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业等;近几年又提出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等,这些方法丰富充实了内隐联想测验,是对Greenwald提出的IAT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凤芹  冯成志 《心理科学》2012,35(4):799-805
在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称许性会对研究的效度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者希望能得到被试的真实态度和反应,从而极力避免这种社会称许性偏见。内隐测量工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研究者能够获得未加任何粉饰的态度测量结果从而消除和避免自我表现和社会称许性。本文通过四个实验考察了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掩饰的持久性、掩饰的条件化和IAT经验的迁移性,结果显示:(1)被试可以通过一定的反应策略来掩饰其真实的内隐态度,从而使所测得的个体内隐态度和群体内隐态度失真,典型的反应策略是均衡相容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速度;(2)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需以先前的IAT经验为基础,且IAT经验无需属于相同的测验范畴,对IAT原理的掌握将有助于被试成功地实施掩饰;(3)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先前的IAT经验越久远,则成功掩饰的可能性越低;总之,内隐联想测验并不能彻底避免社会称许性。  相似文献   

3.
规范性分析详细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内隐测验所应当具有的一系列标准和特征。通过对内隐联想测验的三个新变式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些规范性特征和标准的检验, 发现相对于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而言, 无再编码和单区组内隐联想测验更符合What标准和How标准, 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内隐标准。  相似文献   

4.
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该文先对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原理进行了介绍,再从性能及应用两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论述。最后,通过分析指出该方法符合现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依据经典IA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的核心原理构建了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Preschooler-friendl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PSF-IAT)。它由两部分联结任务组成, 以反应时为指标, 通过对概念刺激和属性刺激之间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对幼儿的内隐态度进行间接测量。本研究采用两种方式对PSF-IAT范式的适用性进行验证:首先, 将PSF-IAT用于测试幼儿对花和虫的态度, 检验该范式在非社会范畴概念态度研究中的可行性; 其次, 将PSF-IAT用于测试幼儿内隐种族态度, 并验证其与另一种幼儿内隐态度测试方法间结果的相关性, 检验该范式在社会范畴概念态度研究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PSF-IAT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行为反应的特点, 能有效测量幼儿的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6.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一种评估个体对两个概念的自动化联系强度的间接测量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有很多证据显示,较之于外显测验,IAT能为研究提供更多新的信息,但其信度、效度指标都有待改善,而且不同学者对其测验原理仍有不同解释。因此,研究者对IAT的应用及对其结果的解释需持谨慎态度。另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IAT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和一些IAT的变式。  相似文献   

7.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力(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一笔式人格测验。  相似文献   

8.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测量并设计相应的态度量表进行外显的态度测量,采用2(男\女)*2(文科\理科)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之中,并且刻板印象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2)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学科差异非常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3)对于与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对应的外显态度,学科与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4)性别——学科刻板印象与其相对应的外显态度间相关不显著,二者存在着分离。  相似文献   

9.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4-1558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T),是对内隐联系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也称为内隐联想测验)的修正,它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使用传统IAT中的两类别的属性材料和两类别的概念材料以及与IAT相同的联接-反应对。在设计BIAT时,焦点类别的选定对其测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Sriram和Greenwald的研究已经初步证明BIAT方法可以成功运用于测量内隐态度,认同和刻板印象。本文回顾了内隐联系测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式,着重介绍了简式内隐联系测验,结合Sriram的应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中联系作业(GNAT)、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是测验内隐社会认知的4种新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继承与发展,都可以用来评定对单一态度对象的联想强度。文章通过实例分别对这4种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的设计程序、信度以及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测验的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之目的是建构适用于我国的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测验。经各种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能力测验还是个性测验,它们在信度和效度上均达到了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军用能力倾向测验是为军事需要服务的能力倾向测验,它有独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整个能力倾向测验领域起关键作用。在特殊能力倾向的效度研究,能力理论的验证,发现新的能力和测验手段上的创新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的编制及标准化工作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这套“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该测验包括数字鉴别、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作记忆、双字词再认、三位数再认、无意义图形再认7项分测验,其软件程序用C语言编写。为了使测验标准化,并获得有代表性的常模资料,在全国6大行政区取样2443人进行了测试。该测验适用于具有小学4年级以上教育程度的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年龄范围为10—90岁。为学生和成人两部分样本编制了两套各年龄组量表分换算表。该测验的区分度、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及效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汪玲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0,32(4):458-463
该文就元认知的本质和要素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已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元认知的内涵界定为“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并确定了元认知活动的三要素,即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论述了每一要素在元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元认知三要素关系示意图描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中国常模的修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蓓里 《心理科学》1993,16(2):99-103,94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是由美国的马腾斯专为运动员编制的特质焦虑量表。它是一种与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的、能够有效地测出被测者通常在运动竞赛(或游戏)时焦虑水平的量表。我们在全国六大区十四个省市抽取了2,988名被试,修订了10—12岁(男、女),13—15岁(男、女),16—18岁(男、女)和19—25岁(男、女)的八个常模。同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本量表可以作为对业余的或专业的运动员进行运动竞赛焦虑的诊断与研究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全国常模制定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在全国范围对约2000名被试试测后,本研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1)各变量原始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2)对各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认为该测验测出注意的稳定性、广度、转移、持续性和集中性;(3)各变量原始数据有显著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4)信效度检验结果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5)制定了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进  李劲松 《心理科学》2000,23(3):301-305
本文通过对心理测验的回顾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合,把传统的纸笔测验与动态心理测验相比较,认为动态心理测验具有目标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三个特点,能够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与群体作业任务,并且能够对阶段性的问题作出考察,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点.同时也提出,计算机模拟测验要更加注意外部效度与构思效度,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局限,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
维度的结合与分离对归类不确定性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莫雷  赵海燕 《心理学报》2002,34(5):28-37
探讨在归类不确定的情境下目标与预测特征两个维度的结合或分离对被试特征预测的影响。共包括 3个实验 :实验 1在Murphy和Ross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非靶类型中目标及预测特征的基本概率 ,考察被试的特征预测是否会受非靶类型信息的影响。实验 2探讨非靶类型的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与否是否会影响被试预测特征时对非靶类型信息的使用。实验 3探讨提高靶类型中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的比例是否影响被试对特征的预测。结果表明 :当非靶类型中目标与关键特征处于分离的状态时 ,被试在进行特征预测时没有利用非靶类型的信息 ,符合单类说的假设 ;而当非靶类型中目标与关键特征结合时 ,被试在进行特征预测时则会利用非靶类型的信息 ,符合Bayesian规则 ;靶类型中的目标与关键特征结合的比例提高 ,被试对特征预测的概率也随之提高。据此 ,本研究将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比例这个变量加入Bayesian规则的计算公式 ,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订了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认知发展诊断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资料,在390名北京小学生样本中的修订结果表明,该测验具有稳定的信度、良好的效度、适当的难度和理想的区分度,适合作为小学生认知发展诊断工具。对应用的范围、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THE NATURE OF THE ENTREPRENEU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