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普里戈金在(与伊·斯康热合作)《从混沌到有序》一书的得论冲指出:“今天,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移到‘关系’,转移到‘信息’,转移到‘时间’上。”(《从混光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这个观点上的改变,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与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是相适应的。当代的科学发现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关系交织而成的无限庞大的有组织的系统。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说明世界的总体或世…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被誉为现代中国的三大儒,他们三人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继往圣,开绝学,是他们三人共同的信念。然而他们的思想方法,理论结构又各不相同。后人有“马重在‘尊德性’,熊重在‘道问学’”之说(杨玉清:《关于熊十力》,《玄圃论学集》)。这个说法大体上符合事实。马一浮生前对熊十力、梁漱澳有过评论,他评梁漱澳“只重事功而忽视心性根源”。评熊十力“骛于辩说而忽于躬行”(梁培宽《先父梁漱漠与马一浮先生》,《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体味出,马的思想路确乎是重在“等德性”,他…  相似文献   

4.
一、老子之道是否实际的存在?老子之道究竟是实际的存在,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这个问题是由陈鼓应先生提出来的。他自己回答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这个回答恐怕并不符合老子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先哲的思维特性。按这种说法,老子关于“道”的一切特性的描写,就仿佛一位数学家在随意构造、推导关于纯数学方面的定理,而不受任何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若是如此,这个“道”不仅“可道…  相似文献   

5.
马一浮以“六艺论”自觉挺立了儒学的教化维度。马一浮非常重视《论语》,并将其置于“六艺之教”的观照下以显现“大义”。他认为《论语》处处都体现了“六艺”大旨:《论语》有“问仁”“问政”“问孝”三大问目,其中凡答问仁都是“‘诗’教”义,答问政都是“‘书’教”义,答问孝为“‘礼乐’教”义。又“‘易’教”是“礼乐教”之原,因而“‘礼乐’教”即蕴涵“‘易’教”;“‘春秋’教”是“‘诗’教”“‘书’教”之用,因而“‘诗’教”“‘书’教”中自然有“‘春秋’教”。这一诠释进路的意义在于:一是将《论语》融摄于“六艺之教”,继承并贯彻了儒学“教化”观念,使“六经”在儒学现代化这一学术视野中依然可以“在场”。二是重新绾合“六经”和《论语》在本源意义上的联系,为“六经”是孔子之教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证实原则的倡导们认为,证实原则的含义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灾难性打击。卡尔纳普说:“在形而上学的用法上,‘上帝’一词是指某种超出经验的存在。这个词被有意地剥夺了与物质存在或内在于物质的精神存在的关系。由于它不能获得新的意义,因而没有意义。”在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中,可以看到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的另一个例证。他说:“假如‘上帝’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词,那么,有一个上帝存在甚至不能是或  相似文献   

7.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8.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9.
“达摩”是梵文dharma的音义,在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按照其意义一般则译之为“法”。这个词出自于词根“dhri”,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原初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以后这个词不断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时代,这个词出现在阿育王碑上,它的意思则完全与道德伦理观念联系起来。当时,阿育王还任命了一批主管和监督社会道德的官员。他们的官衔称为‘达摩——摩诃摩德罗’(Dharma-mahamadra),可译成‘道德部长’,但后来其意义转为‘施舍及宗教事务高级官员’。在…  相似文献   

10.
李明欢在其文章“欧拉伯:源起、现实与反思”一文中对“欧拉伯”一词来龙去脉有较多论述。“‘欧拉伯’(EuraNa)是由英文‘欧洲’(Europe)与‘阿拉伯’(Arabia)两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人造词。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结束不久.法国新创刊的一份以欧阿合作为主题的时事评论杂志,以《欧拉伯》(EurabiaNewsletter)为刊名.由此正式‘制造’了这一新词。该杂志围绕当时‘欧一阿对话’(Euro-ArabDiaIogue)发表评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欧拉伯’一词.却逐渐被英、法、德、荷等诸多拉丁系语言所接纳,成为一个国际性词汇。”(李明欢,2010)“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欧拉伯:欧洲一阿拉伯轴心》(以下简称(《欧拉伯》)一书,对‘欧拉伯’进行了重新解构,将其定义为‘欧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兰化’的政治标签,并进而衍生出‘欧拉伯威胁论’,从而引发欧、美、中东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欧拉波’成为研究当代欧美政治的重要新概念。”(李明欢,2010)  相似文献   

11.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12.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3.
批判哲学有一个实质性的内核,这个内核在单独考察《纯粹理性批判》时不受注意。但正是在举办《纯粹理性批判》庆祝活动时我希望能想到这个内核,特别是康德所提出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联系具有最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人们常常坚决要加以证明的康德的“严格主义”,使人们有可能不断地考察《纯粹理性批判》“本身”。当利特(Theodor Litt)说下面一段话时,他确实是对的。他说:“事实上的‘伦理要求’几乎从来未曾这样严峻地同一切和谐的伦理理论对立过。道德哲学家数百年来就以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同意《内篇》为庄子所著的传统意见,所以本文主要以《内篇》作为论证依据。在后人眼里,庄子一直是位隐士的形象。郭象说读了《庄子》,可以使人“去离尘埃而返冥极”(《庄子序》),远离人世。冯友兰先生说庄子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他从‘为我’的观点而‘终身不仕’。”(《中国哲学史新编》)但这都只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他的思想还有另一方面;他不仅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还有具体的政治措施和伦理主张,这些政治措施,有的与他的无为思想一致,而有的则流于权谋,明显地背离了他所标榜的清静无为的政治原则。庄子总的政…  相似文献   

15.
弘道 《天风》2022,(9):41-43
<正>在《天风》2022年第6期上,笔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以色列’这个名字含义的演变”的文章,目的是想要说明“以色列”这个名字在圣经中有几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用法,既可以作为雅各这个人的名字,也可以作为对整个以色列民族和分国之后北国以色列的称呼,还可以指被掳归回以后的犹太人、上帝的圣民。有读者阅读后回应称:  相似文献   

16.
亦谈阴阳平衡论──与柳少逸、蔡锡英二同志商榷赵辉贤《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载柳少逸、蔡锡英《从天子卦阴阳变化规律谈阴阳平衡论》(以下简称“柳文”)一文,对“阴阳平衡论”进行了“驳斥”。柳文说:“阴阳平衡论,将阴阳解释为‘动态平衡’,意为阴阳是平衡...  相似文献   

17.
石里克在《意义和证实》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显然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的可能性’。”“通过实指定义,可证实性就同第一种意义的经验(指感觉材料——笔者注)联系起来了。”什么是实指定义?实指定义就是用指明某些词的实际用法的行动解释这些词。最  相似文献   

18.
《论语·里仁》记“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人据此认为,孔子及儒家不主张远游。其实,这是对孔子这句话的片面理解。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父母在时不远游,远游则不符合孝的原则;二是如果远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并安排好往返的时间,告诉父母,...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到冯友兰教授题为《哲学与哲学史》的论文(见《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其中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殊任务”一节说:“战国时期,公孙龙作《白马论》,主张‘白马非马’。当时及后来的许多人认为这是诡辩,因为在常识中,一般都说‘白马是马’。其实‘白马是马’和‘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并没有冲突。‘白马是马’是就马这个名  相似文献   

20.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际遇,再一次使人们追问哲学的合法性。但究竟以什么作为哲学合法性的判据,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近年来,赵汀阳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试图对已有哲学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改变”(赵汀阳:《自述》,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亦即“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变成另一种东西”(赵汀阳:《存在就是做事》,载《天涯})1997年第1期),从而结束一切旧哲学。在他看来,“旧概念的哲学”或“经典哲学”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无用”,即“旧哲学(西方哲学或以西方哲学为思维模式的哲学)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思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