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化”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只有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引导大众自己解放自己,不断激发大众的主体性.本文在深化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解基础上,来探寻新形势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指出“大众化”将使马克思主义贴近民众生活,融化于群众血液之中、从而更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文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是生活实践所需,又是理论深化之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两种文化遗产之间不可分割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之处,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璀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必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理论体系解决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祖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苏俄与中国存在着这一哲学发展的主线,它与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进程相伴而行。列宁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斯大林的形而上学与教条主...  相似文献   

5.
百年来,中国心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今中国心理学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仍存在不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原论和机械论等局限,这导致中国心理学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上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心理学在面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必须认识到人具有生物、心理、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复杂属性,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回答“什么是人”的根本问题,人的心理与思想、人的属性及其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等问题。重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化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说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问题,同时更包含着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这就需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新概括.我们党一度时期曾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概括这一理论体系最初创立时的成果,但邓小平理论并不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奠基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奉臻 《哲学动态》2022,(11):5-15+127
“两个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叙事框架和“一本两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深度。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发逻辑。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机制,一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相联系,就会释放出改变中国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的内在潜力,也为理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产生了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合力动能。基于“一对二双向互化”和“三翼互促”的历史原则,强化“两个结合”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极为重大。一方面,将从理论层面实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将从实践层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原生版”转化为“中国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版”转化为“当代版”,在不断回答世界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过程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互不辜负之...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伦理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面向世界借鉴吸收人类伦理文明成果而朝向未来不断求索伦理文明真谛和奥义的结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遵循道德生活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弘扬民族伦理精神与荟萃时代伦理精华的辩证结合,立足中国的本土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相互兼容,扎根传统的继承性与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相互涵容等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0.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唯物论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黄爱宝 《学海》2012,(3):102-108
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既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诉求。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应是聚焦自然生态政治领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思想来源,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里丰富和发展。自强不息、因时而变、以人为本和贵和持中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自信,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的伦理思想武器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的.在20世纪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和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的伟大转化和中国伦理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的堆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度结合;有利于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宗教主动权;有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向深层次拓展;有利于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宗教领域,从而体现了“强国梦”、“中国梦”的时代呼声和中国的全面自信.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一般原则、途径和方法的继承,也有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辛鸣 《哲学动态》2023,(1):5-12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基本逻辑和基本方法,具有历史事实、理论逻辑、思想方法三重维度。作为历史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到列宁主义的产生,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守正创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发展逻辑,守正创新体现为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客观历史规律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维护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确定性,又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新理念、新概括、新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态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和旺盛创造力。作为思想精髓,守正创新既塑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态,又奠定了这一理论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两个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实现了深刻变革,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化”为中国本土思想,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创立过程中,在围绕马克思主义话语和话语权进行的思想斗争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实事求是派从以王明、"凡是"派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手里取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生根本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决定着自身的命运。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说好中国话,反对"洋教条",处理好实际工作、理论研究、宣传的关系,并改革文风。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11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研讨会在国防大学召  相似文献   

20.
先驱者的印记: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