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曾在供外国读者用的优秀教科书全苏比赛中被授于头等奖金和奖状;这是由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出版、印刷和书籍发行委员会和《进步》出版社颁布的。本书预定是供那些第一次从事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来自亚洲和非洲解放了的国家的读者用的。作者从下述情况出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和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及其发展动力的科学,它揭示世界历史过  相似文献   

2.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的新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超越是人类知识的特殊品格。那些一向是确实的毫无疑问的思想和概念先是受到怀疑,随后就被弃置。它们被一些全新的概念取代,而这些全新的概念又为新的思想认识体系奠定基础。这篇论文旨在说明当代科学的进步正在超越历史上一直作为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框架内的某些主要的观念范畴。随着长期占据支配地位而现在正在被超越的那些概念的天幕在消退,当代科学认识的视野正在迅速扩展,我们将跟随这种扩展去探寻新近显露出来的世界的本原,这是当代科学(首先是物理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把知识看作一种社会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或生僻的观念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已习惯于从社会的和历史的角度看待观念和信念,并试图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以那样一些形式出现。然而,哲学家们仅仅是逐渐地采纳这些观点,因为它们对自17世纪以来一直居于认识论主导地位的关于知识性质的那些思想提出了诘难。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科学是怎样工作或应该怎样工作。一般来说,研究科学怎样工作就可以当做应该怎样工作的良好指导。这种研究往往被称之为方法论,方法论也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历史的方法论。归纳的逻辑或归纳法逻辑,通常只指对作为一种推理模式的归纳方法的研究。严格地说,是否存在任何归纳的推理,乃是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共同研究的问题。但是科学哲学本身是研究一个全过程的,我们从关于世界的前提出发,利用理性的方法,达到关于世界的结论(这种结论是不能只靠演绎法从那些前提得出来的)。日常的思维也采用这一方法,只不过科学是更有系统和更重视方法罢了,而且也更经常被人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规范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历程的清理与反思。这一工作的主旨在于,秉承哲学批判精神,自觉地引入学术批评的维度,对我们一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有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一方面对以往的哲学观念和基于此种哲学观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对教科书体系及其遗留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世界。认识有对有错。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类逐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认识的方法,用能够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去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无论在古希腊文还是现在的英文中,“科学”这个词同时也指称“知识”。我国近代使用“科学”之始,不过是指那些分门别类的、被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关于自然的,也有关于社会和语言、文学的等等。文学艺术言志抒情,本身不是知识;但是要了解古往今来言志抒情的状况,获得写事状物的技巧,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这就是进入了知识的领域,进入了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     
有两个问题曾困扰过几乎所有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什么?”“那是关于什么的知识?”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甚至至今仍在继续。但以后科学的发展已对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19世纪末以前,科学的成就似乎已证明,作为科学基础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被用来整理科学研究与科学理论的逻辑演绎方法,乃是行之有效的。很多人看来,科学成就已解决了认识论问题,即找到了通向客观认识的途径,并由此回  相似文献   

9.
深刻地创造性地探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规律和范畴,首先是列宁特别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的实质、存在和认识的基本规律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发展的主要的内在源泉——这是列宁关于自己运动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关于自己运动的学说,从哲学上最深刻地概括了巨大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新的历史时代的经验,概括了科学上的成就,特别是概括了二十世纪初在原有的概念遭到严重破坏并且革  相似文献   

10.
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或个人修身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成就一个最理想的人格——“圣人”。正如儒家的其它许多观念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境遇”中获得了新的现实性一样,儒家的“圣火”观念,也在变迁着的时空中展现着自己的不同风貌。一、儒家“圣人”观念的诞生及其形态在考察儒家“圣人”观念之前,适当地往前追溯一下“圣”、“圣人”这两个符号的起源,是必要的。尽管在儒家思想及其演变中,“圣”、“圣人”这两个语言符号,往往不加区分地被使用着,基本上都是表达相同的最理想的人格或人格境界。但是,从这两个符号的起源上…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并不存在一个连续和统一的过程.曼尼卡斯(Peter T.Manicas)把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主题[1]:第一个阶段开始于西方哲学和科学的肇始——主题是古希腊城邦;第二个阶段开始于文艺复兴晚期,延续到法国革命——主题是西方现代性;第三个阶段大约是在19世纪——主题是科学观念与人文科学观念之争;第四个阶段是现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题是实证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关于人文科学观念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普通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总是力图创造一幅世界的科学图景,力图使自己关于周围现实的观念系统化。当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世界的这幅图景,曾经不断改变、不断明确并得到修正。恩格斯在上世纪后半叶所创立的,关于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联系和从属关系的学说,对于人类有关周围现实的观念的系统化,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一学说立刻使世界图景获得了明显的系统性和明确性。依照恩格斯的观点,世界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提到历史唯物主义。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它定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人们传统的视野里,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或规律性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全部底蕴,科学原则是马克思历史观赖以确立的最高的与唯一的原则,马克思的历史观似乎仅仅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的正确理解与逻辑表述。循着这样的思维理路,过去人们在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理论建构和逻辑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15.
探讨俄罗斯哲学思想,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望获得唯一正确方法的地位,但这些方法加在一起便可揭示一种前景:沟拟关于俄罗斯哲学思想的内容充实的、经过升华的和适宜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构建一套完整的概念,它们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哲学中这一被称作俄罗斯哲学的独特现象。下面,我们从文化类型学和历史回顾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俄罗斯哲学的一种可行性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袁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因为自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参见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页)以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自然界和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以《胡适口述自传》为例的理由 20世纪中期,口述史学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中获得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比较新的方法,口述史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如何定义口述史学?口述史学又是怎样兴起的?口述史学又包含哪些特点?对历史的研究又有哪些的影响呢?在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对我们而言比较新颖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笔者认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空谈,就会有一种泛泛而论的感觉,既找不到真切的触感,也很难得到有意义的启发.所以在这篇论文里,笔者在论述关于口述史学这些问题的时候,准备以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1]这本书为例来进行分析,从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来反映口述史学的若干特点,希望可以在以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的。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清理封建时代的哲学观念、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整形态的中国传统哲学已经解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治地位已基本确立。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不少观念,特别是那些经过长期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并且转化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特性的  相似文献   

19.
遗传、环境和教育的辩证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是每一本述及身心发展的心理学教科书所不能回避的。“素质”当然是首先要有定义性的概念。但我国的一些教科书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否科学呢?下面,我们摘录一些心理学的教科书的有关论述:“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1]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自己后期经济学研究中形成的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论,是他晚年在历史辩证法话语的特定主体向度中,对科学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统一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里,这一重要的理论只是在抽象的“未来人类解放”这一逻辑质点上被简单诠释。依我所见,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的理论确证,内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命意,而科学地深入理解马克思这一重要论点的本真含义,对于我们今天对传统哲学解释框架的否证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