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适应这一新旧体制的转轨,有许多新的课题值得研究.就山区县的领导者来说,如何转变思想观念,重构思维方式,更好地为山区县经济服务,是当前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近来年,在山区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紧密联系归实际,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在领导工作的思维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变革,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破除草一式思维,树立立体式思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维常常受到攀钢,在某些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上,养成了一种求王、求…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主体客观性原则杨俊一(辽宁大学哲学系110036)经济“转轨”已经使经济学从“计划经济模式”转换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内在关系的探讨,并试图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在这种时代性的“转轨”面前似乎显得...  相似文献   

3.
我很难赞同那种把文化艺术完全“推入”市场、把文化艺术“市场化”的理论见解。主张文化艺术“市场化”的论者往往强调说,既然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就必然要求文化艺术也“市场化”。但是,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归结为“市场化”,这首先就是一个疑问。在我看来,所谓“市场化”,就是不但把经济方方面面的一切都纳入市场,而巨对经济活动只讲市场的自发调节,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回事。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
回头看50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转轨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近2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最为迅猛,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被誉为“中国经济奇迹”。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最近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转轨道路是成功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转轨所遇到的挑战更大。如果都从1989年的经济实绩算起,1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近一倍,而俄罗斯则减少了一半,同时经济不平等增加了近两倍(用基尼系数衡量)(①斯蒂格里茨:《改革向何处去?论10年转轨》,转引自《中国国情分…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伦理学会于年初在华东师大举行“改革开放二十年与中国伦理学的进展”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30余人。华东师大朱贻庭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他的发言分三部分: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伦理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他认为,这个对象就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变革与建设”。第二,当代中国伦理变革的动因和内涵。体制变革是伦理变革的动因。除了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伦理变革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经济伦理(企业伦理)、公共伦理、生态环境伦理、制度伦理、法伦理等分支学科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伦理范畴和规范。第三,当代…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政规章规范化问题的探讨程干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给政府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轨过程中,鉴于市场经济对法制保障的客观要求,当前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就...  相似文献   

7.
实行两个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安明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中国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这两个转变与中国的发展究竟是何关系?或者说如何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两个转变?这是正确估量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8.
崩坏与重建——论春秋时期的礼学杨庆中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又一次大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旧的社会体制不断受到冲击。旧有的礼制在某些方面已显得不适应,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礼制又尚未建立起来。不少思想家把这个时期称作“礼坏乐崩”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可以归结为独特的体制变迁和制度创新方式的成功。然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选择了这种而不是另一种体制变迁和制度创新方式?在这一挑战面前,我认为,韦伯多因素的“弹性解释体系”,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概念”。人类正在迈步进入知识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知识革命。这一大浪潮、大趋势必将波及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其中,价值观念变革尤为重要。1985年,日本...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经济生活不正常状况之一是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商业道德的缺失。在商业道德缺失方面,缺乏契约道德尤为明显。例如商界中的三角债问题、随意撕毁合同等等。必须看到,商业道德缺失不是市场秩序混乱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体制转轨期间的市场秩序失控。在旧体制下,人们几乎不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与可能。现在在新体制下,原来约束人的旧秩序解体了,而新的规则、秩序又未充分、完整地建立起来。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把市场经济视为“逐利经济”,他们只知逐利,不知规则,直到无…  相似文献   

12.
当前应如何看待“重义轻利”盖星石社会经济的变革,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与争论。而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制约,又会反过来促进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并呈多元化趋向的今天,不少同志又提到如...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和健全经济法律体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法治经济,这是人们早已认识了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法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虽不完善,但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经济法律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企业伦理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性,远没有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因此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讨论,以期引起人们在实践中切实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转型与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从整体上来考察这种剧变,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有限区域或者某一个特定层面,它既不单是“经济的”,也不单是“社会的”,同时也不单是“文化的”(这里指狭义文化)或者“思想的”;因而,用上述引号中的术语的某一个来描述这场宏伟的变化,都是不确切的。显然,这是一场伟大的、全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变革。在“大文化”这个术语的意义上,我们把这种包含着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整体性的变革称作为“文化转型”。本文也正是在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强以华 《伦理学研究》2004,(1):55-58,75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所建构的经济模式 ,实质上是一种“逻辑一致的理想的客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通过排除经济行为主体的伦理动机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非本质因素 ,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道德贫困 ,导致了两难选择的伦理困境。因此 ,必须变革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的基础 ,用“生活的逻辑”置换“资本的逻辑” ,依据“生活的逻辑”保持经济增长与人类美好生活之间合理的伦理张力 ,从而走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大一统”的金融制度,存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基本上由人民银行一家垄断,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金融领域“大一统”的单一格局产生于高度集中的财政信贷管理体制,这样的财政信贷体制就要求有一个“大一统”的金...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个世界确实处于十分深刻的整体性变革时期,由此而提出文化转型的问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如果我们基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从中国文化现实中考察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同时注意到文化自身的特殊性,注意到“大文化”的宽泛的包容性和复杂的多重性,就不难发现,整体性变革、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相应的观念文化的更新转换,与作为“大文化”概念或整体文化意义上的文比转型并不是一种直接的、简单的、等质等量的、全方位的对应关系,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文化转型。因此,文化转型的说法有失妥切。其实,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的自由经济思想马涛过去一提到儒家,人们就会想到“重本抑末”、“重义轻利”、“黜奢崇俭”这三大传统经济思想的教条,除了这些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并认为这三大教条在历史上对中国步入现代化社会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实际上,用这三大教条来概括儒家的...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又一次大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旧的社会体制不断受到冲击。旧有的礼制在某些方面已显得不适应,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礼制又尚未建立起来。不少思想家把这个时期称作“礼坏乐崩”的时代。但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礼坏乐崩”不应该成为贬意词,“礼坏”,坏的是跟不上时代需要的那一部分的礼;“乐崩”,崩的也是跟不上时代需要的那一部分的乐。考察春秋时期的史料,在礼制方面,基本上存在三种情况:其一,旧的传统礼制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还被不少政治家、思想家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生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在“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转轨的现当代。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学生评价体制.摆税传统智匀观念桎措。树立生生都能战功的理念;减少学业智力比重.注重对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评价;弱化甄别功能.建立激励的评价规制;改变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三元评估模武,这对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薪课程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