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工作记忆和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昌  李德明 《心理学报》2003,35(5):617-627
对心算加工年老化研究有助于阐明认知老化规律,然而有关心算老化的少量研究结果仍存在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十分复杂,表面上看,不同认知老化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导致了结果的歧异。例如,在心算的年老化研究中,有的研究结论基于群体的数据分析,如层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或方差分析,如Sahhouse和Coon(1994);另有一些研究先对每一个体数据作线性回归分析,如此得到斜率和截距(分别表示心算的中枢加工时间和外周感觉运动时间),然后再行层级回归分析或方差分析,如Al-len等(1992,1997)。这两类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果很不一致。从理论上看,只要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合理的,统计方法的不尽相同应不会导致矛盾。但在实际情况下,统计分析误差增加了结论不一致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揭示心算老化复杂性规律的难度。事实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可能来自于记忆、加工速度等不同认知资源的老化差异。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工作记忆和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被试共161人,20—79岁,身体健康,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以10岁段划分为6个年龄组,组间文化程度基本匹配。被试任务包括:(1)连续减法心算,分别为1000—3、1000—7、1000—13及1000—17等4种,在排除了被试看屏幕和按键的感觉运动时间后得到心算所需的时间;(2)数字计算工作记忆,根据工作记忆对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和储存的特点,要求被试计算完题后再回忆答案,以获得工作记忆广度指标;(3)“数字复制”(digit copying),以获得感觉运动速度指标。实验在386微机上进行。对所得数据分别进行了上述群体数据与个体数据分析。两种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显著降低。而且,控制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要大于控制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这说明,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但是,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二者的年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表明心算加工的年老化存在其特殊性过程,不支持认知老化的普遍减慢假说(genenalized slowing hypotllesis)。  相似文献   

2.
方俐洛   《心理科学进展》1985,3(3):69-72
在生物体系统中,生理节律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生理节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正在不断地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在过去十年里,对月经周期节律的实验研究证实了一些生理变化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行为包括基本的感知觉过程,认知及社会性行为。对在感觉机能中的月经周期节律变化的研究涉及到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本文旨在于综合对这五种感觉机能中月经周期变化的研究,以证明发生在感觉机能中月经周期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情感问题,确切地说即情感和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在伦理学史中一向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来说,这个问题是方法论上的关键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按照自己的方法和对象的特点,运用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成果,在这一成果中感觉论原则占着特殊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文献中,对这个原则研究、使用的情况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大量幼儿都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音乐课堂有益于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遗憾的是,很多幼儿音乐教学是在致而非治感统失调。进行幼儿感统治疗,需要认识到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的活动;要设计形式丰富的音乐课堂,让音乐成为幼儿感觉统合的途径;要在音乐教学中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视觉感觉记忆信息在模式识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振玲  杨仲乐 《心理科学》2004,27(3):624-627
该研究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两项全部报告实验和两项抽样模式识别实验,考察视觉感觉记忆(visual sensorymemory,VSM)信息在模式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限定利用短时记忆(shor-term memory,STM)信息的抽样模式识别作业中,识别出的模式与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在数量上无显著性差别,而在短时记忆和感觉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的识别作业中,虽然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数量并未增加,但识别出的模式比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数量增加了1倍(P<0.001)。这表明,未能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感觉记忆信息可被直接用于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音节在语言产生中的作用。首先简单介绍了音节的概念;然后介绍了两类语言产生理论关于音节存储和音节如何起作用的不同观点;第三,从实验研究的主要范式和主要问题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语言产生领域对音节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主要的研究范式有:掩蔽启动范式、重复启动范式、内隐启动范式和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研究的主要问题有:音节是否是言语产生中的功能单位,音节在言语产生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音节启动效应的发生位置。最后根据汉语音节的特点,分析了汉语词汇产生中对音节的研究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视觉感觉记忆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视觉感觉记忆(VSM)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实验材料为48个汉字。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只能利用短时记忆(STM)中的信息进行选取作业时,能选取的汉字数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被试可以同时利用VSM和STM中的信息时,能选取的汉字数要显著多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这表明,人能根据字音特征从VSM信息中选取字符。  相似文献   

9.
道教雷法一般的作用为驱鬼治邪、祈雨禳灾,从表面看来与内丹锻炼毫无关系。但金丹派南宗自陈楠起,其门人必须兼习雷法,这么做的目的除了使修炼者功行双圆外,还有没有其它目的?本文首先依道经总结雷法的施行过程,然后对其中的要求作出分析,找出了雷法的主要目的:让修炼者通过修炼,而达与道合真之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德情感论与道德理性论的分歧谈起,把道德情感界定为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特征,阐明在道德推理的过程中,虽然道德情感看似不在场,但对道德推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道德情感中的情绪性因素会对道德推理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其中相对稳定的社会性因素会对道德推理产生正向的稳定的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推理的固化,是道德推理成果的体现。道德情感又对道德推理起到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为她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此对认识论的研究踏上了科学、正确的道路。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哲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日渐高涨的呼声是:把价值观引入认识论的研究中。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必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符号是在认識和交往活动中代表其他对象和现象的物质现象。符号和被标志对象的联系在人那里是以人脑的反射活动为中介的。不使用符号,概念思維是不可能的。符号是被标志对象的思維映象的載体。而被标志对象的思想映象則是符号的意义。符号和被标志对象的联系的任意性并不排斥符号多方面的有定性。符号的基本类型有:特征、信号、科学符号、象征和語言符号。特征可以看作是对象或现象的标示、指示和症状,并且可以帮助从性质推論对象,从結果推論原因,从现象推論本质。信号是一种特殊的記号。在现代信息論中,信号得到了广义的解释,在高級神經活动和专门的人造系統中,信号是在狹义的意义上使用的。具有专門科学意义的符号在符号系列中占有特殊地位。科学符号是約定俗成的,它与意义的联系具有約定性质。科学記号在科学研究和发展中有很大意义。象征作为符号的一种,具有許多的特征。象征是一种外在的现象,它約定地、通过內中所包含的直观形象提示一定的常常很有意义的抽象的內容。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切存在的和可能的科学約定符号系統的基础。符号在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創造和使用始終是决定于人的反射活动的更一般的法則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不作为惯性领域的研究发现, 当个体没有获得先前更优机会是源于他人或外界等不可控因素时, 个体仍会倾向于继续放弃当前次优机会, 且后悔情绪未能对此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失望情绪适用于解释此种情况下的不作为惯性, 或可成为后悔情绪解释的有效补充。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首次探讨了失望情绪在不作为惯性产生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各自变量对失望情绪(体验失望和预期失望)和作为可能性均具有一致的影响力, 且预期失望在不作为惯性的产生中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 失望情绪可能也是导致不作为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是理论上对自然的征服,因此,离开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自然科学。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类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感觉到,但要理解其本质和规律性,则必须通过理论思维。在科学史上,逻辑中的类比方法,就对细胞学理论的产生起到了助发现作用。十九世纪动植物解剖研究的兴起和理论思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存在,是以其所设定的行为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全部实现为目的的。如果一部具体的法律规范的全部或一部,失去了这个终极目的或与这个目的相背离,那么这个法律就应被废止或修改。就法律强调生效的普遍性而言,法律一经生效,即应始终服从于这一终极目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部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不能产生预期的功效或得不到圆满实现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是法律调整存在误区使然。此处所说的误区,笔者意指立法与社会生活的不相适应性和人们行为与法律要求的差距。一、“误区”存在的客观性法律的调整功能是否得到…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教育是实施大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有利于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尤其在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学习由本原文化所产生出的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汉政权建立后,致力于巩固政权,重建社会秩序,这其间士人群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建章立制,稳定社会。其二,制定和完善礼仪规范,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其三,教化社会。部分士人入仕后担任政权的中下级官吏,他们在任期间,设立学校,教化民众,消除民众的反抗意识。同时严明法纪,为社会秩序的重建做出了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8.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通过隔板观察,接受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批判唯我论的时候曾经指出,不能把实践和认识论分割开来考察。因为在日常生活领域中,许多唯心主义者也可以承认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不要把实践范畴列入认识论?这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分歧所在。(参见《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8—141页)所以,讨论实践问题必须把实践与认识论密切联系起来。研究实践的社会性也是如此。把实践与科学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这应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纠缠于日常生活中的看、听是否实践,没有多少意义。这也是本文在“社会主体”之前冠以“科学认识”的原因。实践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作为认识主体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这是极浅显的道理。但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主观映象?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①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知觉、表象、概念、推理等等也都是不同层次的主观映象。列宁所说的感觉,是包括知觉在内的广义感觉。从概念来源上看,主观映象本是一个哲学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同时,还主张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主张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