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03,(3):27-27
《天风》编辑部: 我们这里有一个传道人说,未信主的亲朋好友生日,婚丧嫁娶,信主的人都不能去他们家,也不能和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否则就是与他们一同污秽了,就是没有分别为圣。这个传道人所说的合乎圣经吗?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有两个英国人对中国思想界和文坛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两个英国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享有世界声誉,他们的作品大多被译成了中文,他们都到过中国,他们都长寿,一个活了98岁,一个在世91年。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不信教,但对宗教问题却很关注。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伯特兰·罗  相似文献   

3.
同心的力量     
马婷婷 《天风》2009,(4):53-53
从前,有两个人在荒凉的旷野行走,他们一点食物都没有了。这时候,有一个好心人送给他们两样东西:一篓鱼和一根鱼竿。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金     
李汶道 《天风》2005,(11):35-35
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各自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地工作。他们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并具有开拓的经济意识,一个善于作信徒的探访和调和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作工。一年后,教会很快地走向兴旺,他们三人也赢得了信徒的喜欢。  相似文献   

5.
谁知少年心?     
少年,每一个把笔指向他们的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来自心灵的震颤。他们是太阳底下最真实的一群,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有对生活一如既往的热爱和憧憬。只要你有过十七八岁如诗如画的年龄,你就会理解他们。他们的理想像朝霞一  相似文献   

6.
三个传道人     
《天风》2020,(5)
正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便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侍奉。他们三人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一个善于做信徒的探访和协调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工作。一年后,教会很快兴旺起来,他们三人也得到信徒的喜爱。正当教会走向兴旺的时候,三个传道人却开始相互评论谁为教会做的工最大,  相似文献   

7.
杨联涛 《天风》2003,(11):10-11
经文:太6:34 人在世上没有不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的,人在这些事情面前难免有许多的忧虑和担心,特别是现代社会里,似乎每一个人都有难以承担的担子,甚至连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他们都觉得他们的担子太重,难以承担。小孩如此,成人亦然。但耶稣教导我们不要忧愁,不要为生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9.
文一 《天风》2017,(3):23-23
1.如果基督徒有很多的禁食和祷告,但仍然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趾高气昂,这表明他们心中并没有真实的谦卑。如果你鄙视穷人,漠视他们的苦难,你就没有真正理解或经历上帝的恩典。  相似文献   

10.
王学富 《天风》2022,(9):52-54
我先引用一段经文:"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5-36) 这段经文,也是我作为教牧辅导者最喜欢的经文.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一个关怀人、为人医治病苦的耶稣.这些人生活在各城各乡,如同失散的羊.他们有各样的疾苦,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病症.耶稣到他们那里去,通过关怀、医治、讲道等形式,把具体的爱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被陪伴,被疗愈,被尊重;让他们从此有了盼望,有了信心,有了尊严,有了价值感,发现自己不再受困于一个对他们来说太严酷的现实,并且他们的心灵属于一个超越于苦难之上的精神王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6日,全国宗教工作系统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2个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和11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隆重表彰。这在新中国宗教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我们循着鲜花与掌声,走近这11位先进工作者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事迹,一如他们的语言一样,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处显精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骄人业绩,有的只是,在平凡清苦甚至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和付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他们的特点,在于平凡;他们的价值,在于坚守;他们的魅力,在于一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也把这11位埋头苦干的先进工作者,称作是"宗教工作的脊梁",因为,在他们身上,生动反映了宗教工作部门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宗教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突出彰显了宗教工作战线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脊梁,但他们又是平凡亲切的同行,走近他们,无须仰视。让我们以平实的视角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与荣光。  相似文献   

12.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在此过诸圣瞻礼,庆祝天堂上的所有圣人圣女,他们都在为我们求天主。其中也有徐家汇的教友,他们过去同我们一样生活,来堂念经、参与弥撒圣祭。如今他们在天堂上享见天主圣三,为我们求天主,为我们求得需要的大量圣宠。 今天弥撒中的福音,读的是耶稣山中圣训中的真福八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一端一端地讲,只讲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耶稣讲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没有讲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当然贫穷的人是有福的,但耶稣对所有的信徒,对整个人类,讲这道理。所以讲:“神贫的人是有福…  相似文献   

13.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在思想背景和文字表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排除他们之间有某些会通的可能性:一、马克思的此岸真理论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都是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二、他们都将实践作为人的基本规定,都有改变现实的思想追求;三、他们把共在作为人的另一项基本规定,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达本真的共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8,(3):14-21
耶稣看到了群众,就上山去了;他坐下来,他的门徒们来到他身边。他开始教导他们说: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衰恸     
读经:“衰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安慰。”(玛5:4)什么是衰恸的人?福音注释中说:衰恸的人是指那些确实有理由哭泣的人,如果他们能为信仰忍受一切世苦,而不怨天尤人,他们必获得圣神的安慰和上主的福乐。就人生而言,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以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沛恩 《天风》2004,(7):24-24
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四卷福音书都记载的唯一一个神迹。通过这个神迹,我们可以知道,主耶稣不但关心人灵性的需要,也关心人身体的需要。"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你们给他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萨特分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可成为二人精神相通的纽带,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滋养使二人在精神气质、创作特征上有相似之处。鲁迅和萨特都在社会的激剧变动、价值体系的坍塌和随之而来的精神文化的虚空中强烈感受到了人在世界中的艰难处境,这使他们面临的文化语境极为相似,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极为相似。鲁迅和萨特相似的个体生命的经历也迫使他们正视和思考人的生存现实,两人均从个人立场出发,对人的异化、孤独、绝望、荒诞等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们笔下的狂人、洛根丁便是其感悟生命体验的总汇,也是他们形上思想的具像表达。狂人、洛根丁的不同觉醒都有源自存在主义鼻祖克尔凯郭尔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国家里,除个别地区以外,丈夫去世,妻子改嫁;妻子去世,丈夫再娶,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非议。但较普遍的是一些英模人物牺牲或病故后,他们的遗偶的改嫁和再娶,则往往遭到较多的非议,甚至英模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也有不快之意。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偏见,是应该破除的旧观念在起作用。 在我们国家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同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婚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由,英模的遗偶当然也不应该例外,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需要有爱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是很正当的要求和权利,谁也不能横加干涉,他们的改嫁和再娶完全是合法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人所未知的最大历史秘密之一是: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是中国和西方种种成分的独特综合而成的。“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创造发明和发现可能有多一半来自中国。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为什么? 中国人自己和西方人一样也不知道这一事实。17世纪以来,中国人一度忘记了他们自己的重大成就,日益为欧洲的科技发展而目眩。当耶稣会传教士给中国人看机械制的钟时,他们充满敬畏。他们竟忘记了第一个发明机制钟的是他们自己。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感到十分惊奇,原来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