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贻 《天风》2012,(5):20-21
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中国教会不断的发展,如何建设好教会,包括如何完善教会礼仪,也成为教会领袖不断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督教会的崇拜来说,教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会崇拜礼仪拥有古老的教义、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崇拜礼仪并非绝对真理,但也绝不能任牧者肆意妄为,随意更改。其实。  相似文献   

2.
<正>恢复节期的崇拜活动,能使信徒更具体地重温福音故事,使敬拜的内容更加充实,使得传统信仰的各个重要部分不致被疏忽中国教会对礼仪的关注是缺乏的,有时会导致信徒对礼仪有错误理解,认为信仰是内心的,不需要外在礼仪,礼仪对我们属灵追求没有帮助等。现今,一些信徒错误地认为主日"崇拜"就是听道,讲道是最重要的,对崇拜采取随意的态度,把崇拜当做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具体崇拜礼仪程序和要素如何发展和细化,都应当坚持崇拜框架具备信仰深情和神学深度近十几年来,中国教会越来越注重崇拜礼仪事工。在一些教会事工的会议里,不断有牧者建议出版全国性的礼仪手册,以规范礼仪生活.这些强烈的诉求,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教会的礼仪生活出现了无序甚至是混乱的情况,这说明目前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共识性和包容性的指导性规范;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已经开始自觉地转向了内在建设,教会对崇拜礼  相似文献   

4.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5.
正要想对中国教会礼仪更新和发展以及礼仪牧灵有清楚的了解,我们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教会在礼仪更新前的大概历史,也就是礼仪更新的背景,然后再看礼仪更新及礼仪牧灵的具体情况。一、礼仪更新的背景同普世教会相比,中国教会在礼仪更新方面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从利玛窦把福音传到中国,使信仰在中国扎根以后,中国教会就和普世教会一样,一直实行的是脱利腾大公会议确定的礼仪传统模式,也就是用拉丁语举行的礼仪模式。尽管在历史上也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当时教宗考  相似文献   

6.
朱贵金 《天风》2008,(11):28-30
对于诗班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章将从诗班的礼仪角色,及诗班的礼仪功能两方面进行探讨.本节论点:诗班即是会众心声的言说者,又是礼仪程序的演绎者.本章谈及"诗班"时,是指从信徒中选出,参与在崇拜礼仪各环节,尤其是颂赞及回应部分的音乐事奉者.  相似文献   

7.
本色化崇拜礼仪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分别从崇拜礼仪本色化的目的和实践两方面对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学者的讨论中,崇拜礼仪本色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并促进信徒的灵性增长。在实践过程中,有人主张将礼仪佛化、儒化,也有人投入到礼仪、诗歌、祷文的创作中。最后,笔者对建立当代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蔡建伟 《天风》2009,(12):13-15
一说到崇拜礼仪,我们往往会将它与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就会想到主耶稣曾经批评的那些假冒为善、只图形式不向敬虔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甚至有时会想到东正教、天主教会崇拜时那种浩浩荡荡的场面。其实,这些都是对礼仪不正确的理解。本文将简单地介绍礼仪的定义、内涵和功用,以引起大家对崇拜礼仪的正视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罗以 《天风》2009,(12):10-12
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索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罗以 《天风》2009,(12):10-12
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索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12.
朱贵金 《天风》2008,(7):26-28
探讨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牵涉礼仪、音乐、神学三方面的关系。本章将简介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本章论点是,“礼以载道,乐以颂道,礼乐相合以言道”。“礼以载道”指“礼仪”与“神学”的关系,“乐以颂道”指“音乐”与“神学”的关系,“礼乐相合以言道”则指“礼仪”、“音乐”、“神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基督教礼仪年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亚洲礼仪神学家安浩鹏(Anscar J.Chupungco)在论到崇拜礼仪本土化时,特别提及使用创造性同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礼仪年中加入本地文化中传统的节期、人们工作的周期和国家的庆典~1。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是在基督教的崇拜中加入来自文化的元素,诸如行为、姿势或象征,借以丰富崇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贵金 《天风》2008,(9):24-26
基督教的崇拜礼仪如同一个坐标,坐标的横线如同教会的礼仪年,其中以基督事件为横线中的不同刻记.坐标的竖线象征教会崇拜的方向,焦点始终指向教会所崇拜的神.崇拜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但崇拜的内容,会随着礼仪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进行,指向不同的基督事件.在此"崇拜坐标"中,基督徒的生命会随着教会礼仪年的进行,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4,(3):5-8
编者按:圣服,始于旧约时代,在教会历史上早已有之,它承载着特殊的信仰和文化内涵。在进入"后宗派"时期的中国教会,崇拜时圣职人员是否一定要穿圣服?对于这个问题,教会比较宽容也并无定论。然而在目前主张穿戴圣服的礼仪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既不合教会传统,又缺乏神学内涵,更不符合现代精神的比较混乱的情况。对此,不少同工纷纷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10)
正崇拜(或礼拜)是教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个教会年即将开始之际,希望各地牧长、神学院校老师、同工等一起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普世教会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教会自己独特的处境,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崇拜程序和礼仪及其实践,进而丰富中国教会的信仰生活,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向纵深发展。欢迎积极投稿,篇幅在20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7.
正在笔者看来,崇拜礼仪的中国化问题,不是要设置怎样一套程序,而是要怎样在生活中以"礼"彰道。"圣道"和"圣礼"是基督教会的两大特征,奥古斯丁称"圣礼"为"可见的道",说明圣礼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中国基督教传承了马丁·路德的改革精神,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兴教之路,并实现了联合礼拜。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无论礼仪繁简,都有意义在其中,都传递着相应的信  相似文献   

18.
礼仪中的手     
《中国天主教》2007,(3):38-41
礼仪是敬礼、崇拜天主的仪式。其组成要素包括用口诵念的祈祷文,及身体的举止、行动,也可称之为身体语言。在教会礼仪中,手的动作相当多,也可称之为手语,但是这  相似文献   

19.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20.
芦宝玲 《天风》2017,(6):34-35
正一、礼仪崇拜介绍在将临期第三主日,我们采用普世教会公认的崇拜方式,即利玛礼仪敬拜上帝。利玛礼仪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1982年签署的适用于普世基督教会崇拜的礼仪文献。礼仪文献包括进堂礼、圣道礼、圣餐礼和差遣礼四个部分。进堂礼包括:序乐、问安、启应、认罪、宣赦(上帝赦免)、荣耀颂(赞美上帝)。圣道礼包括:经训、证道、宣信、回应诗歌、代祷。圣餐礼包括:预备礼、圣餐祷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