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因失恋产生焦虑情绪的案例进行咨询分析,阐述了如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依据资料做出诊断,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以空椅子技术为辅助方法的咨询方法进行咨询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阐明了咨询的显著效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刘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62-163
本案例详细介绍了一例中职学生因失恋引起失眠、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通过对来访者的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明确的诊断,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想象放松训练,经过7次咨询,使来访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消退,较好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金风 《社会心理科学》2010,(4):109-112,117
工程师焦某,数年来一直渴望能得到提升。而在最终得到此机会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时,却又因极度担心而长期精神紧张,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焦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并与其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焦某调整认知观念,用焦虑暴露疗法消除了焦某的认知偏见和行为,大大缓解了其对自己工作表现的焦虑,躯体症状也随之消失,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的整个咨询过程。在9次的中短期认知行为咨询中,咨询师通过对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问题及目标、问题解决、咨询结束四个阶段进行设置,不同阶段的咨询重点,咨询技术与对话的展示,接受督导,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案例示范,并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局限性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位女大学生在由于人际关系敏感,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出现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了资料,发现来访者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5次咨询,来访者情绪趋于平稳,睡眠得到了改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因犯罪和预谋脱逃的服刑人员,由于出现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其由于现实原因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黄某因高考落榜,自尊心受到打击,情绪低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黄某的基本资料,结合咨询过程,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其调整认知观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消除了黄某的适应不良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环境适应不良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列兵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求助者主诉内心痛苦,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个月,近两周出现失眠症状。经收集、整理、分析求助者资料,评估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实施该方案并进行了效果评估。经过了六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可以正确看待战友关系,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训练,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考试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完成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来访者是一名女大学生,偏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因对他人态度判断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经过收集其资料,心理咨询师排除了其患精神病性或神经症性的可能,鉴定为人际交往焦虑,属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消除其焦虑情绪,促进社会交往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押服刑人员王某,因在评选省级劳动积极分子时出现情绪激动,言行过激,不服从管理,严重影响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王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并与管教干警商定阶段性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王某调整认知观念,从而消除王某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使其能正常进行服刑改造,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某监狱,一名男性服刑人员小伟,16岁,伤害致死罪,在入监集训期间用油笔将同犯眼睛扎伤,并流露出自杀倾向,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改造生活,同时也给监狱工作带来潜在危险。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伟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伟及其监区民警共同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通过求助者的改变认知,消除了小伟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监狱环境的的恐惧感,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成瘾行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1例小说成瘾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并从求助者的背景资料、表现特征、家庭状况、个人成长史等入手,以求助者中心疗法为基础,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内隐致敏法等,对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咨询和干预,使求助者小说成瘾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求助者李某,因在评选省级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时出现情绪激动,言行过激,不服从管理,严重影响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李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根据对该服刑人员测量结果、相关基本材料及症状分析,诊断该服刑人员为严重心理问题;并与管教干警商定阶段性咨询目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李某调整认知观念,从而消除李某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使其能正常进行服刑改造,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咨询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于认知领悟疗法、空椅子技术等方法,针对一例大三男生因失恋而造成的心理困扰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在这过程来访者更好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在失恋中成长,人格得到一定的完善,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表明认知行疗法对因失恋而造成的认知偏差及人际失调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案记述了一名本科二年级女生进食问题的咨询过程。咨询师通过资料搜集和鉴别诊断,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制定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配合放松、行为塑造法的咨询方案,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减轻了其焦虑情绪,改变了求助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建立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该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海员认知能力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锋 《心理科学》2005,28(2):426-428,425
本研究采用反应时、速度判断、深度知觉、记忆力和注意力等5项认知能力指标,对129名海员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海员认知能力评价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例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对一个大学生恐怖症案例进行咨询的分析报告。通过收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且进行鉴别诊断,求助者的问题诊断为恐怖症。经过治疗,求助者的恐怖症状基本解决,使其恢复了原来的正常学习生活,咨询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