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队情绪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队情绪指不同团队成员情感成分的整合状况。通过搜索2000年以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团队情绪的组成成分以及团队情绪研究方法,梳理出团队情绪的形成过程,从团队情绪规范、不同情绪状态和特指情绪三方面回顾了团队情绪对团队产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团队情绪的主要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明确指出探索团队情绪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将会深化团队研究  相似文献   

2.
梁亮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2009,15(4):334-338
探讨了婚姻关系中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86名被试完成了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发现:低自尊导致了高情绪表达冲突,且高情绪表达冲突不利于伴侣的情绪表达和婚姻满意度;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和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的情绪表达冲突高于女性,且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考察了建言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 然而探讨情绪影响建言的研究则是新崛起的一个方向。文章一方面从情绪影响认知信息加工最终影响建言决策的微观角度来分析情绪与建言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组织行为研究的宏观层面探讨情绪与建言关系, 并以情绪事件理论、情绪循环理论和情绪反馈理论为基础, 结合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献, 对员工情绪产生的几大来源, 员工情绪对建言决策的影响, 建言者的情绪对被建言者(建言对象)的情绪影响, 员工建言被采纳与否等几个涉及情绪的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构造了建言行为情绪机制模型; 系统地揭示了整个建言行为链上伴随的情绪机制, 并对恐惧、希望、心理安全、后悔等情绪对建言的影响作了示例分析。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杜建刚  范秀成 《心理学报》2009,41(4):346-356
在深入剖析情绪感染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在服务消费中多次情绪感染对消费者负面情绪的动态影响。作者采用实验法,使用真实情景录像作为刺激物,验证了在服务消费中,正向情绪感染和负向情绪感染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服务人员的情绪、语言和行为都会对消费者负面情绪产生持续的动态影响,同时证实了情绪感染敏感度对情绪感染过程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治国  刘宏艳 《心理科学》2015,(5):1087-1094
正确识别面部表情对成功的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面部表情识别受到情绪背景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为视觉通道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和跨通道情绪整合效应;然后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情绪冲突效应和语义阻碍效应;接着介绍了情绪背景对中性和歧义面孔识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背景的情绪诱发效应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 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 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伪装体现了情绪的社会性和适应功能,是情绪的一种调节策略。该文综述了有关儿童情绪伪装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情绪伪装的家庭、同伴、文化等外部因素和言语能力、性别角色、气质特点等内部因素,探讨了儿童情绪伪装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博客积累的海量信息为直接快速地测量社会情绪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构建了微博基本情绪词库,结合在线文本词汇匹配技术对数百万用户的情绪进行分析,得到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五种基本社会情绪。发现快乐与其它四种情绪显著负相关,而四种情绪之间正相关,符合情绪维度理论;工作日的快乐情绪显著低于周末;重要节日和事件引起了社会情绪的相应波动。这些结果都表明基于微博的社会情绪测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之一,建立具有情绪表现力的人机智能系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情绪建模方法,总结了典型的虚拟人情绪计算模型,归纳了情绪和感知的相关成果,梳理了虚拟人情绪表现方法。针对情绪建模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虚拟人情绪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虚拟人情绪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钦  王岩  罗峥  陈静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259-1266
情绪对记忆的促进作用, 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 情绪对记忆的损害作用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情绪诱导的记忆损害的条件和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和解释。并且, 在证实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之后, 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 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控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呢?虽然已有的情绪调节研究对一些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抑制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考察了情绪调节对情绪事件记忆的影响。但是, 关于情绪调节是否可以有效地调整情绪唤醒对中性项目记忆的影响, 目前只有少量的研究。对情绪调节影响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还所知甚少。因此, 本项目拟综合使用行为测量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在考察情绪唤醒对记忆的损害效应的条件和机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抑制和忽视等情绪调节策略调控记忆中的情绪效应的有效性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将会有助于对情绪、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的理解, 并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活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宇平  周冰涛  杨波 《心理学报》2022,54(3):270-280
本文基于情绪调节理论, 以暴力犯为被试, 通过2项研究探究了情绪在攻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采用改编的反应时竞争范式测量个体攻击行为。结果发现, 情绪调节动机在负性情绪与攻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证实了负面情绪状态下, 暴力犯会为了调节情绪而实施攻击。研究2进一步表明, 攻击的确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具体来说, 在暴力犯群体中, 实施反应性攻击之后, 会伴随着正性情绪的提升和负性情绪的下降; 实施主动性攻击之后, 个体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都会提升。文章从对攻击结果的预期和攻击的实际效果两个角度, 对攻击的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验证, 为情绪在攻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解释。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应设法避免个体通过攻击调节情绪, 引导其使用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以减少攻击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两个模拟量刑实验,具体考察了案件无关情绪和案件相关情绪对法官量刑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案件无关情绪显著影响法官量刑。法官在悲伤情绪下所判刑期短于中性情绪,愉悦和愤怒情绪与中性情绪下刑期无显著差异。案件相关情绪显著影响法官量刑,法官同情情绪下刑期更短,厌恶和愤怒情绪下刑期更长。性别对法官量刑无显著影响,从业时间对法官量刑无显著影响。性别和从业时间对案件无关情绪和相关情绪诱发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程瑞  卢克龙郝宁 《心理科学》2021,44(6):1336-1345
个体的恶意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伤害、欺骗与捉弄他人三方面。本研究旨在考察愤怒情绪对上述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设计了愤怒、恐惧和中性三种情绪诱发条件(后两者分别作为愤怒情绪的消极和中性情绪对照),以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在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伤害和欺骗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在观点流畅性、新颖性和伤害性上均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而对于捉弄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仅在观点流畅性和新颖性上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而情绪唤醒度仅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是愤怒情绪促进不同类型恶意创造力的通用路径,而情绪唤醒度是愤怒情绪促进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的特异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下的青少年情绪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关于情绪调节及其相关变量发展的研究,本文对社会变迁下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情绪智力以及情绪调节态度的发展如何反映了社会变迁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同时,根据情绪研究和发展研究在方法上的特点,指出了情绪发展研究的挑战并提出了方法上的改进——追踪法研究和时间取样法研究。最后,介绍了有关青少年情绪发展追踪和时间取样的实证研究,通过其会聚式的结果推论在中国当前背景下减弱调节策略是一种有效且具适应价值的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5.
情绪劳动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按照组织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表达, 是服务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Self-Regulation Theory), 探讨了员工个体内负性情绪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效应, 以及个体间水平上员工工作年限和情绪智力对该效应的跨层次调节作用。通过分析收集自210名呼叫中心员工14个工作日的追踪数据, 本研究发现员工每天的负性情绪显著抑制了深层动作; 工作年限和情绪智力显著调节了个体内负性情绪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效应。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了情绪劳动的研究中自我调节理论的作用, 本研究也据此讨论了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有关辩证情绪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情绪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并从一个本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演变为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课题。辩证情绪是指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共存。文章对辩证情绪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主要包括辩证情绪研究范式的演变、辩证情绪的诱发方法、辩证情绪的测量方法以及辩证情绪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贡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文章对辩证情绪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翟晶  陈旭 《心理科学》2016,39(1):109-115
情绪调节是依恋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和相关认知神经证据,阐述了三种依恋风格者的情绪调节特点。焦虑型依恋调节负性情绪时存在注意分配的优势和表达抑制的不足;调节正性情绪时还采用了情景选择和情景修正策略。回避型依恋调节两种效价情绪均使用了表达抑制,调节正性情绪时还使用了认知重评。安全型依恋使用认知重评、注意分配和情景修正策略,效价差异不突出。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有利于改善非安全型依恋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对某医大296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其中情绪调节方式较为单一的34名学生进行干预实验,再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和《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考察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医学生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包括忽视、重视、抑制、宣泄)的使用较为均衡。实验组增加了对负性情绪的宣泄和抑制策略,其焦虑、厌烦和愉快学业情绪发生了积极转变;记忆组改善了记忆策略的同时其焦虑、羞愧和兴趣学业情绪发生了积极转变。说明情绪调节策略训练和记忆策略训练均可使医学生一些学业情绪发生积极转变,但前者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9.
群际情绪理论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6):940-947
群际情绪理论认为, 群际情绪是当个体认同某一社会群体, 群体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时, 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情绪体验。群际情绪借用社会认同方法, 采用集体自我的概念作为其理论的源点, 认知评价、情绪、行为倾向是群际理论的三件套; 群际水平的情绪不同于个体水平的情绪; 群际情绪取决于群体认同水平; 群际情绪弥散于整个群体; 群际情绪有助于激发和调节群内、群际态度和行为。新近的研究也为群际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群际情绪理论为消解偏见和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易感性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重清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
从个性视角看情绪-认知关系从而提出情绪易感性概念,专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而区分于情绪敏感性、情绪性、情绪风格、情绪调节等概念。对涉及情绪易感性的情绪启动研究、情绪STROOP研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需要整合行为和生理水平,研究情绪易感性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