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休谟哲学产生后的200多年来,西方哲学界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中有三种最有影响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由休谟同时代的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黎德和后来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提出来的。1764年黎德发表了《根据常识原则来探究人类心灵》一书。这本书是专门反对休谟的,是从哲学上对《人性论》作出认真考察的第一部理论著作。黎德认为,休谟哲学的实质是怀疑主义,是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着重指出,休谟的怀疑论的根源是洛  相似文献   

2.
苏联A.C.Eor0Mo几OB:《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思想,出版社:《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1978) 10.H.八aBbl朋B:《法兰克福学派社会一哲学思 想批判》(1977) “思想》出版社:《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1978) H.c.ABToHoMoB:《人文科学中结构分析的哲 学问题》(1977) B.C.IllBblPeB:《科学认识中的理论和经验” B.米只Ma益T邢:《伦理学与人道主义》(1977) 3.M.qy八HHoB:<<科学真理的本性》(1977) H.H.CMHpHoB:、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进化论》 几.H.中H几,rlnoB二张萨特尔的哲学人本主义》 r.M.LIJTpaKc:<<社会矛盾》(1977) r.…  相似文献   

3.
冯契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契教授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之后,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作者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发扬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方面,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4.
关于贝克莱哲学性质,我国哲学史界的传统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近年来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并展开了讨论.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贝克莱哲学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其主要根据是: (1)传统看法是把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Existence is percipience,简写为E=P)这一基本命题视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其实这同贝克莱原意不符.贝克莱这里说的“存在”是指观念的存在,即感觉、思想、情感和想象的存在.这正如他自己所说:“一  相似文献   

5.
1992年2月27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京召开了“章韶华四部哲学著作出版座谈会”与会者50余人.会上,出版社总编辑张品兴对章韶华的四本书(《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出哲学的误区》、《走出哲学王国后的沉思》、《需要一创造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张品兴同志说,《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书,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的成果,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走出哲学的误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醒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发自内心地坚持“唯物主义路线”.“按照辩证法办事”,结果却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误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沼?对此,作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哲学史家A·C·弗雷泽在整理编纂《贝克莱全集》(四卷本,1901年出版)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贝克莱哲学中的一片“新大陆”——《西利斯》。他向人们宣告:“长期以来,尽管它为哲学史家和传记作家们所忽视,但不愧是十八世纪英伦诸岛上的形而上学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著作。”“每当我们翻开本书时,总能见到新的思想火种的闪烁”,“通篇都体现著作者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才能。”经过对《西利斯》和早期著作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弗雷泽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关于贝克莱哲学的新奇解释:贝克莱有两套哲学,一是以《人类知识原理》为代表的早期著作中所表达的唯我论哲学,一是《西利斯》所阐发的柏拉图式的“神中心论”,“万有在神论”(panentheism);“当我们从《人类知识原理》进到《西利斯》,我们就从洛克过渡到了柏拉图。”  相似文献   

7.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于去年出版了哲学研究所Ю.П.米哈连柯的《休谟哲学——二十世纪英国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书。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休谟的世界观或者现代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而是只打算阐述休谟哲学在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现代英国分析哲学的影响。本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休  相似文献   

9.
10月18日来华讲学的苏联哲学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B.列克托尔斯基在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座谈时,提到苏联即将于明年初出版的、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主编的《哲学导论》一书。他对该书写作的意图和结构的介绍,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哲学问题》杂志第9期发表了该书四位作者联名写的文章:《关于〈哲学导论>一书的构思》以及该书的前言和结束语,并附有该书目录。从1986年10月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重写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以来,苏联哲学界已有一些写作集体正在按在那个会上初步通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写作新教科书,但据列克托尔斯基讲,成  相似文献   

10.
17 17 18 1818 《共产党人》(《KoMMyHH叮》) 题目和作者世界观和道德(M.Ko。即、3oH)未来的人今天正在形成(中.noT的HKo蜘列宁的和2俘共处政策的胜利党建毅中的生产原则(H.fleTpoB。二的列宁关于党和国家的监督的思想之发展 (B.八oocKo必等)期数 《哲学简题》(《BonPoe曰中川oeo中H“》)77丹‘nJ乃J月‘乃‘77乃‘788只︸8 888 8 8 8 88 题目和作者期数对人的关怀和注意(社骗)10共产主义和社会进步(r.rJlo3epMa的10焉克思主义现代观和纂芝产阶般现代观的对立 (H.H洲6劫水aKoB)10煮产阶叛意毅形态的没落(M.M“翎H)10保卫和平是…  相似文献   

11.
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部主任克劳斯最近发表了《控制论与社会》(柏林1964年)一书,把他过去在《从哲学观点来看控制论》一书中所发挥的“唯控制论”观点进一步推广到社会科学问题上。这里译出的是他这部近著的第一章第一节。作者讨论了用数学方法、系统理论、模型理论和方框开关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控制论可以“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和方法,说什么“系统地和自觉地应用控制论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服务,这将会加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并为列宁从根本上进一步发展了的方法,并有助于更进一步详细地发展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读了诸葛殷同同志的《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两部高校辩证逻辑教材读后感》(《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以下简称《读后感》)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我作为其中一部书——《辩证逻辑教程》的作者之一,好像有一种义务在敦促自己应当对《读后感》发表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据《德国哲学杂志》1962年第四期报导,柏林德国科学院于1962年1月17日成立了哲学部。哲学部的主席是G.克劳斯,副主席是G.海登和W.苏芬豪埃尔,委员有16位:E.阿尔布莱希特、D.柏格纳、R.O.克罗普、M.克莱因、H.科赫、H.科尔希、A.柯森、H.赖依。G.门德、H.社勒、R.苏尔茨、K.茨韦林、M.布尔、W.艾布霍伦、O.克劳尔及  相似文献   

14.
提到波拉尼这一姓氏,我们就会想起经济人类学的主要鼓吹者之一K.波拉尼(匈牙利名:波拉尼·卡洛伊)。可是,这位波拉尼还有一个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胞弟,此人就是《M.波拉尼的世界》主人公M.波拉尼(匈牙利名:波拉尼·米哈伊)。也许,随着M.波拉尼的思想全盘介绍到日本,科学和哲学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撼。在这个意义上,R.盖尔威克的《M.波拉尼的世界》乃是赠给读书界的一份大大值得欢迎的礼物。实际上,早在本书问世之前,M.波拉尼的思想在日本就已有人问津了:佐藤敬三先生迻译了堪称他哲学精粹的《沉默知识的阶段》一书(1980年);  相似文献   

15.
《剑桥无神论指南》一书由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著名无神论者M.Martin(1932-)编著,该书分析批判了古典与当代的多种有神论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无神论的入门之作。本文是《剑桥无神论指南》第一部分《背景》的第三篇。作者综合近10余年来大量相关研究报告,对当代无神论与有神论在整个世界的变动与分布状况进行了全局性的介绍与描述。在国内学界对西方无神论发展状况普遍缺乏客观了解的情况下,作者提供的大量数据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在依靠充足实证材料的支持下,作者令人信服地分析了无神论水平与社会健康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驳斥了宗教信仰"天赋性"的观点。当然,在社会主义国家无神论的存在状况问题上,作者的偏见与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导论》选登: 哲学(第一章)〔苏〕M.C科兹洛娃(l) 存在(第六章)〔苏〕H.B.莫特罗希洛夫(l)社会科学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英二R.特里格(l)事实的相对性:从内部对传统观点的批判 W.B.韦默(l)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两种不同的哲 学观(待续)〔英〕G.P.贝克尔等(l)卢卡奇的晚期哲学  相似文献   

17.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8.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9.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哲学》2006,(6):112-113
《世界哲学》新年献辞编辑部(1)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德〕M.海德格尔(1)H.博德尔及其思想(专栏)何卫平(1)在场的特权?〔德〕H.博德尔(1)争论〔德〕H.博德尔(1)罗素《哲学问题》序言〔英〕J.斯科罗夫斯基(1)分析哲学和向黑格尔的回归〔美〕T.洛克莫尔(1)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