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强 《宗教学研究》2006,(1):217-22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特殊的方式,这种反映方式使信徒与非信徒有所区别。本文以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之共处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在逐次排除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共同方面的基础上,从而引出两者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根本差别,就在于信徒有着对社会生活的双重视野及价值标准,而这也正是信徒所特有的,并一直被宗教所传承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可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并且现在依然产生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宗教对一个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其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本文以甘肃甘南和临夏两州为参照对象.从宗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到对土地的占用.从对时间的消耗到对思想的束缚来分析探讨宗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期望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一个原因。为宗教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借鉴.也为该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待开垦:《河北基督教史》的研究价值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又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无论基于学术研究抑或是现实需要,都有必要厘清宗教的渊源、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代希腊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社会,古希腊宗教不仅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点,而且在古希腊社会中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宗教活动是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他们的经济生活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宗教是我们了解古希腊社会及其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之意识形态两类重要形式,其关系由来已久。在西方,宗教文学泛指:“具有重要宗教内容的文学”。宗教文学可分为五类:“其一,弘扬宗教信仰的基本读物;其二,陈述个人宗教意识的文学;其三,关于宗教主题的大众文学:其四,触及宗教问题而富于哲学和准哲理性的作品:其五,基本上是非宗教的想象作品,但是含有很多宗教的内容。”文学所展现的是非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美国新兴宗教与美国社会、政府的关系不是一直不变,而是经历了不断的调适,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宗教的教义、组织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对新兴宗教的社会治理政策应当放在宗教连续谱中进行考量。美国对新兴宗教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强烈的现实导向性,新兴宗教的类型、新兴宗教的形成模式、新兴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之因、新兴宗教的演变、新兴宗教的治理等问题是美国宗教社会学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人民圣殿教和大卫支派的悲剧性事件,学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学者讨论了学界在政府介入时的角色和所能提供的帮助,并就其后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宗教与艺术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而艺术正是古代人们对自己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形象表达。后来,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理所当然也包括宗教界在内。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广大民族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如何深刻把握并努力实践宗教工作基本原则、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挖掘教义教规中积极的思想资源,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建设新农村(牧区)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界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各级…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化学、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伦理思想,在净化心灵、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  相似文献   

10.
解读《古兰经》两世幸福学说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宗教社会学说,宗教和文化的本质相辅相成,并且在许多方面具有互补作用。宗教构建和丰富着文化,文化则折射着宗教的具体内涵,并延伸至宗教信仰者个体和整体的各个层面。透过文化看宗教,对于了解和认识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从一定程度来讲,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宗教是文化的中心和极其重要的方面。正如文化是一个整体一样,它的具体内容是与社会存在的状态相协调或相冲突的,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把宗教看作文化的核心要素将有助于我们总结宗教对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伦理作为宗教世俗化的产物,在动员社会力量,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宗教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只能间接地、潜在地影响社会发展,而体现现代性的社会制度才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宗教伦理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现代转换水平自々高低,与宗教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与政治相关问题有着丰富而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宗教一经产生就与一定社会的阶级、政治和民族问题相交,对国家和社会变迁产生持续性的重大影响。历史上,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和特殊的意识形态,不仅成为人类心灵的庇护所,也成为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宗教能够对被剥削者产生慰藉和补偿作用,甚至成为人民群众发起反抗运动的神圣外衣;宗教也常被用来帮助剥削者维持社会控制,成为统治阶级粉饰政治意图的神学修辞。宗教与政治相关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阶级问题、世俗问题、历史问题,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将最终统一于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宗教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演变,加上复杂的历史原因,作为一种信仰,宗教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说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今天已有26亿左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一些国家被尊为国教,它们在国际上各自有着广泛的联系。如今,宗教不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力量。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发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华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村宗教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宗教成为农民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于未来美好向往的重要载体。对于宗教在农村的复兴和影响,应积极面对,采取有利措施兴利除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巴以冲突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背景,巴以双方都对巴勒斯坦领土尤其是耶路撒冷有着深厚的宗教情感。这种宗教因素正在导致今天的巴以冲突日益宗教化、国际化和极端化。而这种宗教纠葛并不是先天的,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随着双方宗教对话的展开和深入,宗教因素对巴以冲突的消极影响将有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涂尔干是现代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宗教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涂尔干将其社会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澳洲原始宗教的研究中,对宗教的起源、构成等问题做出全面而缜密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宗教现象的社会属性。他探讨了宗教"神圣"的发生机制,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自成一类"的特殊本质,以此对宗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作为宗教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范式,涂尔干的"神圣"理论在宗教现象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宗教研究的深入,涂尔干的理论范式也必将为新的理论所补充、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省的宗教历史悠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刻而广泛。近些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从加强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教职人员两支队伍建设入手,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本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了显著成绩。最近,四川省政府宗教事务局郭桂求局长在成都接受了本刊记者、通联员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社会学的传统中,基本上没有将中国宗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甚至在研究中国时将社会与宗教截然分开来对待,很显然这是按照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直接反映。若用结构功能的观点解析中国宗教,就出现了两种形态:制度性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散开性的宗教(diffusedreligion)。 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宗教尽管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但并没有如在欧洲或阿拉伯文化中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而存在。所以,中国社会散开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制度性宗教相对薄弱。 制度性的宗教自身有独特的神学或宇宙解释系统,连…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疆域拓展、文化昌盛,它的许多治国安邦之道为后人所借鉴。唐代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最为兴盛的时代。宗教的兴盛自然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原因,其中,唐朝对宗教的成功管理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唐代的宗教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一、 唐代的宗教事务管理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实体。在古代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宗教有其独特的调适甚至控制社会的能力,对于这种能力唐代统治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对所存在的各派宗教,唐朝统治者也并非一味扶助和放任,而是采取各种行政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