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者和政治家为解释“基地”组织的行为提出过很多理论模型。其中一个理论假设是.恐怖组织可能类似于一种膜拜或邪教。并用此观,量去解释和理解“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活动。该观点认为,本·拉登是一个实施控制的人物.通过他的控制和操纵使组织成员同广大伊斯兰社会相脱离。如果该理论成立,我们就有可能创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组织膜拜理论模型.把他们的行为解释成一种破坏性的宗教运动.而并非暴力性的政治集团。“基地”组织以及大多数恐怖组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膜拜或邪教。基地组织具备某些邪教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些标志,可有助于辨识可能向恐怖暴力活动发展的宗教运动。  相似文献   

2.
对极端膜拜团体造成身心伤害现象的科学研究, 集中在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测量和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的目的, 是梳理这三个主题上的研究脉络, 明晰其中的争议之处和取得的成绩。文本分析表明, 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从“洗脑”转向了“心理虐待”, 对这类伤害的经验观察由个体症状转向了群体行为和经历的描述, 测量方法由传统心理测试工具变成了新型团体心理虐待量表, 膜拜伤害的心理机制研究在综合环境和个人精神特质两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交互的病理模型, 表观遗传学和人际神经生物学用于极端膜拜伤害的生理机制研究已见端倪。但是, 迄今对于极端膜拜伤害的学术研究尚未形成范式。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9日到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膜拜团体研究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和中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宗教团体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本次论坛主题“邪教的危害及社会治理”.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梳理“膜拜团体”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作者认为,应跨越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模式,确立“膜拜团体”的客观内涵,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这将有助于分析转型时期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14日至16日国际膜拜(邪教)团体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Cultic Studies Associa- tion,简称ICSA)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年会,主题为“精神控制、膜拜(邪教)团体及其他替代运动(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Cultic Groups,and Other Alternative Movements)”。出席者200余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膜拜成员和普通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探讨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膜拜成员与普通人员在自我和谐程度及健康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水平与自测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及自测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人员;其自我和谐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针对膜拜成员宜采用认知方法进行心理康复辅导。  相似文献   

7.
破坏性膜拜团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进入活跃发展时期。本文通过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破坏性膜拜团体传播的特质、规律,分析其"精神控制"相关因素,提出运用交叉学科、净化舆论环境等有效治理和防范破坏性膜拜团体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提出了当前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三大板块:科学无神论、宗教研究以及邪教与膜拜团体研究,并极力倡导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本文就该书中引起笔者共鸣的两点内容——“西方新无神论思潮”和“宗教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西方新无神论思潮近几年才兴起,但其社会影响已不可小觑,非常值得我们的无神论研究积极关注。价值无涉原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立身之本:在宗教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无涉可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相关社会政策的制订,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无神论与国内外宗教研究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壮大这一学科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邪教问题,在国际学术语境可称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问题。破坏性膜拜团体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我们应当关注新兴膜拜团体中的破坏性因素。目前,世界上新兴膜拜团体仍层出不穷。15年内,法国的新兴膜拜教派由172个迅速增加到500~600个。新兴膜拜团体问题,在当代学术界是个边缘性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仍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因素。当代中国的膜拜团体实际现状如何?它的性质、原因、作用如何?其中破坏性因素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范其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并不断调整相应的政策;同时重视开展学术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膜拜研究是涉及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议题,国外膜拜研究经历了40余年,其最新研究视角包括:家庭康复关系、社会预警机制、教育应用技术、质与量并举以及地域特色与跨文化并存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对我国有以下三方面启示:教育观念客观化与方法科学化、教育效果示范化与研究资源整合化、研究机构体制化与交流活动国际化。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做好膜拜研究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社会控制论、心理控制论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分析、危情综合分析、危情形势处理三大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民间、社区、家庭为依托的防范膜拜团体活动的社会预警教育模型.为社会安全与稳定提供效应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学诚 《福建宗教》2001,(2):13-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美洲、欧洲到亚洲,邪教组织制造了一系列集体自杀和恶毒攻击社会的事件,震惊世界。如美国“人民圣殿教”和“大卫教”、加拿大等国的。太阳圣殿教”,教徒相继集体自杀身亡,日本。奥姆真理教“制造地铁杀人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西方,一般把膜拜团体那些邪恶、怪诞的组织称之为邪教。从行为上看,邪教完全不同宗教领域内的教派问题,成为从事违法犯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的邪恶势力。当我们剖析。人民圣殿教”、。大卫教”、“奥姆真理教”这几个被世人公认的邪教时都会发现,无论是在思想指导上还是行为活动上,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绝对的教主至上,在信仰教义上则都鼓吹具体的末世论。  相似文献   

14.
反邪教运动对立法的影响力。反邪教运动把最初的目光从上帝之子扩展到所有的新膜拜团体、邪教组织,并开始寻求立法工作的支持。早在1974年,忧心的家长说服加州参议院儿童和青年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员召集“邪教对今天的青年人的影响”听证会。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关于反邪教法规的争论,推动和说服立法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处理邪教活动的法案。某些法案提议在解除程序进行期间,允许并认可家长和家庭作为邪教成员的保护者和监督者。在其他方面,反邪教人士还探寻对“非传统宗教团体”约束和加强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强制非传统宗教团体在允许潜…  相似文献   

15.
记得约在1991年的时候,第一次在台南净宗学会听到净空法师(以下简称“法师”)在讲席当中提到: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所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并且说明佛教是一种教育。当时觉得非常惊讶,因为过去的印象,一直觉得佛教是“宗教”的一种,后来经过几年的了解与研究,才真正体会佛教的确是一种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教育”。很多人把佛菩萨当“神明”来膜拜,甚至“神佛”不分,或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和逃避现实,都是没有认清楚佛教。下面仅就佛教教学的目标、工具、科目、方法及佛法的实践,提出个人对净空法师佛教教育理…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降,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以神化教主、精神控制为特征的秘密组织,被称作"膜拜团体"。20世纪晚期,这种膜拜团体逐渐走向极端化,成为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如美国的"上帝之子"、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韩国的统一教会等。新中国成立前后,一贯道、同善社等会道门,企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被我国政府坚决铲除。  相似文献   

17.
邪教释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及政治学、法学等不同方面诠释了邪教的含义。作者认为,审慎研读法律细则,中国官方界定的邪教不能等同于西方英语文化圈通行的cult(膜拜团体)或法语、德语文化圈通行的cult—sect(膜拜教派)。其准确含义可以解释为,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伪似宗教组织(Pseudo Religion) 。  相似文献   

18.
正19世纪以降,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以神化教主、精神控制为特征的秘密组织,被称作"膜拜团体"。20世纪晚期,这种膜拜团体逐渐走向极端化,成为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如美国的"上帝之子"、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韩国的统一教会等。新中国成立前后,一贯道、同善社等会道门,企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被我国政府坚决铲除。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股"气功热",一些人借机大肆宣扬各种歪理邪说,出现了以"法轮功"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数量遗传的奥秘,廓清数量遗传领域中的讹误。方法:通过数学抽象,直观地显示出基因决定性状的客观舰律。结果:1.提供了等位基因平衡图;2.描述了单基因性状的形成;3.描述了多基因性状的形成。讨论:1.不宜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述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状;2.不应该用“变员数”或“频数”(即人数)表示所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连续”与“不连续”;3.单基因性状不是“2—3个峰”,而是2—3个点;4.多基因性状变异分布不是所谓的“正态分布”,多基因性状与基因型之间是线性关系。5.“正态分布表示性状的连续”是一种误导。  相似文献   

20.
15岁上大学,22岁硕士毕业,26岁被聘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研究员。28岁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刘清倦的彪悍青春,让无数年轻人惊呼、羡慕、膜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