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与其形成的负面形象同步而行,在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亦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已进入云南传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随着美国势力的深度介入,美国传教士在云南的活动更加活跃,成为推动云南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力量。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传教士在滇传教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教伊始聚居在边境沿线,然后逐渐向内扩展,同时加强在省会昆明的活动。在1950年之前,美国传教士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北等地,最终与其他国家传教士"二分天下",这一格局至今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司徒雷登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的典型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对中国社会有影响的大事,一是办教育,尤其是成功创办燕京大学,获得中美各界赞誉;二是当美国驻华大使,以失败告终。他在中国办教育、出任大使,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以基督教精神改造中国。他爱中国,但更爱美国。他努力融合中西文化,提倡基督教本色化。从司徒雷登身上,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是列强对外扩张的组成部分,而传教士往往是出于宗教热情参与其中。传教士主观上是传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今天,在殖民体系崩溃、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依附于殖民体系的"差传"模式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相互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3.
晚清传教士对孔子的认识——以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历代中国人称为"圣人"。及至西来的基督教传教士把耶稣的福音传到了中土,打破了中国人心目中已有的观念,究竟是应该"心归孔子"还是"心归耶稣",成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心中萦绕的难题,也成为儒家与基督教两种文化较量的核心议题。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以儒学经典为基本依据,特别对孔子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提出不仅"孔子是上帝赐予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先导者",而且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有相通之处,还担负着传布上帝福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自1849年起,美国东方学会发起了一场有关《大秦景教碑》真伪的讨论,裨治文、麦嘉缔、伟烈亚力、丁韪良等众多传教士和一些美国本土学者纷纷参与其中,历时十余年。其中,伟烈亚力摆脱以往西方学术视野的局限性,转而利用资源丰富的中国金石文献及其他史料典籍共计三十九种,以大量的事实与细节有力驳斥了种种质疑,成为真伪之辨的关键人物。相较于以往欧洲传教士和学者的各自为战,美国东方学会在此次争论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与推动作用,进一步确立了《大秦景教碑》的真实存在,使得西方学界长达数百年的质疑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5.
8月的辽宁,正是盛夏的季节.四处充满着明亮、热情的气息.经由辽宁省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的介绍,记者走访了辽宁省基督教两会周边的一些教会,了解了当地教会事工拓展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对华传教史至今尚被忽略,本文尝试在国际差传体系的大视野下检视新西兰赴华传教的个案,先就人数、差会、性别比例、阶段性发展等因素作通史性勾勒,再以英属殖民地差传国、小型次传教国和对华传教对新西兰本土的反向影响为理论进路挖掘一些易为外史型学者所忽略的问题。在海内外中国教会史研究日臻细化的趋势下,新西兰兼具中心与边缘、接收与差派的双重属性,加上国土之小、人口之少、教会史之短、宗派之简等特点,皆增添了这一课题所潜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月的上海,春意融融。来自15个省市的近30位姊妹相聚在这里,她们个个脸上带着欣喜和自豪。是啊,怎不让人激动呢,她们是来参加基督教全国两会妇女事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办,香港圣经公会等香港教会团体协办的,“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于2004年8月6日-1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引进新思想、新观念、并将之作为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督教的文字事业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也必须先在观念的转变上下工夫。自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文字事工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传教士宣教的重要手段。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中国基督教文字事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今天的中国教会来说,文字事工 相似文献
10.
11.
2004年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后,海外教会及教会机构纷纷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能够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让普世更多了解中国教会的圣经事工,为此经全国两会充分准备,决定“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美国举办。2005年2月和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两度组团访美,往2月的访问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 相似文献
12.
政教分离是美国的立国原则,但只是指宗教机构与政府机构的分离,决不是指宗教与社会和政治的分离。本文以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传教士就鸦片贸易和不平等条约签订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阐释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14.
教会如何服务社会 教会为何办社会服务?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隐藏很深层的意义。因为问题的答案可以引伸到不同方面的考虑,包括政治、社会和信仰等层面。例如有人认为教会营办社会服务的动机,只是要配合政府政策,让社会安定和团结;又有人认为是传教的工具,尤其一些饱受身心折磨的人,如能在物质和心 相似文献
15.
我很高兴有机会谈谈中国教会的传福音事工。感谢主!中国的教会今天不单非常兴旺,我们更感觉到主亲自在动工,打开福音的门。中国教会能够兴旺,也是许多前人所撒下的种子的结果,是跟今天许多爱主传道人以至信徒热心传扬福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若想领略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那可以到目前知名度不甚高而游客相对稀少的融水县,那里不光有森林茂密的元宝山可以 相似文献
17.
在"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导下,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已经成为教会在世上为主发光作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教会在自身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基督的大爱。本期话题是关注教会的社会服务,敬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金陵神学志》2016,(3)
根据史料记载,基督教传入中国是"三起三落","三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督教没有中国化。例如,景教在唐朝出现过"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可惜的只流行了210年。如今在西安碑林中,只见到唯一的一件实物——景教碑。传教士传教的途径每每都是以走上层路线为主,他们先向皇室、官员、市民讲述耶稣的故事,然后才走进农村,或者说,主要先对城市中有文化、有地位、有苦难的人讲道,没有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宣教工作。当今,中国基督教徒主要分布在农村,复兴的农村教会,在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城镇化的今天,开始出现萎缩,甚至不免有点危机四伏,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信徒走进了陌生又繁华的城市,教会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化、调整他们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发扬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诚信、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是通过教会的教育事工开展,即基督教教育与信仰的重中和延伸,本人从南通教会的实际情况来考量,结合中国基督教"三自"原则、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4月22—23日)及其它系列讲话和香港基督教三一神学院院长、浸信会牧师林德平博士的《基督教教育课程》的有关内容,浅析基督教中国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工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