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楊繼本 《心理学报》1959,4(5):53-55
心理学是一門什么性貭的学科,这是心理学界久經爭論的一个問題。要正确解决这个問題,我认为必須从心理学的对象的性貭进行考虑,因为一門科学的学科性貭是为它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貭所决定的。 有人主张从心理学的任务出发确定它的学科性貭,显然这是不妥当的。如有人說“教育系設置心理学的目的不是解决生理問題,而是解决社会問題,解决培养什么人的問題,要达到这个目的把心理学說成是社会科学此說成自然科学更好”。有人根据心理学可“运  相似文献   

2.
彭飛 《心理学报》1959,4(2):21-26
(1)心理学資产阶級思想批判运动后,紧接着提出了許多学术問題在討論,其中也有关于“心理形式和心理內容”的問題,这个問題并不是什么新問題。因为当談到心理学对象时,首先就遇到这个問題:心理学是把心理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是把心理內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問題不明确起来,难以确定严正的科学体系和具体任务。 在这个問題的討論中,有人孰为形式和內容是一致的,所以心理內容有阶級性,心理形式也有阶級性。有人主张,尽管心理內容有阶級性,但不見得所有心理形式都有阶級  相似文献   

3.
吳書柬 《心理学报》1959,4(1):34-37
我的心理学知識还掌握得很少,現在本着学习的精神来参加心理学問題的討論,我在这里就“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規律問題”說一点我最近学习的体会。 过去在心理学教学中忽視人的心理的阶級性的現象是普遍地存在着的。在我們內心理学課中,从来沒有突出談过人的心理的阶級性問題。通过去年不断地下厂下乡下实驗  相似文献   

4.
理論脫离实际是公共課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严重問題。不少人說,“心理学学了沒有用,不解决实际問題”,“心理学里讲的那一套,跟实际有距离,用不上”等等。这个問題,长时期以来沒有得到解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从貫彻理論联系实际方針的角度来說,我們认为,可能存在着几方面的問題:这里既有对心理学教学中貫彻理論联系实际方針的认識和态度问题,也有对我們傳統的心理学理論与教学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不够了解的問  相似文献   

5.
陈立 《心理学报》1960,5(3):13-21
关于心理学的性貭,在心理学史上早就是一个爭执不休的問題。在1954年,苏联出版的“哲学問題”曾經作出过一个討論总結,說心理学主要是一門自然科学,可是这并沒有在心理学界取得一致的同意。两年来我們进行了心理学中資产阶級思想的批判,这是完全必要的。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一定要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一定要理論結合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学必属于社会科学的性貭,才能結合政治,联系实际。难道自然科学就可以在这方面放松么?所以心理学的性貭問題是仍可以作进一步的討論的。  相似文献   

6.
“我們不是把世間問題變為神学問題,我們要把神学問題變為世间問題。歷史之被分解為迷信是够久的了,我們要分解迷信為歷史。”任何宗教的滋長、蔓延都有它的社会基礎,誰也不能强把“神”的意志灌输到人民羣众的头腦中去。十八世紀的法國啓蒙運動者,非常简单地肯定說,“宗教是由於傻子和骗子相遇中產生的”。这只是看到了統治階級使用宗教以麻醉尚未觉醒的人民群众这一方面,他們沒有指出宗教產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們心理学界在全国革命形势的鼓舞和鞭策下,开始对心理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进行初步的檢查和討論。从初步檢查和討論的情况看来,心理学和心理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是相当严重的。成績不小,問題不少。它与其他兄弟科学的差距很大,与我国蓬勃发展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事业非常不相适应。这就在我們心理学工作者面前摆着一个非常严肃的問題:到底怎么办?应該怎样来对待当前心理学中存在的問題?  相似文献   

8.
徐联倉 《心理学报》1963,8(4):73-81
問題 近年来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在实驗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的研究領域內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在采用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时,我們应特別注意人的反映的貭的特点。 通常进行的关于信息传递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往往把每一个刺激都看成是独立的、彼此間没有联系的单位。我們設想,如果一方面保持各刺激在出現概率上的独立性,而同时  相似文献   

9.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对立統一规律的基本內容,把这个問題弄清楚了,对立统一規律的其他問題就比較容易弄清楚,从而使我們真正懂得辯証法的核心和实質。最近,对于对立統一規律所涉及的問題的学习、研究和討論,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关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关系問題,是最近討論的中心問題之一。我們認为对这个問题的討論,无論在理論上或者在实踐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是我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問題的一点理解,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后记     
本刊从1966年起改在上海編輯出版,我們还是根据过去的发刊宗旨办事,希望读者給我們支持、帮助和批評,共同把这个刊物办好。为了交流各地师范院校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近况,交流对心理学教学如何革命化問題的看法和做法,本期发表了有关心理学教学改革方面的七篇文  相似文献   

11.
“怎样指导一个讀者从馬克思主义的現实問題出發認識馬克思主义?”昂利·列斐伏尔在他的“馬克思主义的現实問题”一書的前言里提出了这个問題,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回答这个問題。对一种入門性質的著作,我們有权利要求在其中找到某一門学說的最基本的东西。那么,列斐伏尔以为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呢?他在第2頁上就告訴我們,他要撇开那些“專門性的政治問題”。的确,  相似文献   

12.
叶念 《心理学报》1961,6(4):64-65
1958年教学改革以来,我們曾采用广泛調查研究方法,深入中小学及幼儿园,研究一些教育心理学問題,如劳动教育、德育、語文教学、汉語拼音識字教学等各方面的心理学問題,并写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一葛銘人同志在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嗎?》一文,对《心理学报》一九六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陈立、汪安圣两同志所写的《色、形爱好的差异》一文,提出了疑問。陈立同志在同年十二月三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对心理学中实驗法的估价問題》一文,对葛同志的批評意見作了答复。我們讀了陈立同志的答复,总的印象是:抽象地肯定和具体地否定葛同志的批評意見。抽象地肯定表現在:文章首段承认:“不仅問題提出很及时,許多批評也很中肯,确实該引起心理学界深刻反省。”文章末段又談到:“最根本的問題还是宇宙观的問題,还是为誰服务的問題。問題  相似文献   

14.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15.
本刊本年第三期發表的庞朴同志所写的“否定的否定是辯証法的一个規律”一文(以下簡称“庞文”),引起了許多同志的討論兴趣,紛紛向本刊寄来了文稿和信件,对这个問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在这些来稿和来信中比較集中地討論了“辯証法”与“辯証方法”是否有区别的問題,也就是恩格斯著作中所指出的辯証法三大規律与斯大林著作中所表述的辯証方法四个特征是否有所区别以及它們相互间的关系問题;同时,对有关“否定之否定”这个規律的各項問題也有所討論。現在讓我們把各位同志所提出的意見加以归納分作下面的几个問題报导出来,以供大家討論和研究这个問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家治 《心理学报》1962,7(1):44-52
自从1958年以来,我們对工业生产中的技工培訓、創造革新和改进操作方法等問題进行了一些調查訪問和研究工作,涉及不同性貭的企业和不同工种,遇到了不少心理学問題。技能問題是其中之一。技工培訓的主要內容当然是技能訓练問題,而操作方法、劳动組織、劳动工具的任何改进,对于技能的掌握、改造和提高也都会发生一定影响,它們間接地联系到技能訓练問題。本文仅就我們所遇到的有关技能訓练的几个主要問題談談我們的做法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发刊詞     
“心理科学通訊”現在創刊了。我国心理学自1960年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屆代表大会以来,已有了比較迅速的发展。专业队伍扩大了;基本理論研究以及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教育心理、劳动心理和医学心理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开展;对我国教育、工业、医疗实践各方面心理学問題的解决,开始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們原已刊行“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心理是脑的机能,正象心理是客观現实的主观反映一样,是絕大多数人都接受的。但接受与理解显然不是同义的。事实上“心理是脑的机能”的許多拥护者总觉得心理活动不过是“借助”大脑进行反映而已,心理現象与生理現象間沒有什么規律性的联系,甚而有人断言心理大脑机制的研究可能因导向“生物学化”而对心理学有害无益。我們并不认为研究一切心理現象都必須涉及大脑机制,但我們认为完全离开大脑而企图彻底闡明心理过程的信念是不可思議的。 开展心理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所遇到的第一个疑难便是方法問題。我們当然完全有  相似文献   

19.
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維和存在符合=正确反映错誤思惟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作为问题提出来討論,原是从討論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讲述哲学根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叫做思惟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这个命題附带引发出来的。既是如此,問題从哪里来,就当回到哪里去。即对于思惟、存在、同一性等这些概念,恩格斯在这里是在怎样的意义土使用的,我們也必須依照他原来的意义来使用,来解答我們的問題。这应当是討論問題应有的一般准则。可是,在目前的討論中,有些同志对于这些概念却不是按照恩格斯的明确的規定,而是另作了游离的走了样的不是在同一范圍的意义来使用淙谎灾衫?但很难使人信服。因此,我认  相似文献   

20.
吕静  汪文鋆 《心理学报》1963,8(2):43-51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对小学生掌握应用題过程中的一般阶段性問題进行了研究。这里,我們就儿童只根据应用題的表面現象来解題的思惟特点作进一步探討。我們看到,低年級儿童在解答应用題时。往往不是从分析題意,了解題中条件和問題間的因果关系着手,而是从个别文字的表面现象进行演算。我們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掌握应用題概念,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