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都梁(今湖南武冈县)人,或云仪真人、盱眙人。约为宋末元初时人~①。其著述甚丰,计有《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注》、《太上大通经注》、《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注》、《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中和集》、《三天易髓》等。其门人还辑有《清庵莹蟾子语录》六卷。《玄教大公案序》曰:“清庵李君得玉蟾白真人弟子王金蟾真人授受,为玄门宗匠,继道统正传,以袭真明,亦多籍见行于世。”~②其《中和集》卷五亦有“密意参同白玉蟾”句~③,可知李道纯为金丹紫阳派之嫡系。但…  相似文献   

2.
关于白玉蟾生卒年尤其是白玉蟾的生年究竟是绍兴甲寅(1134年)还是绍熙甲寅(1194年),学术界有针锋相对的看法,聚讼纷纭。其住世年龄问题上也有"夭寿"与"长寿"之争。本人认为国内外学术界围绕白玉蟾生卒年的争议,各执一词,没有注意到白玉蟾与其师陈楠相遇的时间问题。本文依据掌握的新材料,考订白玉蟾并非早年遇师得道,其遇陈楠当是在其四十岁以后。白玉蟾遇师时间是解决白玉蟾生卒年谜团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玉蟾,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教派创立人,南宋道教中杰出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道书史籍言之颇多,但往往内容似幻非真,令人难以把握。尤其他的生卒年岁,更是众说不一。据白玉蟾弟子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教琼馆,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①彭耜认为白玉蟾生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十五日,此说为学术界所沿用。但据清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绩三条》言:“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  相似文献   

4.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5.
李道纯,字清庵,号元素,又号莹蟾子,南宋末元初时人,南宗五祖白玉蟾再传弟子,同时又是南宗最早合于全真道者.他援儒入道,创造性地以儒家"致中和"思想来阐释道教宇宙论、认识论和内丹工夫论,并主张融合三教、汇通南北,是道教史上著名思想家,以及内丹中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6.
学者风采     
正陈泽环简介陈泽环(1954-),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包括道德理论、德国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方向。著有《未来属于孔子核心价值与文化传统之思》(2015),《敬畏生  相似文献   

7.
王裕明 《学海》2011,(5):164-166
《月中人》作者月鉴主人生平可考。月鉴主人为徽州绩溪章传莲。传莲,字天山,号月鉴,别号乐真子,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生以修道为主,著有传奇《鉴中天》和《拈花记》。  相似文献   

8.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琼州人(今海南省琼山县),自幼聪敏过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后因任侠杀人,县衙下令缉捕,,白玉蟾连夜逃出琼州,改装道士,亡命于福建武夷山一带。自此,他对达官仕途生活的憧憬破灭了,潜心研究道教方面的理论,用发泄悲愤的心情写了好几部著作流传于世,其中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文集》等。(见《宗教词典》319页)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道士,只  相似文献   

9.
郭武 《中国道教》2006,5(2):21-23
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第五祖,乃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其生平事迹、思想学说,学术界已多有讨论,笔者亦尝细论之①。然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学界诸家以往在谈论白玉蟾时,皆未曾关注他在净明道兴起地———江西西山的活动,并忽视了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下面,试就白玉蟾在西山的活动及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作一介绍,以补人们认识之罅漏。白玉蟾一生云游天下,据其《云游歌》言,他的足迹曾广达“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到过的地方有武夷山、龙虎山、阁皂山、天台山、罗浮山、青城山、霍童山、北邙山等等。其中,亦包括净明道的兴…  相似文献   

10.
<正>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他颖悟夙成,少从胡宏问程氏之学,遂潜心理学,终成南宋道学之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著有《论语解》、《孟子说》、《诸葛武侯传》、《南轩集》等传世。兹以《论语解》为例,管窥张栻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英华 《中国道教》2007,3(2):25-26
关于《道德经》的注疏,历代不绝。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瞓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道德宝章》的突出特点是以心性学说解释老子之道,反映了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包兆会 《天风》2016,(10):47-48
正苏雪林(1897-1999),安徽省太平人(今黄山市黄山区),楚辞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著名天主教作家;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上为基督宗教贡献颇丰。她是楚辞研究专家,写有《屈赋新探》:也是文艺评论家,著有《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也是著名天主教作家,曾被阿英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著有小说集《棘心》、《天马集》,散文集《绿天》、《屠龙集》等,各类作品  相似文献   

13.
冯焕珍 《现代哲学》2011,(5):97-103
白玉蟾的生卒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学界目前对此有两种看法:一认为他生于绍兴甲寅,卒于绍定己丑或以后,享年96岁或以上;一认为他生于绍熙甲寅,卒于绍定己丑,享年36岁。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受困于白玉蟾与彭耜师徒的神道设教而不知。根据白玉蟾本人的诗文与交游,可推定他生于绍兴壬戌(1142),卒于绍定己丑(1229)或以后,享年88岁或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元太宗(窝阔台汗)(1237~1244)时,全真派道士宋德方主持修纂《大元玄都宝藏》。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七年(1280),诏谕真人祁志诚焚毁《道藏》经文及板。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令除《道德经》外,悉数焚毁,并诏谕天下。至此,《大元玄都宝藏》毁亡,关于此次修造《道藏》的记载也几乎湮没。陈垣先生据《祖庭内传》《通真子墓碣》记载,略述其情形,兼论秦志安与元好问、李俊民之交往。~1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论述亦是如此。窪德忠认为,宋德方同秦志安、李志全等弟子在山西临汾县的玄都观着  相似文献   

15.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的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筌     
号达观子。陇西(今甘肃境)人。约生于中唐玄宗之世,正史无载。传隐于嵩山少室,曾于其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骊山母与之解说玄义。著有《阴符经注》、《太白阴经》等。见《阴符经》。  相似文献   

17.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1975年至195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元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参与《认识发生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书编写,著有《社会认识论》(待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五十多篇。  相似文献   

18.
陈显微,字宗道,自号抱一子,维扬(今江苏扬州)人氏。南宋宁宗、理宗时临安(今杭州)佑圣观道士。《道藏》中所收其主要论著有《周易参同契解》、《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另有《立圣篇》及《显微卮言》并《抱一子书》等书,已佚。陈显微“天禀夙颖,洞明性宗”,(《周易参同契解》,《道藏》第20册第271页。)于嘉定癸未(公元1223年)遇至人于淮之都梁(今安徽省盱眙县都梁山),尽得金丹真旨。宝庆初(公元1225年)来辇下,以慈济心接挽后辈,始得《参同契》,读之迎刃无留疑。已而尽谢朋从,入室修炼馀年,功益深而道益著。时人有以《周易参同契》为伪书者,其…  相似文献   

19.
稽考《白玉蟾全集》,不难发现白氏在武夷山栖止期间,黄季长、陈丹枢、刘妙清、苏森、陈洪范、詹琰夫等与之交往甚密。解析海琼真人与武夷山道友交游酬唱之诗文,我们发现他知晓医理,服膺道教寡欲教义,心通三教,内丹理论直指心性。  相似文献   

20.
一、《庄子内篇注》是德清晚年的一部佳作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认真研究过老子,著有《道德经解》,也认真研究过庄子,著有《庄子内篇注》。《道德经解》,据其序言始作于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卒业”,此书在其《观老庄影响论》之后(参见拙作《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三期)。《庄子内篇注》无序言,有简要题记,未记写作年代,但说“其学问源头,‘影响论’发明已透,请细参之”。“影响论”即《观老庄影响论》无疑。那么,《庄子内篇注》必定作于《观老庄影响论》之后。该书署名为“明匡庐逸叟憨山释德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