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佛教的主流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与实践,已故真禅大和尚乃是其中倡导与实践人间佛教思想最为积极有力者之一,贡献很大,影响广泛。这与他亲近现代高僧大德,广学多闻,对佛法有深刻领会相关;这也关系到现代佛教发展的大势和真禅长老身处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并作为上海佛教重要领袖相关。真禅长老的许多著作都关注了佛教与人生的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凡夫众生应该藉假修真,因此必须爱惜寿命,积累福德而学佛证道,又要不离世法大作利生事业。真禅法师把佛法、养生和人间事业冶为一炉,主张出家人要以自己的努力,创造人间乐土,出家禅僧要坚持“农禅并重”;在自身精进不已的同时,又要发扬大乘佛教慈悲众生的精神,贯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真禅法师最后的十几年一直在实践着这这一最有意义的事业——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当代佛教的主导思想是在继承了近代佛教先进思想的太虚大师等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发扬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佛教思想理念。关于佛教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如果就广而言之,其思想之广博以一言半语不可言尽。今本文仅就从当代高僧真禅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而言,就可窥见其思想博大而精深,影响深远而重大。我们就从真禅法师对佛教的重建和振兴、国际友好往来、佛教现代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发展佛教社会慈善等方面,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真祥法师是佛教与“和谐社会”的真正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禅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禅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不应厌弃现实世界,而是要用自己的一片清净之心,去改造和建设现实世界,使之变成净土世界。”(《论人间净土》)第三,真禅法师以禅学思想和华严思想丰富了人间佛教的内容,认为禅法“存在于人间,而且要利益人间。如果离开了人间,就不会有禅法,也就谈不上修禅。”(《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禅的可贵就在于其实践精神,真实的修持。再者,真禅法师认为,学禅,除了真实修持以外,也要学习佛教经典,即注重佛学思想研究,把它看成是禅学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出家的佛教僧人的修行不能仅限于自了自利,更要发扬利他精神,对于“利他”,真禅法师不仅用禅法来概括,还用普贤精神来发扬。由于利他,资生福利的事业也就自然成为了人间佛教思想实践的具体产物。真禅法师反复强调“资生福利事业,不仅直接利乐众生,而且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我们佛教徒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义举,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所以,资生福利事业,是内益于己,外益于人,生益于时,死益于后的伟大事业。它既体现了佛法的根本精神,也适应了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因为,通过这一利生实践,有助于形成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创造和乐共处、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佛法与人生》)真禅法师对人间佛教的诠释和实践,对当代佛教具有相当的影响也直接批量导着今天玉佛寺佛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真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曾给当代中国佛教以极大影响。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团体,相继成立有各种类型的佛学院、佛迦培训班,佛教图书馆或阅览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响。所以,当代上海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础。真禅法师十分关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们作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基础。第三,初中佛陀遗教,广作弘法利生之业。真禅法师一生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从80年代起,在真禅法师的率领下,上海佛教界的僧众及其居士,本着人间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愿,在关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日至3日,上海玉佛寺举行了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代表们对真禅法师为当代中国佛教所做的贡献做了认真的总结,指出他的一生,“爱国爱教”是矢志不移的思想基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佛教界为因顺时代需要,大力兴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弘扬佛法的新形式、新思路。现代中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都市上海,其弘扬佛法的事业教也走在最前列,近代高僧——从虚云、圆瑛、太虚、震华、持松、应慈、苇舫等一直到真禅长老,都无一例外地在上海留下了他们弘法的足迹,玉佛寺又是上海现代佛教发展的重要基地。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真禅法师率先恢复上海佛学院以培养人才,著书弘法,兴办多种文化事业,既凸显玉佛寺的文化地位,也贯彻和宣传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在佛教文化方面的领军作用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先辈们积极弘扬佛法的传统。为玉佛寺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对玉佛寺近年来在弘法工作上新的跨越提供了可能。抚今追昔,在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对这位爱国高僧致以由衷的敬意,对他在玉佛寺弘法文化事业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其所产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7.
沉痛悼念真禅法师高振农1995年12月1日早晨五点三十分、中国当代高僧真禅法师圆寂了。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11月13日,海内外诸山长老和他的皈依弟子们在玉佛寺祝贺他八十嵩寿时,他还精神饱满,丝毫没有一点病态。在庆典大会上,他...  相似文献   

8.
应台湾光德寺住持净心长老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住持真禅法师,于1993年1月5日至15日首次到台湾进行弘法访问。在台期间,他主要是参加光德寺举行的传戒大法会,为新戒比丘讲戒,同时还参访了40余所寺院、精会和佛教团体,会见了许多佛门旧友,结交了一批新知,受到热烈的欢迎。6日上午,真禅法师随喜参加光德寺按佛制进行的托钻行化,在高雄市区接受善男信女和各界人士的布施。6日中午,真禅法师参加台湾各佛教团体为欢迎大陆佛教界人士举行的宴会,并在宴会上发表了大陆佛教现状的讲话。7日上午,真洋…  相似文献   

9.
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只是为了修学和说明的方便而已。在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中,无论是理入还是行入都分别同样地并且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达摩禅法的理行并重而重行的即行即解即证的顿悟的精神原则,而达摩禅的这种在实际生命、实际事行的当下直接证入最高真理的即行即解即证的精神原则也确实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顿悟禅的基本特征。达摩的禅法也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尚简易直截、重实践和实证的精神特点。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以简括的文字概括了佛教大小乘的所有的基本义理和实践,这表明达摩禅具有极大的涵括性和融摄性的精神特点,具有向多种层面解释和发挥的可能性,后来的南宗禅和北宗禅、看话禅和默照禅等都可以说是对达摩禅法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发挥和发展。达摩禅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的基本精神,道信是试图将达磨禅奠定的基本的精神原则予以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而慧能则是将达摩禅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真正完成者,是六祖慧能将达摩禅奠定的精神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在玉佛寺佛教制度建设史上,真禅法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其丛林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既是对太虚大师、震华法师僧制建设思想的承继与展开,也是对玉佛寺今日弘法利生事业的奠基,以及对僧众学修路径的指向。他的思想中蕴含了佛教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展现着当代佛教制度建设的尝试与实践,昭示了中国佛教在新的时节因缘下与社会的协调与适应。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注重制度建设是玉佛寺之传统家风。近现代玉佛寺云集了太虚、震华一大批法门龙象,他们在僧制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成为日后玉佛寺中兴期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第二,真禅法师在玉佛寺开始了他的佛教制度建设的伟业。四十年代初,玉佛寺住持远尘法师退居,震华法师继任,召真禅法师到玉佛寺协助其办理上海佛学院。真禅法师受任为佛学院训育主任,并担任玉佛寺堂主、代理副寺,成为震华法师的得力助手。真禅法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任玉佛寺住持。结合上海为这一中国商业都市之首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为上海佛教以及中困当代佛教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具体说可以概括为:农禅并重制度在都市佛教中的定位;注重制度建设,培养弘法人才,这包括学戒制度、僧教育制度、寺院学修制度、寺院人才选拔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慈善弘法制度等等。所有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佛教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生存与发展。其次,真禅法师还非常重视佛教的正信问题,这是对以往佛教世俗化、鬼神化的批判。第三,今天的玉佛寺与现代丛林的建设。真禅长老的佛教僧伽建设的思想已经在今日玉佛寺的发展和事业上得到体现,从制度方面看,今天的玉佛寺僧伽大众无论从其寺院组织与运作方式,从僧团处事制度,从教育文化制度,从经济管理制度,从僧团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都可以看出现代化大都市当中的传统佛教不失佛陀本怀,又能与时俱进的健康蓬勃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从人间佛教思想的酝酿开始,百年来中国佛教史上存在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这就是反对或不赞成“人间佛教”提法的人或许各有各的理由,总的来说,都针对其变革性一面而来。而改革一方则都出于对现代世界大势的切肤了解,而不满当时佛教界的现状,不甘心佛教的衰落与日益社会边缘化,因而试图有所振作,希望改变教界现状与佛教在社会上的形象。他们的主张往往援引并以强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6)
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应美东佛教总会应行久先生、应金玉堂居士的邀请,于4月8日赴美国纽约讲经宏法。在美期间,还应洗尘法师的邀请,前往美缅佛教会和妙觉寺讲经。  相似文献   

13.
热心资生福利 关怀残疾孤儿──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法师刘永华真禅法师在捐赠仪式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静安寺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住持真禅法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唐思鹏 《法音》2005,(11):14-20
禅法之说,是就中国佛教禅宗中的祖师大德,根据佛陀教法的真实思想,在对众生摄受度化时,以灵活善巧的接机方式、进行弘化开演时形成的。而作为禅宗祖师之一的马祖道一禅师就是根据《楞伽》、《华严》《、维摩》等一系列大乘佛典的真实义以及惠能、怀让等诸位宗师的禅法思想和接机方便,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进行导引和化度,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习禅者有较大影响的“马祖禅法”。本文就是根据有关马祖禅法中“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西来意、藏头白、海头黑、一口吸尽西江水”等主要禅法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梳理和相应的探讨。不足之处,敬请…  相似文献   

15.
12月1日为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圆寂15周年纪念。上海玉佛寺在这天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传供法会、纪念座谈会等,以彰显大师功绩、寄托生者哀思。真禅法师生前好友、各级领导、亲炙弟子及海内外高僧大德共500余人参加活动。值此之际,真禅法师弟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特撰文缅怀真禅法师,追忆恩师功绩,表达效法恩师,为推动中国佛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而禅法的流行,据佛经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灵山会上。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皆茫然,惟大迦叶以会心的微笑获得了佛祖的禅法真传,这就是佛教禅宗史上“拈花微笑”公案。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禅宗在中国形成了“一花开五叶”的盛况,其间,宗师辈出,禅法多样。禅宗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界最具生机和影响的宗派,禅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佛学大师太虚法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然而,明清以降,禅宗日趋颓废。如何在当下将古老的禅文化发扬光大,如何借鉴和继…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佛教中,在佛教初入东土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禅原本只是一种限于内在的主观意识范围中的修行方法。从在全部佛教理论中处于附属地位的禅法转化为独立化的宗派———禅宗,其间有两个内在的逻辑要求:向内必须确立和阐释“心”的本体意义,向外必须说明禅修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禅宗的根本特征也正是从这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本文通过分析达摩、道信、惠能的禅学思想,详细探讨了这两个逻辑要求的逐步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行三昧是文殊禅法,也是佛教的根本禅法。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法。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立足禅宗、极力弘扬华严者,以一代宗师应慈老法师及其门人真禅法师为代表。尽管真禅法师一生行脚诸方,历事多师,如震华、虚云、圆瑛等大德,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三译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应慈老法师(一八七三——一九六五),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富有的盐商之家。中年  相似文献   

20.
觉醒 《法音》2005,(12):35-39
我出生在辽宁省锦西市,从小在幅员辽阔的东北地区长大。由于家里祖母笃信佛教,自幼深受她老人家的熏陶。每当她烧香拜佛念经时,我就跟在后面叩头跪拜。1985年2月于上海玉佛寺出家,礼欣一法师为剃度师。1985年5月5日在上海玉佛寺受三坛具足大戒。同年9月入上海佛学院学习。1989年9月入上海佛学院进修班学习,1991年到玉佛寺任真禅大和尚侍者,此后历任副寺、监院、寺务处副主任等职,并曾随侍真禅方丈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弘扬佛法。自从入佛学院读书后,真禅法师对我很爱护,除了各方面严格要求外,还让我随侍在他老人家左右,成了他的侍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