国,也还没有全面论述这一运动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新自由派",但也可以称之为"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出现了一系有创见性的著作,扩大了经济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关于不公平待遇的解说(加  相似文献   

20.
墨家的"类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在丰富的类推实践基础上,通过对事物间的类同和类异的考察,概括出了推类的称谓,明确了类推重“类比”的逻辑性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全面地阐述了有关推类的思想,并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而使类推成为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但由于墨家的类推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交锋,即“辩”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又凸显出服务于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性、语用性的色彩。虽然推类也具有由“所然”进到“未然”的认知形式,但这是它的“弱势”,它的“强势”是描述、论辩、说服。所以,它所探讨的推理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结合,所阐发的逻辑思想与政治伦理观点相结合,它是带有中国思想、文化、语言特色的中国古代逻辑,亦是墨家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