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鹏 《现代哲学》2016,(2):103-107
以往学界对北宋社会改革多聚焦于王安石身上,事实上包括二程在内的北宋儒家同样有过一系列的构想与实践。理论方面,二程自觉将天理本体作为儒家政治改革的根本规范,在更高水平上为思考政治本性以及现实政治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要求;实践方面,二程主张改革应以义为先,在理财、用人、对外用兵、君臣关系方面提出了有别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主张。在对王安石新法的批判中,二程以大中之道显示出儒家在现实政治危机中为捍卫自身文化价值而进行的探索与坚守。  相似文献   

2.
方旭东 《现代哲学》2012,(2):103-107
本文通过考察二程及其门下的科举改革论,揭示道学的实践之维。文章依次分析了程颢、程颐、吕大临和杨时对科举取士的议论,指出:程颢提案的要点在于以学校代替科举,与王安石的三舍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程颐集中揭露现行制度的弊端,其言辞对宋英宗不无触动;吕大临对选举制度曾有系统构想,具体做法既吸收了程颢、胡瑗等观点,同时对现实做了一定妥协;杨时总结了熙宁科举改革的得失,认识到三舍法的不足,对前科举考试的资荫为官方式给予了肯定。二程及其门下在选举取士问题上的议论,既有对现实制度的激烈批评,也有参酌古今而做的制度设计,由此可见道学之为实践智慧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和洛学的开启者,程颢、程颐兄弟在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二程思想的关系,二程自认为相同,他们的弟子及后世多数学者也不认为有什么重要区别。[1]但由于二程性格的差异及思想酝酿时期的长短不同,二程在人生境界及理论阐发上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4.
<正> 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更为激烈。同时,宋代又是国力较弱的一代,它始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又无力抵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以至激化,使得封建统治十分不稳,也迫使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积极寻求救治方案,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陆九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在哲学观点上分歧很大,但他们的变法思想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二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代表人物的变法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二程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中叶 ,伴随着熙宁新政而起的是元旧学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而对新学首先发难的是程颢、程颐兄弟。程氏兄弟对荆公新学总体上是否定的 ,但并不排除在某些方面对荆公新学有所肯定。其否定集中表现在认为荆公新学不知“道” ,不合“义” ,学术不醇 ,心术不正 ,企图通过否定新学来否定王安石变法 ,并力图以自己创立的洛学来代替新学在北宋中后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由洛阳大学、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香港孔教学院和嵩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日至 3日在洛学的发源地古都洛阳召开。海内外的 5 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 ,举行了隆重的程颢铜像揭幕典礼。一、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葛荣晋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 ,二程理学中的实学思想是明清实学的源头之一。在本体论上 ,吸取了二程的实学理论特别是程颢的“器亦道 ,道亦器”观 ;在人性论上 ,其性一元论思想体系受到程颢“性即气 ,气即性”和“善恶皆性”观点影响 ;在认识论上 ,“格物穷理”弘…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变法和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其中的哲学部分综述于后。一王安石的自然观侯外庐、邱汉生、陈正夫、任继愈、赵宗诚、田光烈和杨鑫辉等认为王安石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冯憬远则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祖述孔子,扬弃佛道,终于确立了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理学体系。理学较之传统儒学更具有思辨色彩,又摒弃了佛道悲观厌世、颓唐消极的成份,从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受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赏识,被奉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七百年之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判历史人物和某种学说,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不是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显然,由二程所奠基的宋代理学包含了许多新鲜内容,故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二程的理学思想相当注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据我所知,较有系统地研究二程思想的专著尚不多见,潘富恩和徐余庆同志所著的《程颢程颐理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和"浩然之气"相关的两段早期文献为中心,研究二程兄弟对这两段语录的不同诠释,并且以此观察其中体现出的二程在修养功夫方面的不同偏向:程颐的功夫有层次清晰的内外之分,其对主一持敬的特别强调是程颢所没有的;程颐将浩然之气理解为积累而成,而程颢理解为去私保全.以这些分歧作为依据,对于一些不明归属的二...  相似文献   

10.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兄弟二人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来引起世人的重视。现将1949年以来海内外二程研究的状况作一述评,以向学术界和关心此问题者提供二程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 《心理学报》1982,15(4):91-97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代的唯心主义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之学又有“身心之学”和“心性之学”之称,他们的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对后世,尤其是对朱嘉影响较大。本文从“心”、“性”、“情”、“学”等四个方面对二程的心理思想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程颢、程颐的识知心理思想,在心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这一点,哲学史家和心理学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阐述过程中,见解就很不一致了。这里不仅涉及到二程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他们的认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  相似文献   

13.
李永瑞  王铭  宋佳谕 《心理学报》2023,55(2):336-352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宋明医易学散论徐仪明一宋明时期,理学家多热衷于《周易》之学,仅北宋解易的著作就有六十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修、李觏、胡瑗、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等。这一时期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深入发掘《易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从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逐渐向广度和深度方面进展,曾多次举行全国性和有部分国外学者参加的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也出版了不少有如研究关学,闽学、心学的论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要比较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宋明理学发展、演变的线索,就必须对宋明理学的理论的奠基者即洛学学派的创始人程颢、程颐的思想作深入的探讨。国内关于评述二程的论文也相当  相似文献   

16.
张恒 《孔子研究》2020,(2):152-160
作为理学的主要开拓者,程颢、程颐兄弟通过引入新概念、新范式创发的新性论,是中国性论史上极具典范意义的重要形态。由于二程对孟子性论的推崇以及朱熹对二程直承孟子系谱的强化,学界向来多以孟子哲学为二程性论的不二源头。事实上,深入考察二程性论及其对先秦人性思潮的扬弃即可发现,这种"一线单传"的系谱构建方式有待省思。二程论性不仅承继孟子学派,亦兼容涵摄子思、告子、荀子等多家学派,堪称多源;在多源背景下,二程性论展现出了实质之辩(情性德性)、价值之辩(性善性恶)、人物之辩(性同性异)等多重面相,堪称多维。多源、多维审视有助于对二程性论及整个理学性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不仅较早地对《中庸》作过诠释,而且他的诠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王安石的《中庸》诠释,不仅扩大了《中庸》的影响,而且在促使士人更加重视"性命之学"探讨的同时,还进一步促使士人形成和加固了内圣外王的价值观(或担当精神),这在较大程度上回应了佛老的挑战。在内圣外王、性情关系等方面,虽然王安石与二程对《中庸》的诠释有一致之处,但从整体上看,相对来说,王的诠释存在"支离"之弊,而二程的诠释则更为圆融,故王的《中庸》诠释被洛学所超越是宋代《中庸》学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8.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有一老乡名刘攽,字贡父。两人私交很好,"每相遇必终日。"然而刘贡父对王安石倡导的变法却不以为然,加上他博学多才,平时喜欢揶揄别人,所以一逮着机会就嘲弄、戏谑王安石。为强国富民,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王安石都愿意为之,于是有人投其所好,出了个"好"主意:"若是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抽干,一定是良田千里,于民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近年来为学术理论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在中国传统思想最后一个理论形态——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二程兄弟的评价,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纵观北宋五子以后宋明理学所呈现的面貌和演变过程,完全可以说,理学的思想宗旨、理论论题、学术规模,都是由程颢、程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北宋中期的二程充满社会危机感,但反对变法,主张用加强封建道德修养的办法来克服社会危机。他们以封建伦理为中心,把天理论,人性论和修养论融于一炉,建立了新儒学体系。二程以混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和比附的手法,把封建道德天理化,同时吸收张载区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观点,提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论。二程的道德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